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肉的骨头使用再精巧的包装依然难以下咽

我是冲着诺兰去看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如果票价是20,那么诺兰就用他的名气骗了其中的10块。如果要给诺兰的所有影片进行排名,《敦刻尔克》很靠后。
在这里首先要发出提醒,如果是由于看过诺兰之前的作品而对《敦刻尔克》充满期待,或者是二战迷想看精彩的战争镜头,那你可能要失望了。这不是典型的诺兰电影,也不是典型的战争电影,它只是披着诺兰和二战的外皮很平凡地讲述了几位小人物的一次不平凡经历。
这部剧从剧本开始注定就是平庸的,即便用了三条线,即便配上汉斯季默的配乐,都无法掩盖其故事上的无力。一部好电影应该包含着出色的起承转合,有起有落,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真实性。《敦刻尔克》想出新招无奈只是故作深沉的孤芳自赏。开头的港口上,并不紧张的画面强行配上相当紧张的音乐,不会让观众进去氛围而只会觉得不适;反而可以制造紧张氛围的几处镜头,如:战机的对峙,船舱里的躲避,竟然选择平平无奇的带过。这种均匀用力的叙事导致整部影片的沉闷。影片最后,似乎由于无话可讲的缘故,在海上展示了几艘小小的民用船后,就直接让观众强行接受30万人成功撤退的事实,这未免太敷衍了事,如果稍加描绘,故事将更加完整。
喜欢诺兰的影迷肯定都会对其复杂而不失逻辑的内容结构以及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伏笔与结尾所吸引。但这样的优势在本片中毫无用武之地,题材的限制对诺兰是最致命的影响。在这个毫无亮点的剧本中,他能做的也只是把海陆空分别讲述,并将不同的时间流动穿插在一起表现;再讲片长缩短,尽量使乏味的故事显得紧凑,但这远远不够,一块没有肉的骨头,使用再精巧的手法,也无法弥补它根本上的缺失,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思想性方面,诺兰在这部大片里展示的格局无疑太小,浪费了宏大的故事背景。二战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这场最大规模战争中一次最大规模的战略撤退,导演编剧本可以利用它场面上的大格局描绘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然而他却只讲述了几个人“逃跑”和几个人“救人”的故事,就像在五星级酒店豪华包间里,十几人的大桌上只摆着一盘小葱拌豆腐,这个短板与《大鱼海棠》如出一辙。如果单凭老掉牙的“人性”就想赢得观众的掌声,那也就是一部《釜山行》的高度。
但不得不提的是,外国片一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点,那就是剧情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这是大多数国产电影所不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依然给这部电影打上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