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得返自然

知道我在看的的过程中,总会想起哪两部电影吗?一部南美电影《风的旅程》,一部伊文思的遗作、在中国拍摄的《风的故事》。三部片子里,似乎都有风,都伴随着声音,或者音乐,南边儿的,北边儿的,更北边儿的。似乎,也都涉及了关于某种“回归”的思考。
还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是澳洲的《男孩们回来了》。那部片子让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乐队。毫不夸张的说,那部片子里,原声音乐的选用,其出彩程度,甚至超出了叙事及拍摄技巧。尽管在选择音乐时,不乏煽情性的考量,但几首原声对于观影情绪的调动,都极为恰到好处。例如 All The Wild Horses、You Belong To Me。其中的两首《Fljótavík》、《Ára Bátur》,便是Sigur Rós的作品。而《Ára Bátur》和另外一首《Olsen Olsen》,算是自己最喜欢的两首Sigur Rós的歌儿了。
回到这部片子里,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一位乐队成员,去山上找一种特殊的可以敲击发声的石板,找到后,把一块块石板,按不同音调拼接,竟然做出来成套的石板敲击乐器出来,非常地酷。还有一个片段是,他们在雷克雅未克音乐会现场的那首末尾曲,惊艳无比,随后,主音Jónsi还讲了一个老奶奶听当时现场的趣事。
冰岛当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对政府建造水坝淹没当地土地的不满与抨击,对一些曾经美好过热闹过的地方的怀念,对于他们变成荒凉的失落之所的感慨......这些内容在片中都有涉及。对带有强烈自然主义理念及家乡归属感的Sigur Rós来说,这些都无可厚非。作为知名音乐人,他们似乎也有某种天然的义务,为他们挚爱的土地隽永发声。
片子里,当地男女老少,在听现场音乐时,都特别地享受其中。从表情来看,成年人,或许从中获得了一点儿慰藉;儿童嘛,就像那高飞的风筝一样,在音乐熏陶下,定会有个展翅高飞的美好未来吧。这点单纯、纯粹的东西,似乎是全球乐迷执着喜欢他们的一个理由吧。我知道的,长脸卷福、田原都非常喜欢Sigur Rós的歌儿。
现如今,四人乐队已变成三人乐队,哦,想起来,Jónsi还为2011年的电影《我家买了动物园》做了全套原声配乐。去年的时候,乐队还为《地球脉动2》特别创作了新版的《Hoppípolla》。今年下半年,会有三人的欧洲巡演,听说可能会唱新作品,怎么说呢,即便新作再带不来任何惊喜,也想听。
还想起一趣事儿,听说前不久,好像说是Sigur Rós的《谜之音》在美国哪儿重映,免费的,所得捐款会献给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用来怼川普的一些政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哈哈,瞅瞅人冰岛这深入国民内心的新闻自由理念教育,不能比啊。
另外,查了下,片中参与“Takk”巡演的四位姑娘,后来也以amiina为名创作音乐。今年,她们推出了全新专辑《Fantômas》,是乐团受Yann Tiersen之邀为1913年法国经典无声电影《方托马斯》所作的原声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