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去吧,为了黎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一直说一部电影的好坏与否可以用剧透是否会剧烈削弱来判断。譬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或者伯格曼的电影,……对了,《抢红》也属于这样的电影。你尽管去剧透,反正最后你还是不知道能剧透些什么。
譬如你试图掀桌:《抢红》的意思就是去抢一瓶红酒。
我知道你满怀憧憬地等着下文,可惜你没有了。至于这瓶酒最后有没有抢到?你对主角光环果然一无所知。所以剧透的关键不是有没有抢到酒。而是要确定谁去抢酒了,谁就是主角,谁就笑到了最后。谁?这个电影最可怕的问题出现了:谁?你告诉我到底是谁!
每用一次感叹号我都会道歉一次,我接下来会道歉无数次。

看到张涵予出现的那一刻,我懒洋洋地想:这是《老炮儿》茬架出来后找了工作?没错,这次张涵予他还是一个司机。但上来就说要去法国拍一瓶红酒,还是以警察的身份。于是我不那么懒洋洋地说:这就说明这个酒就是个麦格芬,没有人会在乎什么酒。我承认栽了,我承认在这一点狠狠地栽了。
当张涵予扮演的警察叼着雪茄说:你别来接我,给我一部好车再加一个全中文的导航就在家等我吧。

我当时的想法这时候就一定会出现了交叉蒙太奇(牛逼吧,新学的词),一面是法国的豪车,一边是北京的山洞里张涵予正和那位首长沉痛地宣誓:这一次,我一定把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带回来,把这个自古以来属于中国人民的珍贵文物带回来……
什么都没有。
汽车就那么开到了庄园的门口,然后出现了黎明。
我每次看到黎明就会无法抑制地想到《破坏之王》里那个带着花头巾的老头,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大喊“我爱黎明”。然后被胖揍一顿。又或者是《满汉全席》里钟镇涛的那句:现在唱什么歌?/是黎明,不是张国荣。
所以真的见到黎明还是恍惚了一下。

总之,黎明现在有钱了,超级有钱。所以黎明就对他说:我把这个酒买下来给你不就行了。
张涵予一脸严肃地说:这是一个国家任务。
应该说电影的第一个悬念产生了。到底需要黎明来干什么:掩护?抬价?刷脸?我承认非但猜不到结局,我连开头都猜不出。你行的,你值得拥有。
正当我以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准备接受张涵予把耍帅的接力棒交给黎明,这电影是黎明导演啊,还有什么惊喜可言。我又栽了。
王耀庆出现了,一口流利东北话的台湾人,法国出生台湾成长。
你们看过《权力的游戏》吗?你们没有出戏,我想说的是里面有个马王,据说有四国血统。王耀庆的这个角色从地域角度也给我这种一言难尽的口感。但好处之一就是我无论如何没有地域贴或者地图炮,因为我显然不能只选一张东北地图。
王耀庆抽雪茄的样子比张涵予那叫一个标准,中景,全景,特写,大特写,我简直连烟丝都看到了,这是强调抽的不是高粱吗?
然后出现了一个非常酷的打手。用这个电影一以贯之的flag就是:好兄弟。
这一点让我感到了本片浓烈的东北香港味道:好兄弟,一辈子。
反正从这一刻开始,正邪双方几乎都是兄弟,每一个龙套被便当的时候,总有人嚎啕大喊:兄弟,我们一辈子都是兄弟,下辈子你能找到剧组我们还是兄弟。啥也不说了,没有人嚎一嗓子,都怪计划生育。

杜鹃出现了。就像马季的相声《拔牙》里号称出现了“麝香”。
我得承认黎明的口味不错的,你看他选了杜鹃,优秀的女孩就连罩杯都是A。这时候我再一次的懒洋洋地说:和杜鹃谈恋爱的一定是主角。
当然,除了黎明还能是谁。
然后近乎被我遗忘的张涵予出现了,他竟然不会打枪。我觉得这个是电影的灵魂一击。这部电影的精华就在于张涵予不会打枪。因为这些角色在湄公河行动里恐怕连预告片都活不过去,张涵予如果秒射还有什么好看的。所以张涵予没有射,他就一个劲地说:你怎么就不相信哥哥我呢?
黎明冷笑了一声:因为我是导演。
这里我想说一部商业片的元素《抢红》都有,翻车,爆炸,古堡,大露背。

我忧心忡忡地看着黎明就像小孩摆弄TNT炸药那样随意组合这些元素,却因为过于平庸竟然没有导致爆炸。就是说即便是在爆炸戏里竟然还有两个大男人哭哭啼啼地说:我们是好兄弟。
兄弟你大爷啊。
还有杜鹃,还有风度翩翩的黎明。我得承认这个电影去掉枪战戏,虽然所剩不多,还是有windows桌面水平的美感,我就很想知道电影末尾杜鹃那件风衣的淘宝同款。
剧透呢?说好的剧透呢?抢去吧,为了黎明。拥有黎明还要什么剧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