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

没想到发表评论,连豆瓣都逃脱不了贴标签…… 昨天下午刚看完,看完片子还好一切正常,看了评论就感觉恐惧了,科学尚未普及,无知又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是多么可怕,就如有病却认识不到自己有病一样…… 想不到多数人看完最多的感受竟然是觉得他们没病,然后就是家属医院别有用心,万恶的制度,不自由…… 傅老师,思维清晰,交流正常就是没病?难道大学生的眼中精神病就是逻辑混乱,疯疯傻傻?看了一部五个小时的纪录片竟然就能评判有没有精神病?
唉,心好累,懒得扯了,住院的只是一小部分,除去开放性能自由出入的病房,封闭式病房更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病态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愿意让你看到的,你相信的只是你愿意相信的,这世界有黑幕但不是到处都是黑幕,我们都是普通人,没那么善良也没那么恶……
最后,其实真正囚禁他们的高墙,正是我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爱发呆的小孩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
你好,想问一下,现在想看找不到渠道。墙外也没找到。306800047@qq.com,求渠道
马莉导演原本用意要去除精神疾病「奇观化」「妖魔化」,制片也说:「片中所有患者都是医学上判定的需要入院治疗的精神病患,但导演刻意避开了那些明知会『好看』的发病状况」可是最怕部份的人把正常与不正常作为浪漫的哲思,疾病是非常沉重跟严肃的,不应该去忽略疾病存在,忘却病痛于人身上的痛楚。
引述林奕含的访谈:
从政大休学前,她拿着诊断证明,向系主任解释为什么没办法参加期末考,他回应道,「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自杀,我看妳这样蛮好、蛮『正常』的,」系主任接着拎起诊断书,说出林奕含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9个字,「妳从哪里拿到这个的?」
「我很想问他,是用什么来诊断我?我的坐姿、洋装、唇膏,或是我的谈吐?这个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和期待是什么?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60天没有洗澡去找他,才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虽然当下我很懦弱地只答道,从医院拿的。」
没有网上,只能线下看,多关注导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