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坚强加一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过的是大多数人的幸福生活,而总有这么一群人过的是少数人的“不幸”生活。蒋加一,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是这一群人中的一员。 加一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次短暂的相聚都会牵动加一幼小的心灵:长途跋涉和爷爷去看望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别时躺在爸爸腿上静静落泪;春节过后妈妈提前出去打工,没有说再见是因为偷偷躲在被窝里泣不成声。然而父母离开后生活依然要继续,忍受过难尝的别离滋味后,依然要忘掉烦恼,快乐地和同学玩耍,淘气地逗哭弟弟后又像大人一样哄着他。每天和弟弟徘徊在哭与笑之间,就这样在痛与乐中成长着。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并没有像看其他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一样哭的稀里哗啦的。与其说感动,还不如说是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感。一提到留守儿童,自然会与“贫穷”、“可怜”等词挂钩。没错,这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共性,但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有他们的纯真,他们也确实要忍受同龄人少有的孤独和无奈,还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帮弟弟洗澡穿衣、寻找弟弟、洗衣做饭……是加一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就像一个“小妈妈”一样包揽家里的一切家务。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她别无选择。姑且不说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多凄惨,我颇有感触的是他们与父母的感情。看过这么一个报道:走访的人询问一个一年级的留守儿童:你爸爸妈妈去干什么了?她回答道我不知道,我不想他们。忘却了父母的存在感,心酸的同时不免觉得凄凉。在纪录片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场面。春节过后,加一的妈妈提前出去打工。“来,亲妈妈一个”对于父母与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喜以为常的小事,可是在他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墙。当加一的弟弟凑上去要亲妈妈的时候,妈妈满脸难为情地躲开了。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一个场面!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经济原因外出工作,长期与孩子分离和缺乏联系,亲情教育自然缺乏,使的亲情关系出现障碍,还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经”,我们不能过的的埋怨这些父母,但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性格培养以及爱的缺乏,我们不容忽视。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这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啊!很多人都打着帮助留守儿童的口号,然后用赤裸裸的金钱资助他们。我不敢说这种做法不好,但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我更建议的做法是能够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进行走访,亲自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感受他们的“不易”,真正走入他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鼓励学校,企业等组织一些捐赠学习文具,生活用品等的爱心活动。一棵棵快要枯萎的花朵,等待您的滋润。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不要毁灭了一个个的可爱天使。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oph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