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旁落与天下大乱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剧中献帝问曹操为什么会天下大乱,曹操回答是因为君权旁落,可君权是如何旁落的?
那么从这个 角度来看的话,这部剧的第一集就绝不仅仅是介绍曹操幼年及背景那么简单的了,当时灵帝虽然还是幼年,但是没有权臣可以一手遮天,内宫的宦官们即使想用空白圣旨来治党人之罪也是要糊弄得过小皇帝,曹节对小曹操说,他们就是要让皇帝让主子高兴,可见此时即使君主年幼,君权却并未旁落。后来灵帝成年后,毫不费力搞垮了陈耽一批人,可见皇权依然没有旁落;但之后引外戚何进为大将军制衡宦官势力,但何进却团结了以袁绍为首的士人,致使天平失衡;再后来灵帝创建西园新军制衡何进,虽然蹇硕成为名义的首领,但实际掌握军权的曹操袁绍等却是听命于何进的,以至于灵帝抱病阅兵时场面出现失控,可见此时君权已经有所旁落。与此同时在地方,随着黄巾起义,地方刺史太守等有了较为牢固的兵权,州牧制度的确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使得地方逐渐拥有了不听命于中央的资本,而真正能够稳定地号令一方的人或是当地豪族或是依靠当地豪族。可见,君权旁落是从中央到地方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反应的问题则是士族的崛起(中央士人及地方豪族)。
黄巾军失败了,因为他们得罪了士人,更是因为仅仅农民太过局限;何进失败了,因为他虽然团结了士人,但是士人(袁绍)瞧不起他;董卓失败了,因为他瞧不起士人,所以最后被士人(王允)阴了;李傕郭汜失败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场闹剧。那么袁绍作为士族最大的代表为什么也失败了呢?我想一方面是与袁术内部争斗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他只团结了士人,而曹操不仅团结了士人,更唯才是举,团结了寒门的子弟,甚至收编黄巾军把他们也团结了,因而曹操最终打败了袁绍。而曹操内心是看不起士人的,看不起他们的迂腐无能,所以在官渡之战后,他出现了怠慢士人的态度,因为士人的代表已经被他击败了,或许他会认为士人的时代就快结束了。剧中对士族的表现还是很全面的,不仅仅在曹操袁绍阵营中,就连在刘备占据徐州后与陈登的对话中也可看出徐州的地方士族状况,这仅仅是代表而已。
抛开此剧继续向后谈,是否君权收回即能回归天下太平?三国政权建立者均不是士族,而且政策上也并不是倾向士族,但是随着士族的壮大他们不得不低头。蜀汉后期妥协益州土著,孙吴后期几乎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把持,曹魏所创建的九品中正制后来也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那么收回皇权呢?这一点蜀汉做到了,在诸葛亮死后过渡成了西汉的模式,但是一者国力太弱二者未团结壮大的士族三者此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因而蜀汉忘了,还是最早亡的;孙吴呢,在孙权死后一系列斗争中,到孙休即位后,基本与士人达成了妥协,但后来孙皓通过暴力手段回收皇权,引起民怨,自然也走向灭亡;曹魏呢,从曹睿给曹芳顾命大臣的变动(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变为曹爽、司马懿)可以看出,曹魏试图加强皇族权力的努力失败,并与高平陵政变后彻底被士族把持,最终士族的代表司马氏篡取了政权,并统一了天下。东汉以来士族把持政权的潜规则被九品中正制明确化,代表士族的政权终于成立了。
但是皇权收回了吗?司马氏篡位伊始便由士族转化为了皇族,司马炎强行分封诸王要以武力威慑维持皇权,但其死后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反而到东晋留给了士族更为广阔的天地,之后宋齐梁虽然都爆发了皇室内乱,但士族逐渐地堕落了(已不同于西晋的八王之乱),到梁朝末年,侯景摧毁了金陵士族,西魏摧毁了江陵士族,后来在梁朝废墟上建立的陈朝终于摆脱了士族收回了皇权,但它太弱了。相反北方胡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也依靠了士族,但掌权的始终是该政权的皇族及本民族,汉士族从未有超越(即使王猛崔浩这样的也是依附于君主),北方的乱都是民族间的乱而不是士族寒族的乱。可笑的是,孝文帝改革士族化本民族之后,反倒引起了阶层间的混乱,使得北魏走向了分裂灭亡,看来五胡乱华后北方对于士族政权的模式已完全排斥。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一旦有和平,就会成为士族垄断政权的时期,而战乱则造就了汉族及五胡,只有战争才能使寒族胡族摆脱士族的压制,因而造成了长久的战乱。在对士族政权模式排斥的环境中衍生出的隋朝终于寻找到了新出路(虽然隋唐两朝宰相很多也出自世家大族,但这种模式与汉晋时期已大不相同),给了寒族不需军功即能出头的机会。隋与陈异曲同工,摧毁了士族的土壤,但是陈只是依靠蛮族而没有对寒族进步的制度,本质上与五胡政权无异,加之国力悬殊,最终隋朝统一了中国,并收回了皇权,此时相距汉灵帝时期已过去了四百多年,中国用了四百年才完全解决了汉末曹操所提出的君权旁落的问题。
回到剧中,我就不吐槽汉灵帝和郭嘉是同一人扮演了,毕竟他演的挺好的。但是那个曹节,拜托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与东汉的宦官曹节完全不是一回事好不,剧中把曹节的情节全部换成曹腾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也去除了最大的雷点。总体来说是部好剧。
那么从这个 角度来看的话,这部剧的第一集就绝不仅仅是介绍曹操幼年及背景那么简单的了,当时灵帝虽然还是幼年,但是没有权臣可以一手遮天,内宫的宦官们即使想用空白圣旨来治党人之罪也是要糊弄得过小皇帝,曹节对小曹操说,他们就是要让皇帝让主子高兴,可见此时即使君主年幼,君权却并未旁落。后来灵帝成年后,毫不费力搞垮了陈耽一批人,可见皇权依然没有旁落;但之后引外戚何进为大将军制衡宦官势力,但何进却团结了以袁绍为首的士人,致使天平失衡;再后来灵帝创建西园新军制衡何进,虽然蹇硕成为名义的首领,但实际掌握军权的曹操袁绍等却是听命于何进的,以至于灵帝抱病阅兵时场面出现失控,可见此时君权已经有所旁落。与此同时在地方,随着黄巾起义,地方刺史太守等有了较为牢固的兵权,州牧制度的确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使得地方逐渐拥有了不听命于中央的资本,而真正能够稳定地号令一方的人或是当地豪族或是依靠当地豪族。可见,君权旁落是从中央到地方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反应的问题则是士族的崛起(中央士人及地方豪族)。
黄巾军失败了,因为他们得罪了士人,更是因为仅仅农民太过局限;何进失败了,因为他虽然团结了士人,但是士人(袁绍)瞧不起他;董卓失败了,因为他瞧不起士人,所以最后被士人(王允)阴了;李傕郭汜失败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场闹剧。那么袁绍作为士族最大的代表为什么也失败了呢?我想一方面是与袁术内部争斗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他只团结了士人,而曹操不仅团结了士人,更唯才是举,团结了寒门的子弟,甚至收编黄巾军把他们也团结了,因而曹操最终打败了袁绍。而曹操内心是看不起士人的,看不起他们的迂腐无能,所以在官渡之战后,他出现了怠慢士人的态度,因为士人的代表已经被他击败了,或许他会认为士人的时代就快结束了。剧中对士族的表现还是很全面的,不仅仅在曹操袁绍阵营中,就连在刘备占据徐州后与陈登的对话中也可看出徐州的地方士族状况,这仅仅是代表而已。
抛开此剧继续向后谈,是否君权收回即能回归天下太平?三国政权建立者均不是士族,而且政策上也并不是倾向士族,但是随着士族的壮大他们不得不低头。蜀汉后期妥协益州土著,孙吴后期几乎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把持,曹魏所创建的九品中正制后来也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那么收回皇权呢?这一点蜀汉做到了,在诸葛亮死后过渡成了西汉的模式,但是一者国力太弱二者未团结壮大的士族三者此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因而蜀汉忘了,还是最早亡的;孙吴呢,在孙权死后一系列斗争中,到孙休即位后,基本与士人达成了妥协,但后来孙皓通过暴力手段回收皇权,引起民怨,自然也走向灭亡;曹魏呢,从曹睿给曹芳顾命大臣的变动(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变为曹爽、司马懿)可以看出,曹魏试图加强皇族权力的努力失败,并与高平陵政变后彻底被士族把持,最终士族的代表司马氏篡取了政权,并统一了天下。东汉以来士族把持政权的潜规则被九品中正制明确化,代表士族的政权终于成立了。
但是皇权收回了吗?司马氏篡位伊始便由士族转化为了皇族,司马炎强行分封诸王要以武力威慑维持皇权,但其死后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反而到东晋留给了士族更为广阔的天地,之后宋齐梁虽然都爆发了皇室内乱,但士族逐渐地堕落了(已不同于西晋的八王之乱),到梁朝末年,侯景摧毁了金陵士族,西魏摧毁了江陵士族,后来在梁朝废墟上建立的陈朝终于摆脱了士族收回了皇权,但它太弱了。相反北方胡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也依靠了士族,但掌权的始终是该政权的皇族及本民族,汉士族从未有超越(即使王猛崔浩这样的也是依附于君主),北方的乱都是民族间的乱而不是士族寒族的乱。可笑的是,孝文帝改革士族化本民族之后,反倒引起了阶层间的混乱,使得北魏走向了分裂灭亡,看来五胡乱华后北方对于士族政权的模式已完全排斥。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一旦有和平,就会成为士族垄断政权的时期,而战乱则造就了汉族及五胡,只有战争才能使寒族胡族摆脱士族的压制,因而造成了长久的战乱。在对士族政权模式排斥的环境中衍生出的隋朝终于寻找到了新出路(虽然隋唐两朝宰相很多也出自世家大族,但这种模式与汉晋时期已大不相同),给了寒族不需军功即能出头的机会。隋与陈异曲同工,摧毁了士族的土壤,但是陈只是依靠蛮族而没有对寒族进步的制度,本质上与五胡政权无异,加之国力悬殊,最终隋朝统一了中国,并收回了皇权,此时相距汉灵帝时期已过去了四百多年,中国用了四百年才完全解决了汉末曹操所提出的君权旁落的问题。
回到剧中,我就不吐槽汉灵帝和郭嘉是同一人扮演了,毕竟他演的挺好的。但是那个曹节,拜托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与东汉的宦官曹节完全不是一回事好不,剧中把曹节的情节全部换成曹腾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也去除了最大的雷点。总体来说是部好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八厂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