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金已换,浪女回头为金牌

《摔跤吧,爸爸》,败笔的一点是,女儿重新相信父亲的战术,是在国际赛的屡战屡败之后的幡然醒悟、浪子回头。这就削弱了信念的神圣性,或者说原来她对信念的选择也这样地“成王败寇主义”,太实用。信念原是纯粹,敞亮,无需实证而炽烈的东西,无论它来自父辈的传承,民族智慧的凝汇,甚或一己的明亮执念。 当然,战术不等同与信念,但影片中明显有重叠和互映,至少是它的形式。 反叛,再回归。怀疑然后倒戈,本来就表露出心事重重又急功近利的取向,挣扎、掂量并最后押宝买定离手的一系列过程,曲折反复中,对“思考”不仅没有什么助益,反而妨害。利益取向,本就和思考深度是背道而驰的。 “式微,式微,胡不归?”只可惜,傍晚归来的浪子早就不是侵晨离家的乖乖儿,很可悲哀。 于是,我们看到,反叛每次都会留下痕迹,比脑后的“反骨”还更醒目。那种丧家狗式的惊惶,和越来越会应酬与斡旋,如吕布的变化,曹操手下都是降将,他懂得反叛者的惊惶,所以管理调剂得驾轻就熟。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猫腻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