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坡论证,分析罪行与人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整个故事是典型的滑坡论证!属于非形式逻辑谬误的一种(如果允许事件一发生,事件二就会随之发生。如果事件二发生了,那么事件三就会发生...)5个故事滑坡下来,刻意把自杀定性为最终必然事件。这点必须进行逻辑批判!没有任何理由表明故事与故事之间存在必然导致,更没有任何理由表明自杀是唯一选择。
--------------------------------------------------------------------------------------------------
另外必须指出,人们对于“罪行”有不同的界定,具体可以分为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
--------------------------------------------------------------------------------------------------
从法律层面来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及我国法律对劳动争议、挪用公款罪、强奸罪都有明确规定。但关键在于受害人、目击者、检察机关是否起诉嫌疑人,如果选择起诉,事件如何定性就成为关键。
由于美国各州都自成法律体系,所以所在州不同,也会导致定性和判罚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以下以我国法律作为基本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定性见解:
1、美国的工会制度与我国国情差别太大,像女主这种情况被解雇的,在美国应该难以维权(如有错误,还望指正),但可以肯定,波林先生对女主的自杀没有法律责任。
2、挪用公款罪主要取决于其波林先生是否起诉他儿子,如果起诉,基本可以定性为有罪了。
3、女主自杀前,将埃里克对其进行强奸、利用、当成物品等事实,写进了日记里,检察机关完全有理由提起诉讼,而且埃里克本人也承认事实。故强奸罪基本可以定性。
4、慈善组织负责人波林夫人对女主的死亡没有直接法律责任。不能说因为没有救济女主,而直接或间接导致女主最终自杀。
5、婚前一脚踏两船的杰拉德和喜欢逛商场的未婚妻希拉,对女主的死亡也没有法律责任。
--------------------------------------------------------------------------------------------------
以道德层面来看,5个“相关责任人”都与她的死有一定责任。但问题是道德规管范围远远大于法律,而道德界限却十分模糊,根本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的道德观也存在很大差异,以至于众说纷纭,到底他们该为女主的自杀承担多大的责任,根本无法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道德谴责一般来自外部。但每个人的谴责动机有很大差异。追求正义和公平、同情心、趁机落井下石、跟风、当笑料等等...舆论批评实际上就是揭露丑闻。批评者试图通过谴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发泄心中的怒火。
而道德内疚则主要来自内心,对于波林先生、波林夫人、未来女婿杰拉德而言,并无多大自我责备。"事不伤我,与我何干" 正正就是他们内心的写照。即便是上帝来“审问”,令他们恐惧的,只不过是害怕失去声望、前途、儿子、爱情。
--------------------------------------------------------------------------------------------------
本片能有8分以上,很大程度是人们习惯地出于道德和良知。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女主命运之悲剧,很值得让人同情。但同时,只有一部分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滑坡论证,它属于非形式逻辑谬误的一种。事件与事件之间表面上环环相扣,其实没有必然导致的理由。
本片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恰恰是不少人认为最理所当然的自杀行为。如果一切都归结于宿命,等同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人可以通过积极努力从而改变命运。如果承认女主也曾努力过,但将自杀归结于无奈,是社会的错,那就得证明电影剧情不是一个滑坡论证。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我无法相信人类”,被不少人奉为电影最发人深省的话,并认为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但本人认为,"人性"两字在这里被丑化了。所谓“人性”,本质上是中性词,而非贬义词。人性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女主无法相信人类,跟她的遭遇密切相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她的个人选择。
事实上,世界虽然残酷,却还是很美好。小人恶棍处处在,真情实意依旧有。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你再好的人可能都无法尽信,但有条件有限度的相信还是可以的。
以上
--------------------------------------------------------------------------------------------------
另外必须指出,人们对于“罪行”有不同的界定,具体可以分为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
--------------------------------------------------------------------------------------------------
从法律层面来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及我国法律对劳动争议、挪用公款罪、强奸罪都有明确规定。但关键在于受害人、目击者、检察机关是否起诉嫌疑人,如果选择起诉,事件如何定性就成为关键。
由于美国各州都自成法律体系,所以所在州不同,也会导致定性和判罚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以下以我国法律作为基本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定性见解:
1、美国的工会制度与我国国情差别太大,像女主这种情况被解雇的,在美国应该难以维权(如有错误,还望指正),但可以肯定,波林先生对女主的自杀没有法律责任。
2、挪用公款罪主要取决于其波林先生是否起诉他儿子,如果起诉,基本可以定性为有罪了。
3、女主自杀前,将埃里克对其进行强奸、利用、当成物品等事实,写进了日记里,检察机关完全有理由提起诉讼,而且埃里克本人也承认事实。故强奸罪基本可以定性。
4、慈善组织负责人波林夫人对女主的死亡没有直接法律责任。不能说因为没有救济女主,而直接或间接导致女主最终自杀。
5、婚前一脚踏两船的杰拉德和喜欢逛商场的未婚妻希拉,对女主的死亡也没有法律责任。
--------------------------------------------------------------------------------------------------
以道德层面来看,5个“相关责任人”都与她的死有一定责任。但问题是道德规管范围远远大于法律,而道德界限却十分模糊,根本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的道德观也存在很大差异,以至于众说纷纭,到底他们该为女主的自杀承担多大的责任,根本无法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道德谴责一般来自外部。但每个人的谴责动机有很大差异。追求正义和公平、同情心、趁机落井下石、跟风、当笑料等等...舆论批评实际上就是揭露丑闻。批评者试图通过谴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发泄心中的怒火。
而道德内疚则主要来自内心,对于波林先生、波林夫人、未来女婿杰拉德而言,并无多大自我责备。"事不伤我,与我何干" 正正就是他们内心的写照。即便是上帝来“审问”,令他们恐惧的,只不过是害怕失去声望、前途、儿子、爱情。
--------------------------------------------------------------------------------------------------
本片能有8分以上,很大程度是人们习惯地出于道德和良知。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女主命运之悲剧,很值得让人同情。但同时,只有一部分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滑坡论证,它属于非形式逻辑谬误的一种。事件与事件之间表面上环环相扣,其实没有必然导致的理由。
本片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恰恰是不少人认为最理所当然的自杀行为。如果一切都归结于宿命,等同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人可以通过积极努力从而改变命运。如果承认女主也曾努力过,但将自杀归结于无奈,是社会的错,那就得证明电影剧情不是一个滑坡论证。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我无法相信人类”,被不少人奉为电影最发人深省的话,并认为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但本人认为,"人性"两字在这里被丑化了。所谓“人性”,本质上是中性词,而非贬义词。人性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女主无法相信人类,跟她的遭遇密切相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她的个人选择。
事实上,世界虽然残酷,却还是很美好。小人恶棍处处在,真情实意依旧有。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你再好的人可能都无法尽信,但有条件有限度的相信还是可以的。
以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EagleHw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