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还给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看完了玻璃城堡,一开始看的时候有些厌恶,感觉相当漫长,主人公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吗?前半段告诉我,这不就和我的爸爸一般无二吗?他力大无比,身量高大,告诉我们美好的未知世界,甚至电影里的爸爸更加懂孩子,更亲热些。年纪甚小的孩子们欣赏这种刺激好玩的生活。但是到后半段,孩子们长大了也看出了真相,星星做礼物只是一张美好的空头支票,玻璃城堡也是爸爸的谎话。双亲只是希望儿女绕膝,而并没有想到孩子除了是他们的孩子以外未来还有其他的身份。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儿女不希望被父母自己的愿望缚住,相信着总有一天能住进玻璃城堡的美好未来。那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们的人生也远远不止这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有的时候要脱离这些是很难的,毕竟父母年龄比我们大至少二十岁,他们善于用这二十年的经验值说事,也无比地依赖着这,来建立威信,成为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应该原谅,他们有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观念,甚至逼迫我们务必执行。有些父母会觉得我到这个年纪,我活到了现在,衣食无忧,就能证明我走过的轨迹总能指导着我的孩子们走向同样的成功;又或者是,我见到了那些成功的人,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是个很好的模版,如果我的子女们也这样,那么我也会为他们而骄傲。这些对,但不都对。至少是因为人与人是有不同的,再到价值观,受的教育,朋友,最远到个人理想。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信服,有的人不以为然,也有人深恶痛绝。信服的人成了X宝,不以为然的人可能自己也没知觉到底有没有走出父母造的玻璃城堡,深恶痛绝的人可能走向了成功,可能走出家门没多远就跌了个稀巴烂。
我们应该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父母给予我们建议,指出不应做的事,不应走的路。而正确的路应由我们自己探寻。
我曾经问过我妈,那你们公司的那个助理姐姐会一直做助理吗?妈妈说:她老公一个月公司五六千,女儿在上小学。她下了班接个小孩,做个饭,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可能他们就这样了。 我后来又遇见一个人,楼下做鸡蛋饼的阿姨手艺不错,生意也不错,但我没有问谁,她这一辈子是否都会继续一直创造出温暖果腹的美食。
虽然有这样流浪汉父母的生活并不值得多提,但希望儿女们能将父母这种自信勇气常放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