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入心灵才是最深重的冒险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连着三周第一时间追剧的日子又结束了啊,人生有趣的事情总嫌太短。最后一集看起来也是蛮欢喜圆满的结局了,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拍下去。私心里希望就这样结束好了,编剧们的脑洞还是继续留给《神秘博士》吧,毕竟Sherlock这部剧,从一开始无人问津,到现在举世瞩目的七年里,继续下去就像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怎么编都会有人说「不好」「不如从前」「推理越来越弱」。 我爱了七年的剧,还是不要承受这么多关注和非议好了。 从「神」变成「人」的,story of a detective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比起精彩的探案,抽丝剥茧的推理,其实更想了解福尔摩斯这个人,了解他身边的其他人,其他故事。这也是从小读柯南道尔原著以及后来看其他版本影视剧所意犹未尽的一点。detective stories 已经看了太多,所谓事实啊真相啊,头脑和智商的炸裂,其实有点审美疲劳,自然读推理小说无非求的就是一种刺激和好奇感,以及无时无刻不对智商的拍手称快,仿佛看了绝妙的案子也能证明自己智商还不错。 至于这个高智商的破案者嘛,反正ta是个怪人,「我更想了解过瘾的诡异的犯罪案件,对这个人的内心没太大兴趣哦」。 或许是种智商崇拜?这是这部剧的起点,可是到终点了,发生了那么多事,观剧的人还停在那个起点。 但我对Sherlock感觉却是不同的,我觉得编剧一开始就以一种现代性的,心理的视角,企图拉开几个世纪以来对一位虚构天才的自身的故事的想象。我不知道最初的时候,麦哥和魔法特是不是就确定好了这样的观念,但看到现在,他们明明可以用一集一案的方式,甚至完全翻拍原著,老老实实一板一眼地只写他们破案,不必这样子千辛万苦要挖掘人物的心理,并且埋下他们成长经历的草蛇灰线。编剧所看重的这一部分真相,说不定观众不一定领情。 这种人物解构,或者说到第三四季愈发明显的现代感,非传统叙事(让人眩晕的剪辑,特效,对阿福思维以及心理的视觉化),后果可能就是让一部分想看事实、推理的人感觉不适应,不喜欢,我想编剧从一开始就深知这样的改编会有风险。 但是(也幸好)他们没有按照传统的推理剧的模式,只拍那些自认为“高智商”的观众想看的。在这过程中自然也有让人惊叹的推理,或者意料之外的情节与事实,一部分人(包括我),热衷于此,精彩的故事,逃离现实和庸俗的探险,剧中人和剧外人都大快朵颐。 但在这表象之外,他们有更大的野心——人物的情绪,逐渐丰富的完整的社会化(也就是好多人已经说了无数遍的,阿福以及其他人物的成长),那些痛苦,孤独,幻觉,失去方向,在追求「唯一物质事实」之外的「心理现实」。 这部剧让我反复回看最大原因,是对人物的好奇啊。每个人有什么样的故事,人格和处事方式是什么样的,跟周围人的关系,转变的过程。好看过瘾的案子其实更好写吧,但是深入心灵,本身才是更大的冒险。就拿圣诞特辑来说,用整整一部电影的时间来探索「恐惧」「改变」与「适应」,理解了编剧的逻辑自然会发现,这虽然是大胆的冒险之举,却也极为必要。如果没有纯粹、完全的自我重塑,阿福即便是有再高的智商,也无法从情感以及心理上真正回答「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我」。 觉得自己学心理学真是太好了,看这剧能让我找到无数兴奋的点。是对人的深重的好奇。 阿福自称反社会人格,其实是自我防御,他怪异的性格,低情商,让我一直在想他和家庭的关系,这一点终于在最后一集被放大了,成了一切智力问题的中心。麦哥在这一集里近乎「无能」,情感战胜引以为傲的理智,阿福变得更有人情味,甚至在父母眼中成了「更成熟」的那个,花生显然从402开始变聪明了不少。关于福尔摩斯家的父母,你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家孩子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直到最后,看似最不通人性的阿福找到了让家人和解的方式,还有剧里出现过的女性角色(可能我还无法接受Mary这么潦草的退场,唯一不太满意的地方)。智商和情商渐渐取得平衡的过程。


智商没那么高的缺爱的孩子,可能会变成普通的人(或罪犯),心理问题不可避免,而高智商呢,也无非是变成更不被接受不被理解的人,更让人生畏的罪犯,从人格的角度来讲,复杂程度都一样,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脱下神话的外衣他们也是普通人,也面临家庭关系、亲密关系、自我整合,也有局限性,但这不平衡的局限可能会被他们用更聪明的方式掩盖或者否认了而已。我不敢说情商和智商哪一个更重要,只能说,看到他们取得平衡的这个过程,实在很奇妙,很有趣。这些潜伏在剧情中的隐秘细节,对我来说就像阿福发现犯罪现场某个不被注意的指纹那样。他认真观察之后心里了然,一场犯罪的怎样实施的,而我收集这些细节和细碎的情绪以后明白,哦,你们是怎样成为这样的人的。 其他人大可以赞美和追逐天才,被高智商和毫无破绽的真相所折服,像曾经的福尔摩斯那样,屏蔽掉情感的部分,认为比起理性(哪怕是这种并不健全的理性),情绪和情感(它显得哭哭啼啼,杂乱无章,不高级)岂不是多余的吗。 但又怎么会是多余的。这些心理现实不好玩吗? 或者说,心理现实才是永远不会有逻辑问题的真相啊!一个心灵的侦探丝毫不亚于事实的侦探。戏里的福尔摩斯们似乎渐渐明白这道理,凝望过往深渊的同时,那深渊也在回视他们。现实中的我们还在叫嚣着,「天呐,能不能给我全世界最刺激最难解的迷题,请不要秀情感,再秀起智商来好不好!请,再高级一点吧!」 实际上,也许我理解的并不对,但是也许,最棘手的迷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侦探的一颗心。 来,来解谜吧。 说不定用心和用脑是一回事。 再完美的,聪明的,别具匠心的刺激和挑战,对真相的不屑追求,也总有不能取悦所有人的,让一部分人不过瘾,厌倦的那一天,或许这部剧的走向正在逼近那一天。 但我挺满意的,从七年前第一次看Sherlock时候所期待的,对这些人好奇,想了解他们,到现在,编剧所想象的家庭的深渊,也确实满足了我的想象。我小时候,那个孤单,不太爱说话,沉默的孩子,为福尔摩斯小说里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所吸引的孩子,用故事抵御无聊和日常的俗套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觉得这七年的新故事是我想看的。 如何完美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但没有丢掉试图让自我变得完整的过程,处处反转,种种惊奇,一些不满,一些期待,追求真相如同面对自我,理融于情,无处消磨的的情怀和想象。夹杂在一块儿,可以说是完美的七年了吧。 拜拜,世界上最好的侦探和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