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漫不经心的背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初接触到这部电影的,是网易云给我日推的一首歌《步履不停》,只有短短一分半钟,朴素沉静如水,看到评论才发现这是一部电影的插曲,正巧,在学校图书馆的公众号上有人推荐了这本书,所以我先看完了书再看的电影。
怎么说呢。最近在看《三体》,和一个庞大的幻想王国比起来,这渺小如尘埃的一家人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但我还是忍不住被这有创伤又有温情的家庭所吸引。如果没看小说,有的细节是很难注意到的,只有在主角内心独白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原来这里面还有有一些刻意的情感。
比如良多,爸爸和他儿子三个人一起去海边,在下阶梯的过程中,良多看似无意地翻开手机看了看,其实是想等等爸爸,让他赶上来,以免让他一个劲儿地走得那么费力。而偷玉米的事情,当良多的爸爸妈妈年复一年地称赞他哥哥的作为时,他的内心是纠结又怨恨的:自己的父母竟然不了解自己的言行,而自己又那么想得到父母的肯定,说出来又会觉得小题大做。其实,在小说中,父亲去世后,母亲在给父亲祭拜回来的路上,曾经碰到了一只黄蝴蝶,她温和地告诉它,她在这边过得很好,不要挂念她啦——母亲以为这只蝴蝶是她的丈夫。即使在餐桌上怼得再厉害的夫妻,其实心里还是有牵挂的吧?在良多走后,他父亲那一句叹息“再回来只能到新年啦。”,看似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但我们真的了解父亲心里对孩子亲情的渴望吗?电影的海报上没有爷爷的身影,这对自尊心这么强的爷爷是多大的打击啊。
小说中会有很多关于回忆的插叙在里面,在叙述父母去世时贯穿全文的,但电影这么简洁的叙事,像一份墓志铭——原来人的一生可以概括得这么简洁。我曾经特别害怕变得平庸,所以一直努力地奔跑以免停留在原地,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发现,大风大浪什么的,不存在的。人这漫长的一生,就是由琐碎平凡的小事组成的,就像良多的妈妈,编制完一片又一片蕾丝垫,打完一个又一个唠叨的电话,就这么过去了。
我估计近期不会再看家庭类的电影了,太沉重了。
怎么说呢。最近在看《三体》,和一个庞大的幻想王国比起来,这渺小如尘埃的一家人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但我还是忍不住被这有创伤又有温情的家庭所吸引。如果没看小说,有的细节是很难注意到的,只有在主角内心独白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原来这里面还有有一些刻意的情感。
比如良多,爸爸和他儿子三个人一起去海边,在下阶梯的过程中,良多看似无意地翻开手机看了看,其实是想等等爸爸,让他赶上来,以免让他一个劲儿地走得那么费力。而偷玉米的事情,当良多的爸爸妈妈年复一年地称赞他哥哥的作为时,他的内心是纠结又怨恨的:自己的父母竟然不了解自己的言行,而自己又那么想得到父母的肯定,说出来又会觉得小题大做。其实,在小说中,父亲去世后,母亲在给父亲祭拜回来的路上,曾经碰到了一只黄蝴蝶,她温和地告诉它,她在这边过得很好,不要挂念她啦——母亲以为这只蝴蝶是她的丈夫。即使在餐桌上怼得再厉害的夫妻,其实心里还是有牵挂的吧?在良多走后,他父亲那一句叹息“再回来只能到新年啦。”,看似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但我们真的了解父亲心里对孩子亲情的渴望吗?电影的海报上没有爷爷的身影,这对自尊心这么强的爷爷是多大的打击啊。
小说中会有很多关于回忆的插叙在里面,在叙述父母去世时贯穿全文的,但电影这么简洁的叙事,像一份墓志铭——原来人的一生可以概括得这么简洁。我曾经特别害怕变得平庸,所以一直努力地奔跑以免停留在原地,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发现,大风大浪什么的,不存在的。人这漫长的一生,就是由琐碎平凡的小事组成的,就像良多的妈妈,编制完一片又一片蕾丝垫,打完一个又一个唠叨的电话,就这么过去了。
我估计近期不会再看家庭类的电影了,太沉重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summ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