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部三年来第五次还看了十分钟就睡着的电影
我要开始吐槽了 首先我是个俗人 所以豆瓣文艺青年们不喜勿喷
十四个小时的旅途很长 作为一个俗人 我当然不会温柔娴静地坐在座位上 缓缓的翻着一本泛黄的书 微风也当然不会刚刚刚刚刚刚好吹起我的头发 我当然会决定用航空公司小电视提供的片打发时间
当然 在一个俗人成为一个俗人前 她一定尝试过define俗
于是在我看到a man from london的海报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点开来发现导演是bela tarr 我的表情大概是:🤔😐😀😁😆😍🙂🙃🙃🤙🤙🤙🙄 哦吼 好一部催眠神作 这么说很俗 但也真实
长镜头的确很美很美 即使每一帧都是海报(必须说明修女艾达才是我心中的第一)每个长镜头的长度/衔接控制的还是很差 而且有很多冗长不必要的重复 作为一个俗人 我看了十分钟 重复了n次上船还下船的场景和莫名其妙的对白 我就 睡着了🙂🙂🙂这是我三年来第五次打开这部电影 仍然没有撑过十分钟
作为一个理智的俗人 虽然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会有人看 但是 我还是要说明 bela tarr的撒旦探戈和都林之马 我都看过 一样的冗长杂乱拖沓唯美 只记得很慢很写实 说着我听不懂的很好听的语言 我最喜欢吃的土豆有关 里面有些对白很发人深省有点像谢尔盖或阿巴斯的电影的那种感觉 bela tarr用这两部电影帮我消磨了人生中的似乎有点多余又百无聊赖的十几个小时 也让我彻底没法喜欢纯巴赞派电影
长镜头合理适度的运用是完全ok的 而且长镜头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dreyer的词语/圣女贞德 bergman的大部分作品(比如我最爱的persona)费里尼的经典81/2片尾 以及最耳熟能详的郭小四的小时代 都用了 一点/一堆长镜头 所以长镜头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过度运用真的很拖沓冗长
总而言之 贝拉塔尔这几部作品 从剧情的饱满 演员的表演 内容的层次 布景的细腻 我承认相比很多商业片已经算是匠心独具 但是离神作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所以它没有发人深省 没有造成震慑 但至少成功地让我迅速睡着了
突然想起之前很火的冬 说是效仿致敬bela tarr 联想起很多部独立电影 我忍不住想吐槽 并不是阴郁沉闷的独立电影才有bigger也不是一定要黑白的电影才有bigger 我理解导演和观众对黑白电影的喜爱 因为有更多想象空间可以让自己和观众与电影更好的交织 但是黑白电影不是你把滤镜调成黑白的就可以了 光是要有层次有质感的 以及主题千篇一律的颓废就好像是叛逆的小学生喜欢说着“文艺伤感唯美句子 XX知道”搜出来的low版new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还觉得自己牛上天一样
时代在变化 看Dreyer 看茂瑙 看谷克多 看维斯康蒂的电影 冗长拖沓是时代的痕迹 不刻意又恰到好处
相比之下 bela tarr和现今很多电影的故弄玄虚 未免太过矫情
总觉得吧 六年前 你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别人觉得 诶哟好唯美 三年前 你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别人觉得 哦你真矫情 现在你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所有人:MDZZ
电影也一样 作为一个俗人我觉得很多细节和传统是不必坚守的 既然时代在进步 即使怀旧有怀旧的好处 为了特立独行把自己的创作空间禁锢起来 那就真的no zuo no di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