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政府工作方式的转换为视角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人民的名义》成为最火正剧,从开播到大结局热度依旧不减,成为十年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网友戏称为“这是一部不需要跟父母、老公抢电视的剧”。这部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要逻辑有逻辑的反腐正剧,使我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不再成为吐槽的对象。尽管很多人看剧都善于挖掘电视剧背后的权力纷争,摸索政治潜规则,但是我想从我国近十年的政府工作方式的视角,分析本剧里的国家治理问题,谨以此篇纪念奋斗七年的专业!
一、 政府工作理念——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再向服务人民
《人民的名义》有个很著名的桥段,就是拥有欧式平行大双眼皮的达康书记教育光明区区委书记进行上访窗口改革时的要求:“银行窗口什么样,就把上访窗口改成什么样”。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银行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是要求以客户为上帝的,所以这样工作理念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改革的决心。但是年轻时的达康书记显然不是这么做的,他在金山县当县长时,曾动员当地农民修路,虽然出发点毋庸置疑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带领村民致富,但是他当时采用的工作方法却是“集资修路,开会动员”。这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感,不仅得不到百姓支持,还造成了流血事件,并且直接影响到“好友”王大陆和易学习的政治前途。李达康工作思路上的转变,反应了我党执政理念的变化以及我国政府工作方式的改革。
现在各级基层政府,都以服务者的姿态向每个社会参与者提供最好最优的服务。政府的姿态放低了,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成了政府工作中的大事,只有从理念上真正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践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人民才会从心底里相信政策、依靠政府、拥护国家,才能真正净化我国的政治风气,实现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
二、 政府廉政建设——从反贪检察到纪委自纠
本剧作为一部反贪正剧,自然反腐倡廉是本剧的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和主线,那我就从汉东省的廉政建设进行一下简单梳理。在《人民的名义》里,最先出现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侦查处处长候亮平和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抛开本剧为检察院的力作外,电视剧的中间加入了省纪委田国富,后半段又加入中央巡视组,最后又安排易学习称为达康书记的政治“伙伴”,京州市纪委书记,欲构建同级监督的政治体制。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越发强大,“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以及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全面从严治党的文件,都看到我党欲净化官场风气,重建政治生态的决心。
《人民的名义》一开始检察院就先入为主,总觉得太忽视纪委的作用,本应该的同级监督在哪里?共产党的自查自纠在哪里?《党章》《纪检条例》都是形同虚设的吗?但电视剧结尾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把手的权力如何监督?各级党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同级的纪委书记只能成为其“政治资源”。当出现丁义诊事件时,达康书记对纪委书记不算是训斥但也可说是质问,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副市长丁义诊游离于监管之外,达康书记更不会在同级纪委书记的监管范围之内了。所以对一把手只通过德化教育,强调其德行,很难从制度上长期避免腐败问题,很难预防“赵立春”现象,即一腐腐一届。
三、 政府工作人员——从不怕牺牲到无所无畏再到人民名义
虽然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副检察长,虽然是一位尽职尽责却依旧没有在仕途上破格提拔的退休公务员,但是“陈老”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我们多么希望身边也有一位正直的退休领导,他爱“多管闲事”他爱“大公无私”他爱“排忧解难”,这个现象反映出现在的中层干部要么无所作为,要么无法作为,要么深陷贪腐,否则人民的清官为何要去退休干部的群体中寻找?
沙瑞金在开第一次省委常委会时,邀请陈老给在座党员将自己当年的入党经历,我相信在抗战年代会有一大批是真真正正为了祖国解放而参加革命申请入党的,他们不怕牺牲,为的就是未来子女能够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成长。反观现实,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某些共产党员,早已忘记入党的初衷。祁同伟为的是“胜天半子”;高玉良为的是“绝对权力”;赵立春为的是“自己儿子”。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最应该进行改革的应该是公务员队伍的任用、组织、培养和考核。“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法律政策规章制度都需要人去做,这个“人”理所当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里不作狭义的理解,应该是所有出去代表国家机构形象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种编织的“公务员”。公务员是什么?他们是在社会中脱颖而出的社会精英人群,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他们有光荣的国家使命。他们既是人民的一部分,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更是在高屋建瓴的视角下为社会运行和国家建构奉献自己一生的人!我不否认承认公务员的工作很辛苦,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他们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有的甚至抛家舍业,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学习,但是做好本职工作,不应当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义务吗?这不是公务员为之骄傲的资本。公务员应当做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公务员体制更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人民需要什么,政府才应该提供什么,公务员应该具体去做什么。某些地方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形同虚设,应当直面问题的领导都以“不从事实政”的副职“顶雷”,这些形象工程往往“投石无声”,对于百姓真正的问题置之不理,相互扯皮,失去了制度建设的初衷。既然是服务性政府,就应该对百姓提出的问题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做出回应,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言必出,行必果”这是父对子的教育,更应该也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公务员体制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到顶层设计中。在丁义诊逃跑之后,孙连城成为“光明峰”项目的总指挥,面对达康书记的授权和托付,他的回应是:“光明区实在无地可卖了啊!”一个行政区的“一把手”只能用“卖地”最原始也最无能的办法发展经济,只能说明这位党委书记知识匮乏。一个缺少执政能力,缺少学习能力的地区领导,牺牲的是当地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要知道达康书记在几年前就建设开发区,治理环境,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了!同期的易学习也在吕州进行“月牙湖”改造,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所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能力,也有“敢为天下先”的胸怀,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一、 政府工作理念——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再向服务人民
《人民的名义》有个很著名的桥段,就是拥有欧式平行大双眼皮的达康书记教育光明区区委书记进行上访窗口改革时的要求:“银行窗口什么样,就把上访窗口改成什么样”。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银行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是要求以客户为上帝的,所以这样工作理念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改革的决心。但是年轻时的达康书记显然不是这么做的,他在金山县当县长时,曾动员当地农民修路,虽然出发点毋庸置疑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带领村民致富,但是他当时采用的工作方法却是“集资修路,开会动员”。这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感,不仅得不到百姓支持,还造成了流血事件,并且直接影响到“好友”王大陆和易学习的政治前途。李达康工作思路上的转变,反应了我党执政理念的变化以及我国政府工作方式的改革。
现在各级基层政府,都以服务者的姿态向每个社会参与者提供最好最优的服务。政府的姿态放低了,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成了政府工作中的大事,只有从理念上真正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践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人民才会从心底里相信政策、依靠政府、拥护国家,才能真正净化我国的政治风气,实现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
二、 政府廉政建设——从反贪检察到纪委自纠
本剧作为一部反贪正剧,自然反腐倡廉是本剧的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和主线,那我就从汉东省的廉政建设进行一下简单梳理。在《人民的名义》里,最先出现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侦查处处长候亮平和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抛开本剧为检察院的力作外,电视剧的中间加入了省纪委田国富,后半段又加入中央巡视组,最后又安排易学习称为达康书记的政治“伙伴”,京州市纪委书记,欲构建同级监督的政治体制。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越发强大,“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以及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全面从严治党的文件,都看到我党欲净化官场风气,重建政治生态的决心。
《人民的名义》一开始检察院就先入为主,总觉得太忽视纪委的作用,本应该的同级监督在哪里?共产党的自查自纠在哪里?《党章》《纪检条例》都是形同虚设的吗?但电视剧结尾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把手的权力如何监督?各级党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同级的纪委书记只能成为其“政治资源”。当出现丁义诊事件时,达康书记对纪委书记不算是训斥但也可说是质问,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副市长丁义诊游离于监管之外,达康书记更不会在同级纪委书记的监管范围之内了。所以对一把手只通过德化教育,强调其德行,很难从制度上长期避免腐败问题,很难预防“赵立春”现象,即一腐腐一届。
三、 政府工作人员——从不怕牺牲到无所无畏再到人民名义
虽然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副检察长,虽然是一位尽职尽责却依旧没有在仕途上破格提拔的退休公务员,但是“陈老”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我们多么希望身边也有一位正直的退休领导,他爱“多管闲事”他爱“大公无私”他爱“排忧解难”,这个现象反映出现在的中层干部要么无所作为,要么无法作为,要么深陷贪腐,否则人民的清官为何要去退休干部的群体中寻找?
沙瑞金在开第一次省委常委会时,邀请陈老给在座党员将自己当年的入党经历,我相信在抗战年代会有一大批是真真正正为了祖国解放而参加革命申请入党的,他们不怕牺牲,为的就是未来子女能够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成长。反观现实,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某些共产党员,早已忘记入党的初衷。祁同伟为的是“胜天半子”;高玉良为的是“绝对权力”;赵立春为的是“自己儿子”。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最应该进行改革的应该是公务员队伍的任用、组织、培养和考核。“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法律政策规章制度都需要人去做,这个“人”理所当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里不作狭义的理解,应该是所有出去代表国家机构形象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种编织的“公务员”。公务员是什么?他们是在社会中脱颖而出的社会精英人群,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他们有光荣的国家使命。他们既是人民的一部分,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更是在高屋建瓴的视角下为社会运行和国家建构奉献自己一生的人!我不否认承认公务员的工作很辛苦,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他们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有的甚至抛家舍业,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学习,但是做好本职工作,不应当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义务吗?这不是公务员为之骄傲的资本。公务员应当做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公务员体制更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人民需要什么,政府才应该提供什么,公务员应该具体去做什么。某些地方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形同虚设,应当直面问题的领导都以“不从事实政”的副职“顶雷”,这些形象工程往往“投石无声”,对于百姓真正的问题置之不理,相互扯皮,失去了制度建设的初衷。既然是服务性政府,就应该对百姓提出的问题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做出回应,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言必出,行必果”这是父对子的教育,更应该也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公务员体制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到顶层设计中。在丁义诊逃跑之后,孙连城成为“光明峰”项目的总指挥,面对达康书记的授权和托付,他的回应是:“光明区实在无地可卖了啊!”一个行政区的“一把手”只能用“卖地”最原始也最无能的办法发展经济,只能说明这位党委书记知识匮乏。一个缺少执政能力,缺少学习能力的地区领导,牺牲的是当地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要知道达康书记在几年前就建设开发区,治理环境,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了!同期的易学习也在吕州进行“月牙湖”改造,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所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能力,也有“敢为天下先”的胸怀,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