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都是最近大热的悬疑作品,主线都很简单,《白夜追凶》则是双胞胎兄弟俩每天交换身份来警局办案,在小心翼翼不暴露自己的同时,还要查出受牵连的灭门案的真凶。而《无证之罪》其实就是五起杀人案背后的案中案,而卷入案子中的形形色色的人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摄影,构图、配乐这些方面,对背景环境的铺设,《无证之罪》的电影感会更强,而白夜追凶的节奏感更适合电视剧,不过这些都是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剧情和表演,——尤其是面对拥有上帝视角会不断吐槽的观众们。
【关于人物】
在《白夜追凶》中,哥哥理性,严谨,不喜形于色;弟弟感性,调皮,自带流量撩妹无数,两种完全想法的人设,顶着同一副皮囊,每天交接,相互依赖又不能取代。这个自我分裂式的对立统一,是整部戏最牛逼的地方,也暗含了剧名的含义。主演潘粤明的演技问题也不多说,到了后期,大家基本上一眼都能分辨出来谁是谁,这真需要功底。

除了二合一的关宏宇和关宏峰之外,正面的其他角色也可圈可点。破案心切,脾气火爆的周巡,有各种小心思,利用好关宏峰破案的同时一有机会就各种试探找真凶关宏宇。笨手笨脚又想要表现的新人周舒桐,外冷内热的法医高亚男,甚至连唯唯诺诺的刘副队长也让人印象深刻。
可惜由于多个案件,所以反面角色明显刻画不到位,比如金山这样的黑社会老大,表演非常做作,每次出场我都差点笑场,难怪很快打酱油了。
《无证之罪》,严良很痞,号称“阎王”,不按常规出牌,由于缺乏笔墨相当的对手,于是变成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秦昊演颜良基本上是轻车熟路,很松弛,如果能给这个人物再多一点表现就更好了。

这方面警察阵营除了配合的李队,没有记得住的了,而几个过场的反派则更加有血有肉,比如黄毛,火哥都演出了小人物的嘚瑟,大反派隐藏太深,虽然很难有机会对手戏,不过看到最后,你会看到一个在中国国内,够狠够变态够血腥的角色,而每次他一出来就自带不寒而栗的杀戮气息,让人过目难忘。

而人设方面,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小情侣的设置。尤其是实习律师,胆小怕事到最后黑化成功的过程,让人实在看不到这方面的铺垫,也就成了大家最讨厌的角色,其实转变不可怕,但是过程至少应该合情合理吧。
【关于剧情】
没有以往悬疑推理片最爱注水的爱情桥段,没有漫不经心的五毛道具,也没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台词,这两部戏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
《白夜追凶》是几集破一个小案子,这些具有社会隐喻的案子其实也在折射我们的大时代的戏剧性,而最大的案子还是关于灭门惨案谁是真凶的问题,大案子和小剧情穿插在一起,所有的线索都在汇聚,最后还有个惊天大转移,戏剧冲突达到了最大化,也会让人更期待下一季。
饰演周巡的演员王泷正最后一集十分钟的表白真的堪称经典,观众在他的叙述中仿佛看到了那些往事的画面,“十五年,没有交下你这个朋友”,可是32集也不知道谁是背后的大boss啊!!!

《无证之罪》很接地气的一案到底,也是案中案的方式,关注点放在了三教九流见不得光的角落,表面上的犯罪者希望通过警方调查找到他所真正关心案子的真凶。背景在东北,这个阴郁、冰冷的城市,充满了刺骨的现实感。
卷入剧情中的小情侣,无意中成了推动案情走向的关键点。虽然花了很多笔墨在他们身上,但是剧情转化的太快,该交代的很多细节都草草了事,前后缺失,很多地方真的已经不能有bug来形容了,以至于到了最后观众其实忽略了人物的可悲性和无助感,只是觉得莫名其妙。

【关于办案】
作为悬疑推理剧,最重要的当然是破案,而已经被日剧和美剧提升口味的观众自然不会对不走心的推理买账。根据办案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注重判案过程的本格派和注重案例所带来的影响及价值的社会派。
《白夜追凶》当然是本格派,重视证据和尸检,重视物证和人证,所以我们会听到大量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牛逼的侦破演绎归纳的剖析过程,这样的推断过程植入感强,也禁得起推敲。

《无证之罪》具有社会性,更多的是采取有罪主观推断的方式,再补上论证过程中缺失的地方,就是一咋二骗三忽悠的套路(如果你看了今年李易峰演的《心理罪》基本上这样的),你可以说这个人断案直觉很准,但是直觉也需要证据来作证,所以这样的过程其实我是觉得很难信服。这也是很多人可能嫌弃的地方。

不管是《白夜追凶》,还是《无证之罪》,中国的悬疑推理剧也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相信随着这一题材的大热,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作品出现。不过两者需要提升的地方也不少,是前者到了后面几集完全有点失控,收不回来;而后者剧情上的不合理性也让人难以信服。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下去年大热的美剧《the night of》(《罪夜之奔》),个人认为也是《无证之罪》可以努力的方向,也是悬疑推理片,但每个人物都立得住,站得稳,而推理过程也是让人感叹许久:这里没有英雄,也没有反派。你能看到每个人的精神分析,还有人性的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