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消亡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评论分了两级。赞同它是好文章的人是因为看到了里面一层层的故事。不赞同它好的人,是因为觉得它形散神也散。我属于后者。片子被剪辑得支离破碎,我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一个有深度的故事被深硬地强调,而不是浸润进每一个细节中。那些深层次的故事,是从哪里解读出来的呢?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我也没觉得上个世纪的电影比较傻呀。
先从人物塑造来讲。电影已经汇聚了那么多大腕了,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绽放出来的。葛优扮演的陆先生,据说原型是杜月笙。说实话,那个外表真的有几分神似,板寸头,长衫,颧骨。葛优的举止还是能看出这个角色有分量但是还是很谨小慎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谨慎。这是葛优的功劳,但是故事情节呢?能展现的就是,葛优需要请示大老板怎么处决出轨的姨太太章子怡,需要等到大老板同意了才能做下来一起吃。这是生硬地叙述。
有一场戏,其实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却没有被重视与雕琢。那就是他们一家子吃饭的场面。电影本身就已经很支离破碎了,不看别人的影评都搞不清楚谁是谁的谁。难得有那么一个场景是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应该集中地把利害关系理出来。这顿饭算是白吃了。
首先,章子怡在讲片场的趣闻。大老板让她不要背后议论导演。章子怡回答,就是在家里才这样说。这是谁的家?这是陆老板葛优的家,在座的是葛优的二哥二嫂,妹妹妹夫,以及自己的姨太太阿娇。章子怡和大老板分明是请来吃饭的,怎么能说是在家里才这样说呢?
王妈闫妮上来,问菜怎么样。大老板说咸了。闫妮很紧张,当然不是怕,只是一个要强的人觉得是自己的失职。但是这个时候闫妮要看向的人不是大老板,而是要看向自己的主子葛优。她最看重的人是葛优,她在被枪杀之前,还嘱咐过厨房把菜重新烧,因为葛优不喜欢吃太咸。这样的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菜被质疑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向主子求证,虽然大老板是自己主子的主子。
中国的饭桌礼仪是最能表明关系的。葛优的位置是做在旁侧一点了,但是他有点闷头吃饭,这个不对。他在请他的主子吃家宴,他却闷头吃。倒像是主子请他吃家宴,他局促谨慎地不敢抬头多说一句话,多夹一筷菜。
然后是葛优边上的姨太太。这个姨太太是个有故事的人。据说她不受待见,但是她在餐桌上出现了,显然她是被当做正妻的地位。但是吧,她也是露了个脸,然后继续闷头吃饭,没有一句台词。放在这里好尴尬呀。影片没有借此机会强调出她受冷落的境遇。
观众认为阿娇是个不得宠的姨太太,是因为她的管事妈妈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为她抱不平。反过来说也能解释,阿娇是非常受宠的,她的仆人才敢失宠而骄,一次不带阿娇出席,就敢替主子在老爷面前摆脸色。姨太太不得宠,仆人还敢那么任性?难道这老妈子有背景?
接着是阿娇要去刺杀二哥。就更莫名其妙了,放把枪而已,又不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葛优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姨太太去?难不成,阿娇受冷落是因为她和二哥有一腿?而这次葛优就是学甄嬛里的皇帝,要让阿娇亲手杀死情郎?阿娇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葛优的爱,期望活在她心里,所以一心求死?妈呀。全靠脑补,帮编剧和导演圆场了。
然后是章子怡,这个角色是个十三点,花头经很多的人。她先是和钟汉良暧昧,又和韩庚偷情。章子怡演妓女也是轻车熟路的。韩庚在那个《大武生》里就和大S练过手了,两个角色有相似处。章子怡不甘寂寞,是因为她实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还是因为她爱着陆先生,却不能在一起后的放纵。观众自己猜吧,这叫开放式。她又被那个日本妹夫当做性奴,还互相舍不得杀了对方了。哎~ 又去当了慰安妇,最后被葛优救了,又和葛优一起去杀了日本妹夫,难道这时就舍得了?
袁泉的角色原型是民国时期的影后胡蝶。她被姓戴的带去重庆之后,和葛优吃了个饭。当然,影片中没讲,为什么葛优会去和袁泉吃饭。有人科普知识,戴笠和杜月笙关系不错,应该是戴笠曾经搭救杜月笙到重庆避难。这都可以啦。重点是,为什么葛优要和袁泉在家里吃饭。两个人相对而坐,吃的好像还是早饭。难道戴某人让葛优住自己家里了?还是继续脑补。
总而言之,整个剧就是,三个女人貌似都爱着葛优,章子怡是朱砂痣般的红玫瑰,阿娇是饭米粒一样的白玫瑰,还有一个闫妮像营养泥一样供养着他们。其余展开,一律靠脑补与科普。这是编剧每次灵感一来,就把故事片段写在小纸条上,忘记整理成文了吗?
哇靠,我竟然还花一个小时来给它写影评。
先从人物塑造来讲。电影已经汇聚了那么多大腕了,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绽放出来的。葛优扮演的陆先生,据说原型是杜月笙。说实话,那个外表真的有几分神似,板寸头,长衫,颧骨。葛优的举止还是能看出这个角色有分量但是还是很谨小慎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谨慎。这是葛优的功劳,但是故事情节呢?能展现的就是,葛优需要请示大老板怎么处决出轨的姨太太章子怡,需要等到大老板同意了才能做下来一起吃。这是生硬地叙述。
有一场戏,其实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却没有被重视与雕琢。那就是他们一家子吃饭的场面。电影本身就已经很支离破碎了,不看别人的影评都搞不清楚谁是谁的谁。难得有那么一个场景是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应该集中地把利害关系理出来。这顿饭算是白吃了。
首先,章子怡在讲片场的趣闻。大老板让她不要背后议论导演。章子怡回答,就是在家里才这样说。这是谁的家?这是陆老板葛优的家,在座的是葛优的二哥二嫂,妹妹妹夫,以及自己的姨太太阿娇。章子怡和大老板分明是请来吃饭的,怎么能说是在家里才这样说呢?
王妈闫妮上来,问菜怎么样。大老板说咸了。闫妮很紧张,当然不是怕,只是一个要强的人觉得是自己的失职。但是这个时候闫妮要看向的人不是大老板,而是要看向自己的主子葛优。她最看重的人是葛优,她在被枪杀之前,还嘱咐过厨房把菜重新烧,因为葛优不喜欢吃太咸。这样的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菜被质疑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向主子求证,虽然大老板是自己主子的主子。
中国的饭桌礼仪是最能表明关系的。葛优的位置是做在旁侧一点了,但是他有点闷头吃饭,这个不对。他在请他的主子吃家宴,他却闷头吃。倒像是主子请他吃家宴,他局促谨慎地不敢抬头多说一句话,多夹一筷菜。
然后是葛优边上的姨太太。这个姨太太是个有故事的人。据说她不受待见,但是她在餐桌上出现了,显然她是被当做正妻的地位。但是吧,她也是露了个脸,然后继续闷头吃饭,没有一句台词。放在这里好尴尬呀。影片没有借此机会强调出她受冷落的境遇。
观众认为阿娇是个不得宠的姨太太,是因为她的管事妈妈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为她抱不平。反过来说也能解释,阿娇是非常受宠的,她的仆人才敢失宠而骄,一次不带阿娇出席,就敢替主子在老爷面前摆脸色。姨太太不得宠,仆人还敢那么任性?难道这老妈子有背景?
接着是阿娇要去刺杀二哥。就更莫名其妙了,放把枪而已,又不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葛优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姨太太去?难不成,阿娇受冷落是因为她和二哥有一腿?而这次葛优就是学甄嬛里的皇帝,要让阿娇亲手杀死情郎?阿娇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葛优的爱,期望活在她心里,所以一心求死?妈呀。全靠脑补,帮编剧和导演圆场了。
然后是章子怡,这个角色是个十三点,花头经很多的人。她先是和钟汉良暧昧,又和韩庚偷情。章子怡演妓女也是轻车熟路的。韩庚在那个《大武生》里就和大S练过手了,两个角色有相似处。章子怡不甘寂寞,是因为她实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还是因为她爱着陆先生,却不能在一起后的放纵。观众自己猜吧,这叫开放式。她又被那个日本妹夫当做性奴,还互相舍不得杀了对方了。哎~ 又去当了慰安妇,最后被葛优救了,又和葛优一起去杀了日本妹夫,难道这时就舍得了?
袁泉的角色原型是民国时期的影后胡蝶。她被姓戴的带去重庆之后,和葛优吃了个饭。当然,影片中没讲,为什么葛优会去和袁泉吃饭。有人科普知识,戴笠和杜月笙关系不错,应该是戴笠曾经搭救杜月笙到重庆避难。这都可以啦。重点是,为什么葛优要和袁泉在家里吃饭。两个人相对而坐,吃的好像还是早饭。难道戴某人让葛优住自己家里了?还是继续脑补。
总而言之,整个剧就是,三个女人貌似都爱着葛优,章子怡是朱砂痣般的红玫瑰,阿娇是饭米粒一样的白玫瑰,还有一个闫妮像营养泥一样供养着他们。其余展开,一律靠脑补与科普。这是编剧每次灵感一来,就把故事片段写在小纸条上,忘记整理成文了吗?
哇靠,我竟然还花一个小时来给它写影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艾比路飞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