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侦探的角度看《小小的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电影里,初次见到一个新的日本女演员——黑木华。和苍井优一样,黑木华和苍井优都曾被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御用过,而且两个女演员类型相同,电影里面的人设也大体相同,但相比较,黑木华在演技上面甩苍井优好几条街呢。苍井优看她的表演多了,有种僵化之感,而黑木华更有可塑性。
穿针引线
2014年山田洋次导演这部《小小的家》作品,那时候山田洋次60岁,给我的直觉是,老爷爷在这部电影织起了毛衣——穿针引线。
第一条线:夫人与板仓偷情
全片主线以回忆叙事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故事讲述女主是个女佣,本来在夫人家里大家其乐融融,生活幸福。后来来了一个夫人丈夫的一个公司下属——板仓,当夫人与板仓初次见面四目相对时,导演给夫人一点儿镜头,非常短,看出了夫人的一点儿神思,因为夫人是传统的日本女人,这一点儿的神思给人非常大的反差感:嗯,有猫腻。
基于这一点,我们会欣然一笑,啊,这个可能是一个会发展成为绿帽子的故事啊。
果不其然,还真的是。
因为是回忆叙事,女佣只是作为第三者的观察,尽管是绿帽子的偷情故事,但依然做到了极致的克制,作为第三者,你当然不会看到夫人和板仓偷情多余的画面,更加不会看到你想看到的什么床戏之类的,脱衣服都没有。最大胆的也只不过是拉了一下手,短暂抱了一下,以及那第一次亲吻——轻轻地碰了一下嘴唇,屋子外面狂风暴雨,碰唇那一刻,突然一声惊雷。
这有点像曹禺的《雷雨》,日本相对于中国更加保守、严谨,像偷情这种事情,是大逆不道。而且,电影故事的背景处在二战,那是大时代裹挟小人物,如果被人发现你有心思偷情,就是反战分子了,电影里面也有一些台词反映这一点。
你会不会觉得这和一般偷情片不同:既然没有色情部分,偷情就不好看了。(譬如典型如《色戒》)
作为男生,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看这部电影,我倒觉得非常色情,原因以一个情节为例子:夫人衣冠整洁地出门,回来后,作为女佣的女主发现夫人的和服衣带系反了。仅凭这一点,笔者认为就足够刺激了。
因为,最好的色情,来源于想象。
所以,看张爱玲的小说,好在这一点,不写赤裸,却写生活细微处,精妙。
山田洋次拍出了女性的视觉点,也拍出了小说的文字质感,这种情节的设置更像小说文字的设置。
第二条线:女佣暗恋夫人
全片完全没有明确指出女佣爱上夫人,这个观点未必正确。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观众见解不同,笔者认为,有,而且有证据。
首先第一个证据是女佣和夫人的身体接触——夫人要求女佣帮她按摩手脚,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女佣表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的表情,这个害羞,我们可以理解为:1,作为下人对夫人的不敢冒犯。2,少女的害羞。
我选择后者,原因是女佣就是用按摩治好了小少爷的小儿麻痹症,小少爷也是女佣的主子之一,她没害羞,其二,后来女佣还帮夫人的大伯(也是女佣第一任的主人,地位最高)按摩,身体也算比较的亲密接触了,也完全没有害羞之意。
接着,到了女佣年龄婚嫁,没想到前来提亲的是50岁的老头,女佣表示不愿意,女佣说,她愿意一辈子不婚嫁,服侍夫人和小少爷。虽然有点客套话,好像是为了不嫁给老汉的说辞,但是纵观全片,女佣到死的确都没婚嫁。
后来,板仓因为二战原因马上被征调,出发前,夫人想再见板仓一面,但是被女佣拦住了,这是看到女佣作为第三者旁观角色第一次变成了主动角色。
并且在这里,山田洋次居然用到了手持镜头,真是fuckmother破天荒,我看过山田洋次大部分作品,知道他承袭小津安二郎的风格,他这次用到了手持镜头,真是意外之喜,震撼之极,我不能评价好与坏,我只能说,有勇气。
一般手持镜头的长镜头,就是表现主人公的心绪,看到这个手持镜头,我下意识地认为,这是表现夫人见不到板仓而紧张。后来我想了想,不是的。这个手持镜头的主角应该是女佣,她要阻止夫人去见板仓,因为她嫉妒,她嫉妒夫人和板仓的爱情。
于是女佣提出以书信的方式去转交。而事实是,女佣根本没有把夫人的书信交给板仓,这封书信,女佣收藏了几十年。如果女佣不爱夫人,她根本无需这么做。
而且整个故事还有一个障眼法:回忆的叙事。
由于这整个故事就是女佣的回忆,所以她的回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具有感情欺骗性,她的回忆里没有明确说自己爱上夫人,她是在骗自己。
她没有把夫人的信交给板仓,后来夫人因为美军轰炸死了,女佣认为是她自己的过错,她把这个秘密她藏了几十年,她感到愧疚。
到片尾credits,是回忆,是夫人和女佣在二楼窗前的欢笑,所以这也很明显表达出:这部片子,夫人和女佣是绝对的主角。而且反过来看全片,这个家里的全部喜怒哀乐是由女佣和夫人承包的。
相比第一条线,我相信第二条线才是真正的主线,隐藏的主线。
当然,证据还有,第三条线和第四条线也是证据之一。
第三条线:板仓和女佣
在片子里,板仓和女佣被看起来是最般配的,家境相同,年龄相仿。但是除了两人聊了一下家乡,并没有其他的言语,两人之间都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
板仓离别,板仓和女佣告别,板仓拥抱了女佣,说了一句谢谢。笔者认为这个谢谢没有爱的意思,意思只有:谢谢你帮助我和夫人隐瞒了这一切。
面对板仓的离别,女佣完全没有一点儿动容,神情呆滞,但与女佣和夫人离别不同,因为战争原因,女佣不得不离开这个家时,女佣表现地“痛哭流涕”。
这个反差也可以证明女佣爱的是夫人。
第四条线:女客人
有一天,家里来了女客人,这个女客人是夫人最好的姐妹,女佣说她长得想一个男士。女佣忍不住把夫人和板仓的偷情告诉了女客人。女客人却告诉女佣说,年轻时夫人更加美丽漂亮,曾经有人为了夫人而想去自杀。
这一段话我认为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是看到女客人轻轻地擦拭掉女佣的泪水,让她保守秘密。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女客人讲的那个为了夫人想去自杀的人,其实就是女客人她自己,她爱夫人。所以当她看到女佣的哭泣时,她感同身受。
第五条线:小少爷
在这回忆的叙述里,小少爷是上小学的年纪,毫无存在感。但在非回忆的叙述里,既几十年后,小少爷变成了老头,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这个角色就是导演本身。
山田洋次出生于1953年,虽然没有经历二战,但是也是二战的余创之后,导演小时候就如同小少爷的存在感,而小少爷老了之后说的话语有强烈的的反战意思,这也是导演的意思:反战。导演认为哪个时代是极度错误的,个人没有自由。
同时,小少爷在情感上面,其实是板仓和女佣更像个一个父母。然而这两个人完全不搭边,这是戏剧性,也是时代带来的荒诞吧。
这是笔者看这部电影的方式,经如此解读,这电影像是侦探电影呢,没看过的朋友会不会觉得很有趣?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这片子很沉稳。
影片的后面,有一段女佣的独白台词,镜头对准的却是山川田野。
看着镜头里的山川,有感情。
山川沉稳,怀念一个人。
穿针引线
2014年山田洋次导演这部《小小的家》作品,那时候山田洋次60岁,给我的直觉是,老爷爷在这部电影织起了毛衣——穿针引线。
第一条线:夫人与板仓偷情
全片主线以回忆叙事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故事讲述女主是个女佣,本来在夫人家里大家其乐融融,生活幸福。后来来了一个夫人丈夫的一个公司下属——板仓,当夫人与板仓初次见面四目相对时,导演给夫人一点儿镜头,非常短,看出了夫人的一点儿神思,因为夫人是传统的日本女人,这一点儿的神思给人非常大的反差感:嗯,有猫腻。
基于这一点,我们会欣然一笑,啊,这个可能是一个会发展成为绿帽子的故事啊。
果不其然,还真的是。
因为是回忆叙事,女佣只是作为第三者的观察,尽管是绿帽子的偷情故事,但依然做到了极致的克制,作为第三者,你当然不会看到夫人和板仓偷情多余的画面,更加不会看到你想看到的什么床戏之类的,脱衣服都没有。最大胆的也只不过是拉了一下手,短暂抱了一下,以及那第一次亲吻——轻轻地碰了一下嘴唇,屋子外面狂风暴雨,碰唇那一刻,突然一声惊雷。
这有点像曹禺的《雷雨》,日本相对于中国更加保守、严谨,像偷情这种事情,是大逆不道。而且,电影故事的背景处在二战,那是大时代裹挟小人物,如果被人发现你有心思偷情,就是反战分子了,电影里面也有一些台词反映这一点。
你会不会觉得这和一般偷情片不同:既然没有色情部分,偷情就不好看了。(譬如典型如《色戒》)
作为男生,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看这部电影,我倒觉得非常色情,原因以一个情节为例子:夫人衣冠整洁地出门,回来后,作为女佣的女主发现夫人的和服衣带系反了。仅凭这一点,笔者认为就足够刺激了。
因为,最好的色情,来源于想象。
所以,看张爱玲的小说,好在这一点,不写赤裸,却写生活细微处,精妙。
山田洋次拍出了女性的视觉点,也拍出了小说的文字质感,这种情节的设置更像小说文字的设置。
第二条线:女佣暗恋夫人
全片完全没有明确指出女佣爱上夫人,这个观点未必正确。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观众见解不同,笔者认为,有,而且有证据。
首先第一个证据是女佣和夫人的身体接触——夫人要求女佣帮她按摩手脚,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女佣表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的表情,这个害羞,我们可以理解为:1,作为下人对夫人的不敢冒犯。2,少女的害羞。
我选择后者,原因是女佣就是用按摩治好了小少爷的小儿麻痹症,小少爷也是女佣的主子之一,她没害羞,其二,后来女佣还帮夫人的大伯(也是女佣第一任的主人,地位最高)按摩,身体也算比较的亲密接触了,也完全没有害羞之意。
接着,到了女佣年龄婚嫁,没想到前来提亲的是50岁的老头,女佣表示不愿意,女佣说,她愿意一辈子不婚嫁,服侍夫人和小少爷。虽然有点客套话,好像是为了不嫁给老汉的说辞,但是纵观全片,女佣到死的确都没婚嫁。
后来,板仓因为二战原因马上被征调,出发前,夫人想再见板仓一面,但是被女佣拦住了,这是看到女佣作为第三者旁观角色第一次变成了主动角色。
并且在这里,山田洋次居然用到了手持镜头,真是fuckmother破天荒,我看过山田洋次大部分作品,知道他承袭小津安二郎的风格,他这次用到了手持镜头,真是意外之喜,震撼之极,我不能评价好与坏,我只能说,有勇气。
一般手持镜头的长镜头,就是表现主人公的心绪,看到这个手持镜头,我下意识地认为,这是表现夫人见不到板仓而紧张。后来我想了想,不是的。这个手持镜头的主角应该是女佣,她要阻止夫人去见板仓,因为她嫉妒,她嫉妒夫人和板仓的爱情。
于是女佣提出以书信的方式去转交。而事实是,女佣根本没有把夫人的书信交给板仓,这封书信,女佣收藏了几十年。如果女佣不爱夫人,她根本无需这么做。
而且整个故事还有一个障眼法:回忆的叙事。
由于这整个故事就是女佣的回忆,所以她的回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具有感情欺骗性,她的回忆里没有明确说自己爱上夫人,她是在骗自己。
她没有把夫人的信交给板仓,后来夫人因为美军轰炸死了,女佣认为是她自己的过错,她把这个秘密她藏了几十年,她感到愧疚。
到片尾credits,是回忆,是夫人和女佣在二楼窗前的欢笑,所以这也很明显表达出:这部片子,夫人和女佣是绝对的主角。而且反过来看全片,这个家里的全部喜怒哀乐是由女佣和夫人承包的。
相比第一条线,我相信第二条线才是真正的主线,隐藏的主线。
当然,证据还有,第三条线和第四条线也是证据之一。
第三条线:板仓和女佣
在片子里,板仓和女佣被看起来是最般配的,家境相同,年龄相仿。但是除了两人聊了一下家乡,并没有其他的言语,两人之间都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
板仓离别,板仓和女佣告别,板仓拥抱了女佣,说了一句谢谢。笔者认为这个谢谢没有爱的意思,意思只有:谢谢你帮助我和夫人隐瞒了这一切。
面对板仓的离别,女佣完全没有一点儿动容,神情呆滞,但与女佣和夫人离别不同,因为战争原因,女佣不得不离开这个家时,女佣表现地“痛哭流涕”。
这个反差也可以证明女佣爱的是夫人。
第四条线:女客人
有一天,家里来了女客人,这个女客人是夫人最好的姐妹,女佣说她长得想一个男士。女佣忍不住把夫人和板仓的偷情告诉了女客人。女客人却告诉女佣说,年轻时夫人更加美丽漂亮,曾经有人为了夫人而想去自杀。
这一段话我认为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是看到女客人轻轻地擦拭掉女佣的泪水,让她保守秘密。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女客人讲的那个为了夫人想去自杀的人,其实就是女客人她自己,她爱夫人。所以当她看到女佣的哭泣时,她感同身受。
第五条线:小少爷
在这回忆的叙述里,小少爷是上小学的年纪,毫无存在感。但在非回忆的叙述里,既几十年后,小少爷变成了老头,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这个角色就是导演本身。
山田洋次出生于1953年,虽然没有经历二战,但是也是二战的余创之后,导演小时候就如同小少爷的存在感,而小少爷老了之后说的话语有强烈的的反战意思,这也是导演的意思:反战。导演认为哪个时代是极度错误的,个人没有自由。
同时,小少爷在情感上面,其实是板仓和女佣更像个一个父母。然而这两个人完全不搭边,这是戏剧性,也是时代带来的荒诞吧。
这是笔者看这部电影的方式,经如此解读,这电影像是侦探电影呢,没看过的朋友会不会觉得很有趣?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这片子很沉稳。
影片的后面,有一段女佣的独白台词,镜头对准的却是山川田野。
看着镜头里的山川,有感情。
山川沉稳,怀念一个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飓宇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