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最高光时刻,爱情在次位就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剧没有拷问生活,也不是在怀疑爱情,我看到的是两个人的成长,两颗种子的破土而出,可惜的是,一株是草,一株是花。
开头一首歌,《Another Day of Sun 》,“When they let you down,you will get up off the ground.”
潦倒的两个人,Mia当然可爱,条条裙子我都爱,但我想说男主Sub。两个人相爱,男生身上那股稚气着实让我着迷,“才没有喜欢你”、“这么好的氛围,却只是与你共度,实在可惜”(意译,与原文一定不符,意思不差多少)用鞋子刨土,甩向女主,手上沾唾沫涂在女主脸上,这场戏时,电影院里坐着的小男孩,笑出了声。男人最珍贵的孩子气,果然小孩最懂小孩。在此之前,Sub也是迷人的一塌糊涂。能说出把车钥匙放在嘴边来增强信号的冷知识的人,是多有趣,更有趣的是,他还一本正经地评价了这个做法,会得癌症,寿命变短,不过也可以与找车所费时间相抵消。乐队leader命令他的时候,他说,即使是命令,也是经过自己允许的。餐厅经理要求他只能弹规定曲目,他说,好,我们达成共识。他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在被他人支配,而是全有自己掌控,非常稚气,非常心酸,非常有魅力。
两人相爱了。爱情的一贯面貌,升华部分在于彼此的鼓励。但他们真的彼此融入了吗?灵魂的相互往来,又到底有多少?Sub评价Mia的剧本,“宝贝,这简直是天才之作。”泛泛之谈。Mia对Sub的爵士,其实并没有多大兴趣。
的确,他们身上有同样的气息,潦倒,挫折,想要坚持下去。但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彼此的梦想,没有进入彼此的精神内核里,却也是真的。
他们只是在彼此灵魂的外围,相互欣赏,表现出对对方梦想的尊重。他们在鼓励对方,其实也是在鼓励自己,他们在肯定对方,其实也是在肯定自己。剧中那句最伤人的台词:或许你爱的只是潦倒的我,那样会让你感觉好一点。说出的是真相。
他们没有真正地共享成功,因为,花是花,草是草,即使曾共同在一段黑暗中,躺在彼此身边,却是两颗生长频率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这段爱情,给彼此带来的助力。想必你们感同身受,当你打出一个漂亮的煎蛋,当你单手接住即将落地的一支笔,当你得到一个赞美,当你完成任何一个不可思议,你转过身,去分享的时候,却发现身后无一人,那种落寞,瞬间让刚才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当你一心想要去更好,爱人告诉你,你可以的,对你的激励是多么巨大,这是朋友,家人都给不了的。他在,就是会让一切有意义,就是会带来一层闪着光的滤镜。
说了,这个故事不讲人生,不讲爱情,而是在讲梦想,所以,Sub为什么告别小有起色的乐队,重新追求梦想,Mia那一晚上究竟想了什么,第二天回到LA去试镜,电影不说。但这些改变的契机,都是来自对方,来自爱情。
生活的实质问题只能靠自己面对,但爱情的确能缓解,能拉上你一把。
分手戏有两场,一场剧烈,一场温柔。
第一次分手,两个原因,一是Sub不在Mia身边,思想上也渐渐错频,他入了世俗的坑,放弃自己的梦想,邀请她随他巡演,也几乎忘记了女主的梦想。错频的两个人,撑不起爱情这俩字。
另一个原因是Mia的失意。放弃了梦想,也就放弃了Sub,这一切都指向他们爱情的实质:彼此梦想的心脏博起器。
真正分手的那场戏在山顶,是秋天,女主白色圆领T外面是比天更浅的蓝色鸡心领毛衣,试镜结束,情绪平静温柔,“我们之间到哪了?”,Sub避而不答,Mia接着说,“我将永远爱你。”
至此,两颗种子开始破土。
毕竟,每个人,都只能陪伴对方一段路而已。
成功后的戏,很多精确的伏笔,倒也不厌烦。Mia去咖啡厅买咖啡,“送您的”,“不用,我自己付钱。”和开头一位不露脸的大牌买咖啡一样。Sub的爵士博物馆,名字和logo,都用了Mia的设想——SUB’S,对于Sub来说,这并不是以自己命名,而是以Mia命名。
最后那一首钢琴曲,男主回忆过往,在脑海纠正历史。女主前来搭讪时,不是撞开,而是吻上;女主那场剧意外地成功,他们共享喜悦;甚至,在他的想象中,他们一起去了巴黎,听了最正点的爵士;走在香榭丽大道,跳舞,彼此凝视,无来由地笑;他们有个金发的宝宝,他们一起体面地生活……
但最后,他们隔着人群,隔着阶级对望,眼泪是珍贵的,但当下也是珍贵的。
当我们谈论梦想时,是对人的自主性的尊重,而爱情,它在次位就坐。就像有人说的,爱情是个矢量,只有成长速度和成长方向都互相匹配的人,才有机会爱得久一点。因此,我也不愿去想,或许,女主的老公,倘若是一个导演或者编剧,的确是比男主更适合女主的人。
在时间里,能留住爱情的,除了切肤的陪伴,还有精神的你来我往。
开头一首歌,《Another Day of Sun 》,“When they let you down,you will get up off the ground.”
潦倒的两个人,Mia当然可爱,条条裙子我都爱,但我想说男主Sub。两个人相爱,男生身上那股稚气着实让我着迷,“才没有喜欢你”、“这么好的氛围,却只是与你共度,实在可惜”(意译,与原文一定不符,意思不差多少)用鞋子刨土,甩向女主,手上沾唾沫涂在女主脸上,这场戏时,电影院里坐着的小男孩,笑出了声。男人最珍贵的孩子气,果然小孩最懂小孩。在此之前,Sub也是迷人的一塌糊涂。能说出把车钥匙放在嘴边来增强信号的冷知识的人,是多有趣,更有趣的是,他还一本正经地评价了这个做法,会得癌症,寿命变短,不过也可以与找车所费时间相抵消。乐队leader命令他的时候,他说,即使是命令,也是经过自己允许的。餐厅经理要求他只能弹规定曲目,他说,好,我们达成共识。他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在被他人支配,而是全有自己掌控,非常稚气,非常心酸,非常有魅力。
两人相爱了。爱情的一贯面貌,升华部分在于彼此的鼓励。但他们真的彼此融入了吗?灵魂的相互往来,又到底有多少?Sub评价Mia的剧本,“宝贝,这简直是天才之作。”泛泛之谈。Mia对Sub的爵士,其实并没有多大兴趣。
的确,他们身上有同样的气息,潦倒,挫折,想要坚持下去。但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彼此的梦想,没有进入彼此的精神内核里,却也是真的。
他们只是在彼此灵魂的外围,相互欣赏,表现出对对方梦想的尊重。他们在鼓励对方,其实也是在鼓励自己,他们在肯定对方,其实也是在肯定自己。剧中那句最伤人的台词:或许你爱的只是潦倒的我,那样会让你感觉好一点。说出的是真相。
他们没有真正地共享成功,因为,花是花,草是草,即使曾共同在一段黑暗中,躺在彼此身边,却是两颗生长频率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这段爱情,给彼此带来的助力。想必你们感同身受,当你打出一个漂亮的煎蛋,当你单手接住即将落地的一支笔,当你得到一个赞美,当你完成任何一个不可思议,你转过身,去分享的时候,却发现身后无一人,那种落寞,瞬间让刚才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当你一心想要去更好,爱人告诉你,你可以的,对你的激励是多么巨大,这是朋友,家人都给不了的。他在,就是会让一切有意义,就是会带来一层闪着光的滤镜。
说了,这个故事不讲人生,不讲爱情,而是在讲梦想,所以,Sub为什么告别小有起色的乐队,重新追求梦想,Mia那一晚上究竟想了什么,第二天回到LA去试镜,电影不说。但这些改变的契机,都是来自对方,来自爱情。
生活的实质问题只能靠自己面对,但爱情的确能缓解,能拉上你一把。
分手戏有两场,一场剧烈,一场温柔。
第一次分手,两个原因,一是Sub不在Mia身边,思想上也渐渐错频,他入了世俗的坑,放弃自己的梦想,邀请她随他巡演,也几乎忘记了女主的梦想。错频的两个人,撑不起爱情这俩字。
另一个原因是Mia的失意。放弃了梦想,也就放弃了Sub,这一切都指向他们爱情的实质:彼此梦想的心脏博起器。
真正分手的那场戏在山顶,是秋天,女主白色圆领T外面是比天更浅的蓝色鸡心领毛衣,试镜结束,情绪平静温柔,“我们之间到哪了?”,Sub避而不答,Mia接着说,“我将永远爱你。”
至此,两颗种子开始破土。
毕竟,每个人,都只能陪伴对方一段路而已。
成功后的戏,很多精确的伏笔,倒也不厌烦。Mia去咖啡厅买咖啡,“送您的”,“不用,我自己付钱。”和开头一位不露脸的大牌买咖啡一样。Sub的爵士博物馆,名字和logo,都用了Mia的设想——SUB’S,对于Sub来说,这并不是以自己命名,而是以Mia命名。
最后那一首钢琴曲,男主回忆过往,在脑海纠正历史。女主前来搭讪时,不是撞开,而是吻上;女主那场剧意外地成功,他们共享喜悦;甚至,在他的想象中,他们一起去了巴黎,听了最正点的爵士;走在香榭丽大道,跳舞,彼此凝视,无来由地笑;他们有个金发的宝宝,他们一起体面地生活……
但最后,他们隔着人群,隔着阶级对望,眼泪是珍贵的,但当下也是珍贵的。
当我们谈论梦想时,是对人的自主性的尊重,而爱情,它在次位就坐。就像有人说的,爱情是个矢量,只有成长速度和成长方向都互相匹配的人,才有机会爱得久一点。因此,我也不愿去想,或许,女主的老公,倘若是一个导演或者编剧,的确是比男主更适合女主的人。
在时间里,能留住爱情的,除了切肤的陪伴,还有精神的你来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