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代价,是开始消耗一个人的温柔

作为一枚在做互联网营销的人,每次看完一部作品,总会不自觉地想抓取一些灵魂信息以“定位”,但这部片子,是一部很难展开去传播的电影。你要说它艺术电影,但可能作为“商业”电影的对立面会更好,不过这也符合我们目前对市场的二分习惯——不好卖的都是艺术,或者直接烂片。
导演金宗宽,百度百科没有词条,搜索引擎里他是一个夹在郑裕美、延宇振等词条里的存在。而他曾经的作品,《宝丽来的使用方法》是跟郑裕美合作,并成为郑裕美的出道作品。《最坏的一天》跟韩艺璃合作,这次也搬来成为故事之一。
这两部我没看过,放在这里大家品品名字,看得出导演的视角确然“艺术”。用事物作为意象,或者直接就是事物本身,这恍然已是诗的手法了。两个人对桌而坐交谈着,分手后渐行渐远、一夜情后的恋爱、婚姻隐瞒、迫于现实的分手……四对恋爱中,无论哪一件,都可以扯出一部言情偶像剧,当然中间需要很多情节添加剂来使它饱满。可是在这里,就让它在对话中流过——“留白”的手法真得很会用。你不知道他们对话之外真正生活的样子,而仅是从对话的内容与气氛里隐约触碰到性格。有些电影,故事类的,即使回归到文学文本也足够精彩,但是这部如果回归文本,是很难做出这么出彩的效果。当然,文本可能会有另外的生存形态。
以上,来自一位营销者的简单视角来看。当然,这个视角还很单一乏味,我相信会有有心人发觉到它的真正卖点,从而牵动本来就潜藏在创作中的那部分受众。
可是这部电影值得喜爱,因为它把爱情跟温柔,很好地做成了一个生态。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孩抛弃温柔这个性吸引力,拥有独属自己的girl power,而男性力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面积的吸引力法则还处在曾经的秩序中。可是电影里,每段故事的女主人公,虽然都是温柔的,但是从她们拉拔而出的人生经历和话语反应中,能看到很多温柔的成分,是因为遇到了某个人才逐渐融化开来。
一个不是经常陷入爱情的人,常常会想,爱情究竟带来什么,使男男女女们愿意多次踏入这条河流。在电影里,爱情不仅让人向往留恋,也值得抛弃的。不是可以,是值得。我们给出的温柔招数,如果在对方那里千回百转后终究凋零,那就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了。
人的温柔,本质上是一座冰山,温柔后面的力量,往往浮在下面。而遇到爱之后,有些人外面融化了,有些人里面也在融化。要遇到哪种爱情呢,谁说了都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