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思忧,以念长情!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以安思忧,以念长情!
琅琊榜二之风起长林终于要迎来大结局了。每周更6集,50集看的也是很辛苦啊,等更新的日子很辛苦。豆瓣评分8.6,确实值得一看,除了看剧看演技,这部戏更大的亮点不是权谋,而是情义:君臣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爱人之情、朋友之情。这是跟一最大的不同,也是升华吧,也是我觉得风起长林比琅琊榜一好看的地方(我不是说一没有,而是相比之下,风起长林更加浓厚)。
这部剧收视一般,口碑却爆棚,这点从收视率和豆瓣评分就能看出来,与同期播出的偶像流量剧在收视率上确实无法同日而语。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剧本身无关。这种反应家国情怀的影视作品确实很难引起广泛的共鸣吧,这是观众的问题,与制作者无关。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在现在脑残剧盛行的时代,风起长林确实是一股清流,值得一看,值得反思!
很多人说无胡歌不琅琊,所以先入为主的拒绝这部剧。我个人不太接受这个说法,我觉得喜欢琅琊榜一更多的是因为梅长苏拥有的金手指和上帝视角是我们所没有的,一切尽在他的掌握,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报应,大快人心。相比之下,风起长林更加沉重,这份沉重恰恰来源于与我们的生活高度切合。平凡如我们,谁能想拥有那个上帝视角,谁都想在股市大跌之前落袋为安;谁都想在房价大涨之前买个安身立命之所。可是,千金难买的就是那句早知道。抛开演技之类的不谈,梅长苏深得人心的也正是这个有了常人没有的开挂技能吧。而风起长林的沉重和心酸也是在这里,演的都是剧本,但述说的却都是你我的故事。
萧平章面对身中剧毒唯他能救的弟弟,和苦苦哀求不要抛下自己的挚爱之人蒙浅雪时那种内心的煎熬,这不就跟我们面对的生活一样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萧庭生在弥留之际对平旌说:“此生有三件事情,可谓至幸;其一:得遇先师指导,去除了我心中的怨愤;其二:蒙先皇恩养,历两代明君,从来未被人猜忌过;这其三:家中和睦,膝下有平章和你这样的好孩子”。长林王戎马一生,保家卫国,功高至伟,终其一生最荣幸的事情却是遇恩师正三观、遇伯乐展才华、得孝子享天年。与成功与否无关,到底还是一个平凡人。
萧平旌抗旨出兵,宁关大捷,回京受审之际,大嫂蒙浅雪拜别琅琊阁阁主蔺晨,蔺晨托蒙浅雪带一句话给平旌,他说:“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只要情义不灭,尽心就好,该放手时自当放手,切莫求全责备,生了执念”。人之所以痛苦,大多都来源于想得而不能得所产生的执念,顺其自然四个字,轻启双唇容易,真正做到,难!
萧元启带着萧平旌的亲笔信回京送给萧庭生,萧庭生对萧元启这个命途多舛的侄子说:“先帝和我从不看重所谓的父子一定相袭,你父母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影响你的境遇,但你相信什么、看重什么,唯有你自己才能把握”。境遇我们无法把握,唯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干扰迷惑,“纵使炼狱归来,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
再来说说情。萧庭生与皇帝的兄弟之情、萧平章与萧平旌的兄弟之情不想多说,我想说的是“反面”角色:实力亡国二人组-首辅荀白水和荀皇后。荀白水位高权重,身为内阁首辅,从一开始似乎就没做什么好事,明知大同府军资沉船事件是有人刻意为之,他顺手推舟;时为皇后的妹妹搞出瘟疫,他转头就把证人杀了;为制衡长林王府,他以先皇国丧为由,蛊惑皇上发明旨阻拦萧平旌在百年一遇的好时机出兵抗敌;萧庭生在他的咄咄相逼之下吐血大殿、撒手人寰后,他逼着小皇帝以抗旨为名治罪长林王府,在葬礼上宣旨萧平旌长林军编制被裁撤,命萧平旌出京守孝,字字诛心!唯一圈粉的就是京城疫情时担起责任,得到萧平章支持后封锁金陵城,但这唯一的一件好事似乎不足以“功过相抵”,直到死的时候方知长林忠心,要岳银川去找萧平旌救陛下。但是,能一棒子打死就说他错吗!我觉得他不是错,而是格局不够,心胸不够。他不懂萧庭生所继承的长林风骨,担心长林王爷功高盖主、拥兵自重,文官有这个担心反而说明他的忠心耿耿,思君忧国。萧元启谋反后,萧平旌“单凭长林之名,起兵勤王”,在没有实证没有皇帝信物的情况下,依然一呼百应,召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也不得不说荀白水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就像萧元启说的荀白水“只是不明白,这有心与无意之间,到底差别有多大”。格局不同,想法不同,政见不同,种种不同造成荀白水与萧庭生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但是,君臣之情确实如出一辙!所以荀白水下线的时候,突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喜大普奔,反而多了些唏嘘感叹。同样下线时没有了之前说好的开心的人物就是荀太后了。荀太后下线的前一天,爱奇艺官方微博放出了剧透,留言区可以说是欢腾一片,全国各地人民都发来了贺电,表示等了40多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还好没放弃。正午阳光不愧是反套路玩的相当转的团队啊,当晚正剧播出后,之前欢欣鼓舞的网友们却纷纷表示没有了之前那种开心,反而多了一分落寞和悲伤。萧元启出师之名是荀太后当年制造瘟疫,造成无辜百姓家破人亡,太后听后,将小皇帝扶到龙椅上坐好,跪下向小皇帝认罪,并告诉小皇帝不可失皇家尊严;她跟萧元启和狄明说错在她一人,她以死谢罪,死后不入皇陵,不受祭享,不入宗庙,弃葬远郊,最后自裁了断。她确实有错,但她的下线似乎也不是那么大快人心,网友说此刻,她只是一个母亲,谢罪也好,后悔也好,她依然在为孩子争取活路。当然,这些无法洗脱她的任何罪名,我只是想说这部戏里没有完全的坏人,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有血有肉的,不是那种只活在电视剧里的,是活在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人。
我想单独说说萧平旌。这是这部剧的一个灵魂人物,承接长林风骨,足智多谋的一个人。萧平旌展现的就是一部成长的代价。范仲淹笔下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萧平旌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前半部,平旌在父兄的护持下随性的生活,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被称为京城最飞扬的少年。随着萧平章的下线,平旌一夜长大,剧情从这里开始,开挂的虐啊,赚足了眼泪。平旌束起发髻,从兄长肩上接过长林之责,位至三品怀化将军,去到北境守卫疆土。萧庭生说长林之责,不在京城,而在百姓。平旌不愧是出生王府,天生有领兵之才,利用蔺晨给的日食天象锦囊,给大渝设局,将大渝20万皇属军斩于马下。父兄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父兄和先皇都以他为傲。剧情随着萧庭生的下线,长林军编制被撤解散,萧平旌出京守孝才得以缓和。在琅琊阁的三年里,他对世事不问不看不听,因为心中寒凉,安心自在的呆在江湖之中。萧平旌与林奚的感情也是看似平淡无奇,实际情深似海却又隐忍。两个人都想让对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感情之名去束缚。林奚志在尝百草编医书,萧平旌虽无意朝堂志在江湖,但无奈生在王府,身担家国之责。东境危机爆发后,林奚赶往琅琊阁,面对萧平旌的表白,林奚依然告诉了萧平旌国家危难,所谓爱情应该就是你不说我也懂你在想什么;皇上身陷囹圄,即使婚期在即,萧平旌毅然决然起兵勤王,跟林奚告别的那一段又是虐了多少人,在家国大义面前,儿女私情显得那么的渺小。这就是萧平旌与林奚的爱情,更是长林王府的家国情怀!
最后说下演技。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教主黄晓明了,原来他是有演技的,所有又有了“黄晓明之后再无萧平章”的说法,教主适合演这种形象,以后接戏的时候可长点心吧。刘昊然前半部可以说是本色出演了,19岁饰演21岁的萧平旌也不算难,但是后半部确实是考验演技的时候了,本来还担心他自身人生经历不够,但效果着实惊艳,演技炸裂,这个生于97年的少年,确实不同于同期的小鲜肉,未来可期。孙淳等老戏骨就不用说了,实力圈粉!佟丽娅和张慧雯也是非常出彩,尤其那几场哭戏,着实虐心啊!可以说整部剧全员演技在线,十分难得!
我个人不太愿意把这部称为琅琊榜二,这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相比一,我觉得情怀更高尚,或者说更适合当下这个时代。那些刷流量的偶像剧我就不说了,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需要对这个社会和观众传递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博眼球刷收视赚广告。如果琅琊一贴的标签是权谋,那风起长林,我只能说:权谋只是一时,情义方能永存!
关于结局,待我单独再来说,我先说一句:萧元启的话毫无代入感,千万别被毁了三观!
以上是我简单的一点感受,力荐风起长林,值得静下来心来细细品味。良心好剧,10086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