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不是药神》的一系列现象的感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昨天去电影院观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第一天点映,在没播之前就听闻很多人说《药神》是走口碑的路线,暴露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所以很有兴趣,提早买了点映票去看。结果不负所望,该片毫无疑问进入我心里的年度前十,是不是第一,不考虑之后上映的片子,国产片里目前惟有《爆裂无声》可以一战。
我个人喜欢关注暑假档的电影信息,原因无他,只因为只有在暑假档这个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才能为各大电影提供最大与最吸引人眼球的营销平台,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关注戏外的营销现象,可能会比电影的内容更加精彩。
先说个人对于本片的评价,毫无疑问的,本片是国产近几年来少有的良心之作,从这部电影我们可喜地发现,中国国产电影,正在向好的方向前进。其实从最近开始,在流量电影接连扑街之后,电影人以及观众已经在逐渐认清一个事实,即决定电影票房的是路人而不是粉丝,极大影响票房的是题材而不是IP。口碑是其中一个原因,只要路人寻找到足够他们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安利电影的理由,就可以让这部影片大爆,去年的现象级电影《战狼2》如此,春节档冠军《红海行动》如此,甚至于《前任3》也如此。
或许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电影人会慢慢发现,所谓大爆的电影并非是所谓的大IP,而是最大限度贴合人们群众关注焦点的题材,切合民族情绪的电影,这个最典型地体现在《战狼2》身上,在 “大国崛起”的群情激昂之中,吴京的电影使用这样一个题材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上映,无疑是顺时顺势的。就电影本身而言,它或许具有这样与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它却能够在你观看之时,点燃你作为中国人的情绪兴奋点,单凭这一点,它吸引多少中国人进入影院观影,都是不难理解的。而之后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在相同的优势题材之上,它借用更为成熟的拍摄方式,基本完美地将此类题材完成,是在《战狼2》之上的一大进步。此外,这两部影片更值得肯定的是它令你基本可以完全忽视演员对于影片的加成,演员不会突兀在影片之外,我们观众不是为了某个演员或者明星前往观影,只是单纯因为本片好看,这是最佳的电影吸引观众的理由,没有之一。至于《前任3》,因为我本人不喜欢这种题材以及注重电影口碑,所以并未前往观看,但是这不影响我得出该片票房成功是因为它切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前任”情结,以及它成功的微信营销。该片拍得好吗?评分告诉你肯定不怎么样,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广大观众进入影院追忆初恋与前任的是吧(滑稽)。
说回《药神》,本片在题材上就优势十足。我始终认为,当电影题材回到了社会现实,开始反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问题之时,那就是电影行业露出曙光之际。从药贵吃不起药入手,走向最终我国进行立法以及促进医疗改革的结局,始终没有离开这个人们群众关注的焦点,但我却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将本片称为社会问题片或者更为荒诞的文艺片,因为它的题材虽然严肃,但它的拍摄手法却是十足商业片的手法,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矛盾的设置还是剧情的反转,它哪一方面都不欠缺,两个小时毫无尿点,非常好看。
就人物塑造而言,它将程勇从开始一个唯利是图的世俗小人变成一个不为利益、为白血病人无私奉献的雷锋形象,从不苛求的角度而言,这样的一个成长在电影之中已经足够,虽然最终全然不为盈利地卖药有些稍显夸张,但考虑到程勇是在接连死了两个朋友的情况之下,还是可以理解。至于程勇的多次转变,内外矛盾的变化,都是丰富戏剧冲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起着非常良好的作用。期间还穿插着几处精彩的追逐戏,如果没有这几个片段,也丝毫不影响影片的精彩度,然而导演似乎害怕观众产生一丝一毫的倦怠,加入了这几个场景提升了紧张度。此外,作为一部矛盾冲突不断的电影,几方面的势力代表——主角、走私小分队成员、小舅子为代表的警察、局长、印度公司等,没有哪一方面人物是令你觉得全然是对或是错的,唯一只有设置高价的制药公司才是最大的反派,当然,这一切都是为国家政府最终的医疗改革铺路。
此外剧情由喜入悲、由闹剧转变为正剧的安排,也是加大戏剧冲突、加快剧情节奏的一种方法,催泪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不单解释了人物转变的原因,也秀了一把徐峥的演技。这不仅仅是题材与内容的需要,也是观看体验的需要。将欢笑与催泪相结合,剧情的容量便骤然加大不少。
再说演员,本剧的良心之处除了题材的天然优势以及全然不像新人的导演老练的拍摄手法,演员是本片成功的第三个成功因素。在进入电影院之前,至少我个人不是冲着哪个演员去的,我虽然喜欢徐峥的《人在囧途》,但也没有对徐峥的演技抱有什么期待,但这部片子里徐峥细腻的表演,尤其是在转变之后,已经体现了导演严格的把关态度,那几十次的NG看来是作用重大的。至于其他配角演员,将演技吹成神个人以为是不妥的,但是他们的用心与努力是立竿见影的,让人看到了年轻演员特别是王传君的潜力与希望,电影上映后更没有粉丝抱团尬吹进步明显、该举国欢庆的,这是我以为良性的电影反馈的表现。证明这不是一部营销明星的电影,是一部靠自身素质取胜的电影。
综上,选择现实而接地气的题材,既能体现电影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的负责任态度,又能天然吸引广大对于导演演员并不关注的路人观众,是使用成熟的商业片拍摄手法所拍摄的好看精彩的电影。它所引起的社会效应或许不如隔壁的《熔炉》,但是它至少好看,作为商业片也具有非常高的水准。个人以为这才是国产电影探索自己的中国特色商业电影道路所迈出的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