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问西东
我总觉得,看电影和找男朋友一样,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电影。2月3号考研成绩揭晓,2月2号看完。看完后比较庆幸,6年前我一定看不懂,6年后我看懂了我所看到的。
影片是四个故事,但却是精神的传承。从吴岭澜开始,恰恰是最好的。在清华,他虽文科成绩优秀,物理成绩差,但总觉得“好学生都去了理科”而选择理科。与校长的一番对话,让他自己开始思索,什么才是本我?如何找回本真?看到泰戈尔的演讲,他才豁然开朗,原来不仅仅我一个人在思索这个问题,原来我曾经那些思索不是无用之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此段,那就是「思索」。在浪海滔天的世俗洪流中,我是要做其中的一粒沙子,被时代席卷,还是做一处磐石,任海浪磨损,我自岿然不动。他明白了真我的道理,也将思索真我传承下去。这段故事里还有个小细节,让我觉得很贴心。公布成绩的时候,贴榜单的大爷说,来这的,都是第一名,考不好没关系什么什么的。想来大爷也是看过几世春秋了,他说这话,可比学生手里拿的地瓜还甜。
沈光耀,如同他名字一样,光彩耀人。初到昆明的那段时光,是我最喜爱的时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虽然房屋破败,但可静坐听雨;虽然环境艰苦,但与知己好友,谈天论地,与渊博恩师,共讨学术,岂不快哉?无奈山河破碎,身世浮萍。国家危难,沈光耀心怀大义,献身飞行事业,在自己最绚烂的芳华,完成自己对祖国的贡献。在那个年代,「家国」是所有人的主题。沈光耀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正义,无畏和同情”。最后沈光耀的同学与沈母告别,我就知道,我们不缺完美的人,我们也不缺从内心发出的真诚,正义,无畏和同情。
王佳敏与陈鹏,告诉我们的,是「爱」。正是爱让他们穿越山丘,穿越人群,穿越戈壁,穿越流言。而许伯常的妻子,出发点也是爱。爱没有对错,对错在人。她偏执,她急切,她逼着许伯常履行诺言,逼着许伯常爱自己,殊不知把自己逼到绝境。这让我想起《暴雪将至》的男主角,如果自己早点从梦中醒来,结果会不会不一样!爱让王佳敏和陈鹏,在新坟前相拥,也让我们的生命中,充满力量和勇气。
最后的传承,是张果果,在物欲横流,功名利禄的时代,环境让我们自己,长出了外壳。面对事物,小心谨慎,怕背后有无形之网,等待自己落于其中。在一次次的虚情假意,曲意逢迎中,我们越来越困惑,越来越不快乐。总在不经意间,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影片又很好的回归了主题「本我」。我们要的,难道就是利用和报复?往往不问报答所做的事,才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最后的片尾剪辑,借其中穆旦的一句话“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所有的文人才子,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你们的风骨。我们后人,还会沿着你们的足迹,传承着你们的风骨,走下去。
粘上最后的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篇文章写给自己,如果你以后有什么事,困惑了迷茫了,回来看看。就像考研的时候给自己写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