我心中的英雄主义

写在前面:我是一个从来不喜欢因为电影涉及到的题材给电影加分的观影者,在我的电影世界里,一个人他死掉了和一个人失恋后在角落里哭是同样重要的事,要看电影里对这个场景的纵向挖掘程度,通常可以体现导演是否有才华。
这样的情况最明显的要体现在韩国和印度几部电影中,不提名字了,单从豆瓣的评分标准来说,其中至少有一分到一点五分左右是由于所涉及题材的敏感程度所给,也会有许多人被“电影改变司法进程”从而正面影响了社会来这点来高度赞扬前几部电影以及本片,这归结起来是在现实作用层面进行讨论,而我相信有些和我一样的观众,更希望多一些在接近艺术性、文学性、故事性、人物演绎、电影美学这些层面给分和写影评。现实价值是一种很重要的价值,我从来是不否认的。只是单纯的想更多的人从电影本身,导演应该从讲什么故事转变为更多的思考如何讲好故事。
最近有和朋友聊过“英雄主义”这个概念,单从电影的角度大概是会蹦出来漫威里的一些形象,而我是个较为悲观的人,比较喜欢的英雄大概符合几个条件:悲剧色彩的、战斗中的、注定失败的。其中最重要的属性大概是注定失败的。当程勇的头被按在地上的时候,当他对儿子尽可能好的时候,当他无奈入狱的时候都是无限接近着英雄主义的时候。有许多优秀导演都擅长用镜头讲述故事,而往往打动人的大多是小人物,底层的人物努力生存的样子,挣扎着的样子大概也是接近我的英雄主义的。我是愿意相信电影中黄毛和程勇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我信这样的爆发。生活中许多注定失败的事情才是最值得抗争的。为了过审,稍作妥协是可以理解的事。当然真正的酷当然是绝不妥协。
可以更好。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如果去掉来自被告席的那番话“希望未来会更好”,去掉出狱的场景,去掉后来“格列宁进入医保”也许会更深刻也更接近真实。也更接近我心中的英雄主义。很希望华语电影多一些这样的新晋导演杀出来,丰富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类型,定义电影应该是他们的事不要交给资本。更不要让这个社会提到英雄主义这样的字眼就会不好意思。当然也不必把英雄主义挂在嘴边。
当下的导演已经很难将目光投向这样的角落了,希望国语电影有更多的光,才能照亮更多的角落。
去掉可能就不让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