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至极便是无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于西风吹电影(xfcdy3299),转载请注明出处,有图版烦请关注公众号,多谢合作。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暴裂到极致,大概也只能归于无声。 作为备受瞩目的新星导演忻钰坤的第二部作品,《暴裂无声》自诞生之日起就光环加身。 这位长相老成的80后导演,凭借小成本处女作《心迷宫》,不仅以百万成本获得千万级票房,成为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更是以豆瓣8.6的超高评分在2015的国产电影评分榜上一骑绝尘并成功跻身豆瓣电影TOP250的行列之中。 前作一鸣惊人,资本纷至沓来。
果然这部不差钱的电影不仅获得了肉眼可见质感的提升,对叙事空间、故事相关情境的设定也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 如果说《心迷宫》只是在一个闭合的时空里依靠时间线条的错位和重排,让一幕幕的阴差阳错尽显荒诞,让人性在环环相套的游戏之中变得脆弱不可推敲。
而观众被导演置于上帝视角,待剧中谜题解透后也为导演的黑色幽默会心一笑。 那《暴裂无声》则是一把把你拉入人间,你没办法气定神闲地享受揭秘的快感。你仿佛就身处其中,听的到不远处山体垮塌的隆隆声响,触的到飞沙走石渗进毛孔的粗粝感。
归根究底,它讲述的是真实,是你我皆身处其中为弱者忧为恶者仇,谜题终了却后知后觉自己只能是自己,而我们终归拯救不了任何人的无力感。 三张海报三个人物----皆暴裂,皆无声。 张保民:不让步,孤身对抗世界。
保民:是暴民也是无权无势空有一身好武力的小民。
电影一开始,张保民是在和矿友干架被闷了一铁锨之后,带伤的脸才正式出现在亮起的大屏幕上的。
寻找丢失儿子的路上一系列的闪回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他倔强如牛,不同意卖掉村上集体用地遭同乡记恨。
他“心狠手辣”,在和羊肉馆老板的打斗中用羊骨头戳瞎了老板的左眼。
他暴烈莽撞,敢单枪匹马一人单挑十几个黑衣马仔,只是因为有预感儿子被藏在那个黑漆漆的办公室里。 他有仇必报,曾经伤害自己的必当以牙还牙。
他又重情重义,因为坏人欺负了曾施饭给自己的老人就路见不平,愤起相助。误救了别人的孩子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回去。
如果不是因为在儿子丢了的这个情感预设之下,你甚至会觉得这个人有点轴。
他不开口说话是因为年轻时候和人打架咬断了舌头,不肯再讲话。 对这样一个崇尚暴力的人来说,拳头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他越沉默就越要用暴力来弥补话语权的旁落,越暴力就越要用沉默回应这世界的敌意和冷漠。
他陷入这死循环里动弹不得。 昌万年:不死心,真相皆为利往。
一向以憨厚形象示人的姜武在这部电影里角色略有颠覆。电影为他的出场特地给到了一个胡里拉碴大嘴吃西红柿的油腻特写。脑海里《芳华》中萧穗子端着饭盒吃西红柿的清爽记忆瞬间被抽空。
西装革履挂着精致刘海的昌万年一边做着违法乱纪、杀人越货、强取豪夺的煤矿事业,一边捐钱捐物,对外维护着自己的大慈善家身份。 然而他也是寡言,仅有的几句话也是对手下马仔,对同行,对一切威胁到他的人发号施令。 徐文杰:不声张,心事如鲠在喉。
律师徐文杰靠帮助昌万年在法庭上做伪证逃避法律制裁赚取巨额佣金,这个被良知和欲望两相撕扯的人始终挣扎在正义与邪恶的边缘线上。
直到他的女儿被昌万年绑架,又阴差阳错被张保民救到山洞,这三人之间关于张保民走失的儿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才得以显影。
而一直以受害者身份面对观众的徐文杰终于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景映出人性逐渐荒凉的底色。 徐文杰身上有最典型的知识分子犬儒和利己主义的印记,他清楚了解三方的利害关系。 他沉默,为自保。
当三个人因为彼此的利益纠葛陷入一团混乱时,如鬼魅一般的带着奥特曼面具的小男孩成为了串起全片的线索。 第一次出现在羊肉店,他咿咿呀呀的叫声让张保民误以为是自己的儿子磊子。
当张保民在山坡上找磊子时,戴面具的小男孩再次出现,在其不远处的身后旁观。
超现实主义镜头下是张保民想象中磊子在小河沟牧羊的场景抑或是全知视角下的导演的有意流露,我们不得而知。
过肩镜头下浸满河沙的水沟里躺着燕子腐烂的尸体,这或许是对磊子命运走向的一个注脚。
在张保民把寻人启事贴满大街小巷时,小男孩把摘下的面具递给他,然而张保民终究还是无视着走开了。
影片后半部分,当徐文杰来到羊肉店充电时,小男孩向他比划着拉弓的姿势。 如果说到此我们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徐文杰对这个动作如此惊惧,那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通过小男孩在墙上的连环画完完整整地说明了一切。 如果说奥特曼是作为二次元世界的拯救者而出现的,那头戴奥特曼面具的小男孩也理应承担这一角色。
但是导演通过褪色的面具,孩子的天真少不经事以及英雄的失语极度消解了这一符号性所在。
他一开始是观众,是我们自己。
后来他慢慢走到前面,为我们撕开了故事的一角。
再后来他越走越远,直到亲自参与了叙事的最后一环。 我们都手持真相远远地在屏幕外观望,而张保民们却被电影困在了那个抽了真空的匣子里。
任我们怎么呼喊他都无法听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身后的大山崩塌陷落,扬起的灰烬掩埋他弱小的身影。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匣子里,生活在别人的注视和呼喊里也只能自顾自前行。
想起电影一开始的那句宣传语:不烧脑,更烧心。
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惨烈的现实并没有通过剧终的两行字得到想象性解决,压在心头的阴云也终究没有被片尾的字幕带走。
每个人心中都有暴裂,愿你能听到别人的呼唤,也愿你的呼唤能得到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