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边缘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白了,就是一个少女,因为性格古怪点,所以在家和哥哥不够协调,在外也没有什么人缘。当她唯一的好友,居然和哥哥相爱时,她更加感到孤独。她不懂该喜欢什么人,于是单靠内心的引领,她居然向一个渣男发出赤裸裸的表白,但是她内在又不是一个放荡的人,作为一个少女,她更接受那种正常的“谈情说爱”,可是渣男却不这么认为。其实一个亚裔的男同学,一直就喜欢她,但是可能是文化问题,也可能是性格问题,小姑娘与他的交往也并不顺畅,当然,这个更适合她(或者说更能理解和接受她)的小伙子,最终还是让小姑娘改变了,变得正常。
所以,电影的启示很简单也很清楚,青春期,会将之前的性格问题一次性暴露出来。所谓“遇人不淑”之所以会毁掉人的一生,绝对不是夸大其词。尤其对比一下《梅莉莎》,就更能够理解这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片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片段,少女很喜欢跟自己的老师聊天。当她后悔向帅哥发出求爱信息之后,她就跑去跟老师说想自杀。两人对话很有意思。少女:听着,我不想占用你太多时间,但是我要自杀。我只是觉得应该通知谁一下,我不知道该怎么执行,我是该从立交桥上跳下去被大卡车迎面撞死,或者搬家公司的大卡车,不能是公交车,我可不想丢人现眼,但是我必须得死得壮烈,必须轰轰烈烈,死得干脆利落,要是我半死不活变成了残废,这对谁都没好处,然后我还得找个护士闷死我,如果都这样了,我怎么能让别人明白我说的是“闷死”,我们不必在意细节问题,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知情。老师:这个,你看,这信息量有点大,娜丁。我,我希望我知道该说点什么。其实我正在起草自己的自杀笔记,亲爱的诸位,你们有些人知道我在每个上课日的中午,享受着32分钟的安宁,而最近这段美好时光却一次又一次被同一个衣着邋遢的学生吞噬了。最后我想到了,你猜怎么着,我宁愿活在黑暗的虚无当中,我真的很想,听上去,放松一下。在没有我的生活里,祝你们活得开心,混蛋们!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