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剧情只是想到自己

蛮巧的。最开始在优酷看到这个剧名的时候,我切了一声,虽然我也没看东京女子,但是感觉名字山寨遂不再点。上周一个晚上感觉没什么可看就点开了。第一集到片头处发现导演是程亮,不是拍《宅男电台》的程亮吗,如果不是因为他拍了宅男和其他几部上海的电影,我又怎么会和深野忠信有了缘分。去年十一我和小深深还有朋友们偶遇在巴黎一起啃着披萨还在感叹世界好小。剧呢,怒刷两晚停不下来刷完了。我其实很少看剧。
世界是真的小。没认识万前他的blog里一句话 茫茫人海 我们相见,人海茫茫 我们再也没有相见。可能就是这种动之参商的感慨吧。
这个故事是否童话是否励志,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牵起了我很多回忆,曾经的梦想和一些其他的思绪。
我曾是一名广告狗,像罗海燕一样在毕业时笃定想进一家业界高度认可的4A而且也在题型清奇的笔试中以自己也不知道胜券在哪的方式进入成为了那届全国屈指可数的实习生。3000块一个月。不一样的是,我没有专业背景,所以纵有一腔热血仍很久没有摸到门道。早上的糍饭团和上班路上熙熙攘攘的菜场,不懂怎么用高级的咖啡机怕被嘲笑,为了省钱每天自己带的便当,跟着中介在大太阳里一间间看过老公房心中无比绝望地想着今后要住在梧桐树下,花完了工资也租不到的合适的出租屋最后在隔断间遇见奇怪的室友们,无休止的加班,常常不合眼的连轴转准备提案,脾气诡谲却心地善良的leader,八卦的同事,亦师亦友的师兄,一个case接不下来全公司下月穷得揭不开锅,都遇见过。这些事我全都历历在目。
也遇见过业界的大拿指点,也曾在每一次的放弃边缘因为他们的鼓励而再往前一步步走。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因为我的一段感情,那时候的我不确定自己的身份是炮友还是小三,只是单纯在接受一些东西带给我的意识上的指引罢了。我没有那么要在上海出人头地的心,虽然也有想过有一天成为一名牛逼的GCD各家大客户都希望与我的团队合作。但我终究没有在上海走下去。
回到杭州,也是误打误撞成了互联网狗,好在目前还跟营销搭点边。已经是最不坏的事了。
广告这两个字是有魔力的。我是喜欢创意的,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它好像都在证明个体的特殊性与其存在价值。所以纵使目前的领域用不上很多之前从业广告的专业内容,我也一直习惯性用着学到的方法论尽可能地在我的工作中展现想法。这是我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候。
罗海燕遇到很多人,而知道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缺乏要性和迷茫阻碍了我职业道路的发展,同时也让我常在情感关系中找不着北。
给我介绍大牌、帮助我从土土小姑娘一点点变美变精致变得更懂生活的同事朋友,恋人未满的良师益友,很支持我工作的女朋友,不能理解我生活节奏的伴侣,和我一样忙成狗的男朋友,和公司老板过上幸福生活的同届入职小妹妹,和同事程序员哥哥结婚的白富美小姐姐,踏入职场之后我都遇见过。他们似乎都像十八十九集里写得一样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我仍然是一个人。
我特别懂罗海燕那种孤独,那种孤独最早来自于一个小镇姑娘或者说对于很多东西完全陌生的状态里希望融入更多不同圈子去改变自己却又格格不入的迷惑与对抗,后面慢慢演化成明白经历带来的财富、心智渐渐成熟、靠自己的努力换来一步步变好的生活后那种如影随形的骄傲。
我有好一段时间一直频繁地接触更高级的圈子,他们在觥筹交错间高谈阔论音乐、艺术、人性,在我眼里背后支撑着的也无非是人情和生意。我当然想过更好的生活,但也不舒服极了当在这种场合被当作某个男人的附属品,当被人说,原来他现在喜欢你这种类型了。罗海燕在会所见到林立说,我想过你这样的生活,后来真正进入这种生活的时候选择了退出。我大概心里有百分之一万的理解,虽然我也没有遇见大商贾的运气和让其倾心的魅力。我只是经历了几次缩小版的经历。
靠他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有的人就是偏财很好且非常聪慧地懂得化他人之财为己用的。这是一种情智双项的能力。我的占星咨询客户里有非常多这样的案例,其中能长期受益的一些她们通常不仅美貌而且聪明,善解人意。但是我不是这样的人,有时候扭着一根弦跟自己说,我靠自己一样很好啊,至少很踏实。其实是因为我明白我一个这样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人,是没有东西可以拿来跟他们做交换的。这三四年里,可能最让我看清楚自己的是这一点吧。
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无论会成为社会层面的成功女性,还是过上自己心中安心理想的生活,似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尊重、平等、outstanding、价值感、变得更好,是我要的太多。
我也不知道更好是什么东西,我只知道那肯定不仅是更高的报酬,应该还有一些让自己觉得在做自己的东西。
所以这部剧的百态,剥去艺术处理的外衣,可以说对于我 很真实了。和性别平权无关的是,谁都需要理解和爱的,只是现实的我们都明白,如果开心消消乐没有被腾讯买断,罗海燕最后跟张天皓也不会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