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的旋律-好莱坞的旋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老电影的特点是比起电影语言地使用更加强调故事本身的戏剧性部分。这片子在角色对立关系和主题变奏的设置上处理地相当优秀。片子呈现了一对追逐着美国梦的舞台女姐妹花的自我两面性的彻底分离。我们说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主人公的分身,而《The Broadway Melody》的两个女主人公就分别代表着追逐权力和爱情的两面。在故事的最后,这个开始同一的角色彻底分化。一面和看似勇敢却只追逐浮华和外表的男人结婚,过上了没有未来的婚姻。而另一面则退回起点永无止境地追逐着虚幻的美国梦。在看似大团圆的好莱坞式结局背后,反而是令人感到深深的绝望和美国梦的追逐者和放弃者的双重困境的负面反讽。
没有浮华的电影语言的旧好莱坞经典其实也向我们呈现了作为内容的故事和优秀的表演本身在电影中的发挥的作用,故事的冲突的建置和在高潮时刻姐姐汉克在既失望又释然的双重复杂情绪的表演上尤为令人印象深刻。或许后来片子模仿和重复导致了同话题陈词滥调,但是如果深入观察的话,又会看到内容中承载的原生名利场故事的价值和意义,也说明了好莱坞故事讲述的衰竭。另一方面,和现代新好莱坞的作品对比,我们会发现早期电影更讲究电影作为戏剧的成分,而作为修辞和电影媒介本身的形式特点的电影语言则非常微弱,但这不影响内容述说本身的深刻。相对的,和现代的作品相比,缺乏了视听语言的修辞的作用只依赖戏剧性也缺失了更强的无形的视听感染力和对内涵的进一步呈现的空间。
我觉得对一个成熟的叙事媒介来说,形式对内容的修辞强化也同样重要,只强调一面都会导致内容的乏力,衰竭甚至使用该媒介必要性的丢失。但故事背后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永远是述说的前提和灵魂所在,创作就是-你要有话可讲,而且要讲得清楚,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