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苦短,也要忘情歌唱

这部纪录片总让我想起之前也推荐过的「脸庞,村庄」。简单,甚至有点孩子气,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在短短七集里,影片造访了藏区里的不同面孔,仅仅是记录他们的日常,和一些平和的采访。它有国产纪录片少有的平等和真挚,削弱了假大空的主旋律,而是更关注个体本身。
影片中也不乏出现随性的调皮。三个老奶奶一起上街售卖自制的护肤霜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可爱极了。

影片既不避讳展现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不吝啬于分享难得一见的美好。于是我们得以在故事间看到无数个大而宁静的远景。冰川,雪山,一望无际的云海。

每看到这些净化心灵的美景,总会不由得感慨造物者的复杂,一面赐予藏区最极端的高原气候,一面又慷慨地洒下数不尽的壮丽与华美。
藏民就生活在失去和获得的一念之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没有与贫瘠的物质做对抗,而是用一种同样近乎极端的乐观态度,与之共舞。

藏民快乐太充沛了,仿佛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事情。一点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笑成一团。

虽然生活条件不容许他们拥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但他们依旧能因地制宜,制造乐趣。
在荒芜的大片平原上,他们有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娱乐方式。比如赛马,以古老的方式赞美勇气。
比如对着一个灰太狼的罐子弹弹弓(乌尔朵),奖品是几只羊,参赛者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平等。

比如谈一场光明的恋爱,由天地见证你我,比万千玫瑰和烛光晚餐还要浪漫百倍。

在连日常生活都感到费力的稀薄空气下,他们偏要放声歌唱,肆意舞蹈,穿最鲜艳的色彩,像拥有整个世界一样地尽兴生活。

剧中出现的最多的句子,大概就是:
“我觉得现在很幸福”
“就算不久后会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

他们活得快乐,单纯,不畏惧死亡。如此强大的反转,给以怜悯之心对待偏远山区的现代人,一个措不及防的回马枪。
回过神来,我们反而要向他们讨教,持续不断的快乐源泉,究竟是什么?
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这件事情。而在影片里,答案其实早已显而易见。
片中的其中一位面孔,寺庙佛像画师傅说出了简单,却又难懂的一句话。

令他们遵从内心,知足常乐的,是干净的信仰。
这信仰不是来自于外在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崇尚真于美。
人人平等,众生为佛。
正因如此,「极地」中展现出了众多人性里至高无上的光芒。它们是如此的密集与耀眼,让人吃惊。
无论是那些不辞辛苦,跋涉千里,只为替深山里的病人解除痛苦的良医,抑或是挑灯夜下,静坐寺中,潜心描佛的画家,还是那位搬着贵重的钢琴,翻山越岭,只想让孩子们听到美妙琴声的教师。


「不求回报」才是热爱的最高境界。因为你不再通过外在获得来自证意义,热爱就是本身的意义。
带着信仰和发自内心的平和喜悦,他们成为了无师自通的哲学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躺在自然的怀抱里,长长久久地思考人生。
虽然大部分人可能从未见过更广阔的天地,但不妨碍他们拥有淳朴但深邃的处世哲学。

简简单单,意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