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念的纪念所作的纪念

“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也是电影《青年马克思》的最后一句台词。
《青年马克思》是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由奥古斯特·迪赫、斯特凡·科纳斯克、薇姬·克里普斯主演,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今年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个年份观看他的传记电影是再合适不过了。
电影以马、恩两人友谊为主线,讲述二人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故事。片如其名,电影聚焦的是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在青年时期的建树足以让我们每个大学生汗颜。他博学、正直、坚韧,以笔为武器,与腐朽的资产阶级作斗争。他的眼界深入到哲学的深处,对大师的论著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妻子燕妮,本是贵族后裔,却同样憎恨上流社会的生活,甘愿与马克思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恩格斯的爸爸是工厂主,是他所抨击的压榨工人的剥削阶级。比起马克思,在选择自己人生道路这件事上,恩格斯所做的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的决定也许更加勇敢。
但大思想家马克思也有脆弱和窘迫的时刻,正如每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一样。因为找不到工作,马克思拿不出钱补贴家用,而当局更是把他视为眼中钉,将他举家驱逐出法国。幸而有好友恩格斯的资助与支持,马克思一家才得以渡过难关。
电影较为平实而客观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写作《共产党宣言》以前最重要的人生经历,那些口号、演讲、争辩冲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但换个角度想,对这些元素的过度使用让这部传记片更像是一部政治电影。
电影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故事的铺陈就像在赶进度,一路狂奔向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时刻。对于不了解马克思生平的观众,看到眼花缭乱的事件只怕会一头雾水。而对于熟悉他的观众,显然也不会满足于这种蜻蜓点水般的人物塑造。影片对友情、爱情的描绘都缺乏必要的深度,使观众无法产生共情。这是今后再拍马克思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许也是所有传记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而这部电影则像是“对纪念的纪念所做的纪念”,纪念的对象由马克思引申到那些事件、那个时代。这个选择无可无不可,但故事的取舍和影像的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我而言,我更希望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年马克思。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年华已逝,他抗争的对象不再是政治势力,而是自己羸弱的身体。他在与时间赛跑,抓住每分每秒进行《资本论》的写作。回顾马克思的一生,他会有遗憾吗?
我只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