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影评#40:Fly Away Home – 9/10
《伯德小姐》
提起阳光明媚的加州,人们最容易联想起的大概是位于南加州的天使之城洛杉矶吧。而紧随洛杉矶之后的,则是坐落于北加州湾区内的旧金山。旧金山之后呢?应该会是旅游胜地圣地亚哥,或者是民主运动的先锋地带伯克利和高新技术的摇篮硅谷,又或者是纳帕山谷吧。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让人向往的加州最标志性的地方,而伴随着它们的当然就是发生在这些城市极具代表性的伟大电影了。《爱乐之城》下梦幻紫金的洛杉矶,《迷魂记》里有着各种地貌的旧金山,《杯酒人生》中让人向往的美酒之旅。这些城市都是标志性的,所以他们都有着标志性的电影。
你知道加州的首府是什么城市吗?不是洛杉矶,不是旧金山,不是圣地亚哥。加州的首府,是位于旧金山以北150公里的萨克拉门托。这个仅有洛杉矶地带人口七分之一的小城市,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阳光加州的首府。毫不起眼的它从来没有得到过电影界的青睐。你知道发生在萨克拉门托最著名的电影是什么吗?我甚至想不起任何一部以萨克拉门托为主角的电影,唯有在网上查阅后才发现《美国丽人》这部伟大电影首尾的航拍是从萨克拉门托取景的。但这种毫无生气、毫无地标性的郊区图像根本不能让观众们在《美国丽人》和萨克拉门托之间划上等号。电影历史上根本没有一部真正关于萨克拉门托的作品,最接近的大概是今年的另一部作品《你好布拉德》(推荐)了吧?但那也只能勉强称为与萨克拉门托有擦边的关系。
归根到底,萨克拉门托还是太无聊太乏味的一个城市了。
它没有洛杉矶奢华的灯红酒绿和红毯,它没有湾区的科技创新,它没有圣地亚哥的阳光与海滩。它有的,只是与千千万万的美国小城市一样的整齐街道,只是各种庄严而无趣的政府大楼,只是让年轻人们向往着离开的窒息空气罢了。
现在想起来,上一次萨克拉门托真的在一部被广泛接受的作品中被提起,大概是在《弗兰西丝•哈》中弗兰西丝回到家乡萨克拉门托度过圣诞节假期的情景吧。资深影迷们当然会知道饰演弗兰西丝的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正是土生土长的萨克拉门托人,所以应该也不会奇怪她单飞作为导演编剧的处女作《伯德小姐》正是发生在她的这个被遗忘的家乡中。当然,作为本地人的她是相当明白萨克拉门托的无聊乏味了,因此《伯德小姐》的开场语正是摘自作为同乡的著名女作者琼•狄迪恩对于萨克拉门托的抱怨:
“那些讨论着加州享乐主义的人肯定从来没有在萨克拉门托享受过圣诞节。”
乏味无趣的萨克拉门托
在萨克拉门托过圣诞节?这确实会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
同样觉得这是一场灾难的,则是《伯德小姐》中的主角,由实力派年轻影星西尔莎•罗南(曾凭借主演《布鲁克林》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所饰演的克莉丝汀。而她“我自己给自己起”的外号,则是“伯德小姐”。伯德小姐不但不希望在萨克拉门托过圣诞节,她甚至不想再浪费一秒钟在这个无聊透顶的地方。她希望去东岸的文理学院上大学,去东岸那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至少是康涅狄格州或者新罕布什尔州这些作家住的地方(这里笑了的请举手…)。她想去像耶鲁这样的学校,但又不是耶鲁,因为她大概进不了耶鲁(“哈哈哈哈哈哈...你肯定进不了耶鲁”)。
跟她对着干的,则是由劳里•梅特卡夫(是的,谢耳朵他妈…)所饰演的妈妈。这位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不断加班的心理咨询师,并不能理解伯德小姐所向往的这种所谓的梦想。对比起东岸学校高昂的学费,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去家附近的大学读书。在她看来,以伯德小姐的态度,她应该“上大学,然后去坐一下牢,然后再重新上大学,这样可能会知道怎么反省一下自己”。
这种母女之间的碰撞,正是《伯德小姐》所要讨论的众多话题之一。导演兼编剧格蕾塔•葛韦格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剧本长达350页(电影将会是大约6小时…),而剧本的名字正是《母亲与女儿》。对于母女关系的探讨,尤其是女儿成长期间母女间的交流,《伯德小姐》与历史上众多好作品一样是那么的充满具体细节而让人感到真实。这些甚至有点过分具体的细节,不禁会让人猜测这部作品是否葛韦格的自传式作品。她对此不置可否——虽然故事发生在她的家乡萨克拉门托,但众多的细节实际上并没有在她自身生活中出现过。即便如此,剧本的真实感却毫无妥协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犹如一位老练的编剧笔下的作品一般。但这大概是合情合理的吧?虽然这部作品是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却不是她首次尝试提笔写作。她与著名独立电影人诺亚•鲍姆巴赫已经多次合作剧本,其中包括上面提到广受影迷爱戴的《弗兰西丝•哈》,而这些作品也很好反应了这位女电影人作为编剧的天赋。
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
同样充满天赋的则是饰演这些五花八门角色的演员们,尤其是年轻角色的饰演者。罗南作为奥斯卡提名得主无论是演绎伯德小姐外在的少女感还是内心的不安全感都显得游刃有余,演技派的她甚至要求素颜上阵,让她的面容更为靠近真实的高中生。而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饰演侄子、有着高水准演出的卢卡斯•赫奇斯则出演伯德小姐的第一位男伴。虽然出场时间不多,却满分提供了剧本所要求的幽默以及彷徨的感觉。更为出彩的则是饰演伯德小姐第二位男伴的俊俏少年蒂莫西•柴勒梅德。这位上升势十足的年轻演员,凭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成为今年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但相对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作为主角的演出,柴勒梅德在《伯德小姐》里以一位有思想又或者太有思想的高中生出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这样的角色,相信大多数观众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我们高中时身边肯定有那么一位看着高深晦涩书籍,时而有着具有启发性言论,时而又有着自命不凡却实则浅薄说法的朋友。而柴勒梅德对此的演出则显得那么的毫不费力却无可挑剔。
能够找到如此适合的演员、能够让演员们明白透彻自己角色的出发点以及该如何进行诠释,则需要再次归功于导演兼编剧格蕾塔。无论是仅听罗南试镜第一句台词便知道她是合适人选,还是安慰柴勒梅德他所饰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装逼的人,这些都不是作为新晋导演容易完成的任务。“当我准备好剧本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作出导演的尝试了。”格蕾塔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道,“如果不踏出这一步,我也不会再从其他地方学到什么更多的东西了。”她是正确的。对于新晋导演的她来说,《伯德小姐》是一份再完美不过的答卷了。
纽约电影节中的格蕾塔•葛韦格
应该说,作为一部成长类型片的《伯德小姐》,很多成长类型片的套路都踩了一遍。这包括反叛地叫嚷着要离开家的主人公,与主人公对着干的父母,让主人公初尝爱意而又间接给主人公上了人生宝贵一课的伴侣,以及其他数不完的套路。这些观众们再熟悉不过的剧情,却在格蕾塔的笔下,在《伯德小姐》的画面中中显得那么的真挚。偏暖偏软的画面给人带来回忆的怀旧感,而有血有肉、有着让人能理解同情出发点的角色们则让观众们在笑声中渐渐为他们呐喊。这跟《弗兰西丝•哈》所带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如出一辙的。格蕾塔最胜任的,似乎正是这种由最琐碎最搞笑却又最真实的细节中给观众们传达的情感。也正因如此,当电影的感情爆发点来临时,观众们才能在平静不做作的画面中理解到角色当时最无助最后悔的泪水。
但在我看来,让《伯德小姐》从普通成长类型片、甚至从今年的优秀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却是它充满笑料的背后那些能让所有观众都能理解的最能让人普遍产生共鸣的话题。你可以当《伯德小姐》仅仅作为一部成长类型片来看待,而我也确定你可以从中获得十足的愉悦,因为这正是我第一次观看《伯德小姐》时的看法——优秀的类型片,但似乎仅仅也只是优秀的类型片罢了。但当我走出电影院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时,《伯德小姐》给我留下来的印象竟然要比今年的其他优秀电影更加久远。当我在短短一周的电影节中同时观看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佛罗里达乐园》(我的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51659/)、《每分钟120击》这些年度最佳的热门后,我却发现《伯德小姐》所给我带来的共鸣是最强烈的。
对于家的讨论让《伯德小姐》超越一般的成长类型片
这大概是因为《伯德小姐》讨论的是家这个那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概念吧。无论种族,无论性别,无论年龄,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因为家这个概念而感到普遍的共鸣。
家,是那个在你成长中阻扰着你前进沉重的锚,是那个与你梦想中向往的地方截然不同的乏味之地,是那个你表达了千百次厌恶、发誓要远离的地方。但家,同样是那个让你有着舒适归属感的地方,同样是那个在你离开了之后才会发现它美丽的地方。而发现家的美,大概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却又最不容易擦觉到的一步了吧?
“你明显很爱萨克拉门托啊”,导师这么评价伯德小姐的大学申请文书。但伯德小姐并不这么认为,决心要离开家的她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纽约。但矗立的高楼、无法交流甚至不那么友善的纽约客、以及那些没有草坪的房子,这些都是伯德小姐所陌生的事物。也正是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萨克拉门托的好,她终于明白了家的好。
“妈,当我拿到驾照后,当我终于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我发现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萨克拉门托是那么美的地方。似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弯道,都是那么的美丽。”
是的,《伯德小姐》确实是格蕾塔对萨克拉门托的情书。是她对那个比不上洛杉矶旧金山、乏味无趣的萨克拉门托的情书。而它是那么的真挚而动人,因为萨克拉门托正是她的家。
© 本文版权归作者 TheGZMovieGu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