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遗嘱谈生命的最高礼遇——丧礼

在《军师联盟》第二十三集,曹操薨世前留下了关于自己葬礼的嘱咐:“如今国家未定,百姓疲敝,丧礼一切从简,不必遵循古制,入殓礼服,用平日常服即可,文武百官来中殿哭吊,十五声而罢,丧礼之后,百官便除丧服,国家未定,诸公努力,孤入殓,不可陪葬一切金银铜铁之物,生前所服衣物留与王后和子桓子建兄弟,让他们分掉吧。”



在叮嘱中,曹操说,一切从简,后面的诸多吩咐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简单了。那为什么曹操还要说,这是从简呢?那么真正的汉代丧礼,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来说道说道这个“丧礼”。


如何对待故去的亡灵,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囿于文献的缺乏,夏商以前的丧礼制度难征其详,而周代的丧礼制度经战国学者们的整理,详细的保存在儒家经典之中。《仪礼》中的《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就是专讲丧礼丧服的,此外在《周礼》和《礼记》中也有若干记载。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在整个中国礼仪文化中,丧礼与其相关的丧服制度是最为浩繁复杂的内容。自古以来,历代礼学著述,皆以丧礼、丧服卷帙最多。严格来说,一个完整的丧礼应该包括丧、葬、祭三大部分内容。

通俗而言,“丧”是规定活人及死者亲属在丧期内的行为规范,“葬”是规定死者的应享之礼遇,“祭”是规定丧期内活人与死者之间联系的中介仪式。而三者之中,“丧”又是其核心内容。

根据礼经的记载,丧礼的过程,举其要者约有:招魂、始死奠、沐浴、饭含、小殓、小殓奠、大殓、大殓奠、殡、朔月奠、启奠、祖奠、遣奠、葬、虞、祔、小祥、大祥、禫等诸多礼仪。


礼之本经《仪礼》之《士丧礼》篇乃先秦士阶层“丧礼”之上篇、即初丧,与记述葬礼部分的下篇《既夕礼》相连成文而不可分割。记载葬后诸祭的《士虞礼》则言及三虞、卒哭、小祥、大祥、禫等情况,《丧服》篇则专述居丧服制规定。此四篇相合,方谓之先秦完整的士阶层三年之丧礼。

曹操希望臣子“哭吊”十五声而罢。哭吊十五声,就是吊祭且哀哭十五声。按照古礼,男的来吊丧,哭时要踊,女的来要辟。踊是跳三跳,辟是拍胸的意思。所谓辟诵,哀之至也。吊丧规制有别,士三日三踊、大夫四日五踊、诸侯六日七踊、王则八日九踊。曹操为魏王,只哭十五声便是非常简约了。其次,曹操是反对厚葬的。他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遵古是指遵循丧葬的古礼,如举丧、服孝和用金玉珠窦陪葬等。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所以葬体不得遵古。最后呢,曹操丧礼从简除了节俭外,还特显了他不拘小节的性格。



有的朋友注意到,曹操死后,大臣之间相互行礼的时候改为了右手在前。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礼记》中载孔子遇姊丧,“拱而尚右”,郑玄注曰:“丧尚右,右,阴也。”因此,剧中百官为曹操服丧而右手在前是合乎礼法的。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八:凡拜,男尚左手,左阳也。其拱亦然。凶事则尚右手,反吉也。妇人则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与曹操相对的,是身为士大夫的荀彧丧礼。片子中,荀彧的葬礼没有表现,只略略的描写了“停灵”和哭祭的部分。而实际上,士大夫的葬礼,也很繁琐。

所谓“停灵”,实际上叫即殡,也就是在大敛之后,将盛放遗体的棺木停待葬的这段时间。
《论语·檀弓上》:“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也。”



因为曹操与荀彧之间的革命战友情谊,曹操极为重视荀彧,所以,荀彧过世,曹操会亲自前来吊唁。曹操悲戚如斯,显而易见。

《仪礼·士丧礼》:“君若有赐焉,则视殓。既布衣,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君释采,入门,主人辟。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正如剧中表现的一样,主人应该以头触地向君主行拜礼,以表现对于君主的尊敬。
孔子说:“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荀令君生为汉廷尽心竭力,死后得万世留名。

丧葬之礼是一个人最后的谢幕,其形制取决于死者生前的地位成就,因此各有讲究。曹操与荀彧的丧礼是这两个角色在剧中对观众们的道别,接下来,就要看曹丕和司马懿如何安定天下,开创盛世了。
本文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礼乐嘉谟】喜欢可关注~~



在叮嘱中,曹操说,一切从简,后面的诸多吩咐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简单了。那为什么曹操还要说,这是从简呢?那么真正的汉代丧礼,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来说道说道这个“丧礼”。


如何对待故去的亡灵,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囿于文献的缺乏,夏商以前的丧礼制度难征其详,而周代的丧礼制度经战国学者们的整理,详细的保存在儒家经典之中。《仪礼》中的《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就是专讲丧礼丧服的,此外在《周礼》和《礼记》中也有若干记载。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在整个中国礼仪文化中,丧礼与其相关的丧服制度是最为浩繁复杂的内容。自古以来,历代礼学著述,皆以丧礼、丧服卷帙最多。严格来说,一个完整的丧礼应该包括丧、葬、祭三大部分内容。

通俗而言,“丧”是规定活人及死者亲属在丧期内的行为规范,“葬”是规定死者的应享之礼遇,“祭”是规定丧期内活人与死者之间联系的中介仪式。而三者之中,“丧”又是其核心内容。

根据礼经的记载,丧礼的过程,举其要者约有:招魂、始死奠、沐浴、饭含、小殓、小殓奠、大殓、大殓奠、殡、朔月奠、启奠、祖奠、遣奠、葬、虞、祔、小祥、大祥、禫等诸多礼仪。


礼之本经《仪礼》之《士丧礼》篇乃先秦士阶层“丧礼”之上篇、即初丧,与记述葬礼部分的下篇《既夕礼》相连成文而不可分割。记载葬后诸祭的《士虞礼》则言及三虞、卒哭、小祥、大祥、禫等情况,《丧服》篇则专述居丧服制规定。此四篇相合,方谓之先秦完整的士阶层三年之丧礼。

曹操希望臣子“哭吊”十五声而罢。哭吊十五声,就是吊祭且哀哭十五声。按照古礼,男的来吊丧,哭时要踊,女的来要辟。踊是跳三跳,辟是拍胸的意思。所谓辟诵,哀之至也。吊丧规制有别,士三日三踊、大夫四日五踊、诸侯六日七踊、王则八日九踊。曹操为魏王,只哭十五声便是非常简约了。其次,曹操是反对厚葬的。他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遵古是指遵循丧葬的古礼,如举丧、服孝和用金玉珠窦陪葬等。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所以葬体不得遵古。最后呢,曹操丧礼从简除了节俭外,还特显了他不拘小节的性格。



有的朋友注意到,曹操死后,大臣之间相互行礼的时候改为了右手在前。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礼记》中载孔子遇姊丧,“拱而尚右”,郑玄注曰:“丧尚右,右,阴也。”因此,剧中百官为曹操服丧而右手在前是合乎礼法的。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八:凡拜,男尚左手,左阳也。其拱亦然。凶事则尚右手,反吉也。妇人则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与曹操相对的,是身为士大夫的荀彧丧礼。片子中,荀彧的葬礼没有表现,只略略的描写了“停灵”和哭祭的部分。而实际上,士大夫的葬礼,也很繁琐。

所谓“停灵”,实际上叫即殡,也就是在大敛之后,将盛放遗体的棺木停待葬的这段时间。
《论语·檀弓上》:“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也。”



因为曹操与荀彧之间的革命战友情谊,曹操极为重视荀彧,所以,荀彧过世,曹操会亲自前来吊唁。曹操悲戚如斯,显而易见。

《仪礼·士丧礼》:“君若有赐焉,则视殓。既布衣,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君释采,入门,主人辟。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正如剧中表现的一样,主人应该以头触地向君主行拜礼,以表现对于君主的尊敬。
孔子说:“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荀令君生为汉廷尽心竭力,死后得万世留名。

丧葬之礼是一个人最后的谢幕,其形制取决于死者生前的地位成就,因此各有讲究。曹操与荀彧的丧礼是这两个角色在剧中对观众们的道别,接下来,就要看曹丕和司马懿如何安定天下,开创盛世了。
本文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礼乐嘉谟】喜欢可关注~~

这篇影评有剧透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