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处风景叫雏菊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你看完以后,会回味很长很长时间,直到情境淡忘,才舍得拿出来再欣赏一遍。
这是真的,看完了《雏菊》,我曾经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然对不起这么美丽的故事。
电影院为了宣传,在候影厅摆满了雏菊花。仔细地闻,果然有一缕淳朴的香味——使人想起溪水、独木桥、皂荚树和篱笆上的葡萄藤。而《雏菊》的韵味大抵如此,一股难以名状的清新。
朋友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很独到的见解:“看悲剧,一般都是表情麻木地坐上半场,到了感人的情节,鼻子会变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表情变得扭曲,嘴角开始抽搐,然后‘哇’的一声哭出来。——然而《雏菊》,是人跟随着情节,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到了片尾响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我没有注意她的话——那时,我正在那个葳蕤的雏菊田中伫立,手挡住微风拂乱遮住眼睛的碎发,看着绚丽的花田,花田中的桥,桥上的画,画中的花田,花田的绚丽……心里舍不得流眼泪,生怕这童话般的风景变得隐约,但还是哭得一塌糊涂,那花、那水、那桥、那人,却清晰的可以记得一辈子。
某个时刻的我们,就像慧英一样,等待着茫然的结局:“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也许结局已经出现而我们却还不知晓。慧英避雨的那个时刻,郑宇在她的左边,朴毅在她的右边。两个男士相视而笑,此刻他们还都是陌路人。
我不知道该支持那个男主角,思忖良久,终于偏向那个选择阴影的杀手(朴毅)——甚至为了让他得到真爱,我从不看慧英身亡的结局——黑白的画面只有鲜血是殷红的。慧英:“对不起……”朴毅:“不……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求求你……别死……求求你……”——从他第一次看见慧英,就选择了沉默,他不止一次地叹息:“为什么我没有在第一次杀人以前遇见她呢?”
曾经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像朴毅一样,躲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过去没有,现在也一样,但她给予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我真希望日子象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永远……”
像他一样浪漫:“flowers!”——他每天准时在4:15送慧英雏菊花。
像他一样努力:“抽象派主义特征是……”——慧英是个画家。
像他一样痛苦:“我无法预知想见她的冲动。”——游客依稀的广场上,慧英背起画板向朋友告别;一个角落,朴毅也微微摆着手。阳光灿烂的广场上,慧英举起咖啡杯像服务人员致意;那个角落,朴毅举起一杯散发着同样香气的咖啡,向他最爱的人致意……
像他一样绝望:“代替我位置的人终于出现了,我唯一想亲近的人没有了。现在我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这一瞬间我为什么会感到绝望呢……我到底在干什么……”——窗外,郑宇第二次坐在慧英对面让她画肖像,向她微笑。这次,他眼睛的焦点聚集在慧英身上。
像他一样保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了生存在这个世上,所要遵守的原则是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就要说谎,由一个谎言不断引出其他谎言,秘密就是生命。”——他被迫向慧英心目中送她雏菊的郑宇开出致命的一枪。
像他一样选择离开:“对不起,我对你隐瞒了太多,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危险就越大,我是活在死亡与暴力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接近你,我太傻了,以为隐瞒事实就可以保护你,没想到把你伤的更深,惠英,谢谢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现在我把这幅画还给你,忘掉所有悲哀的回忆,去找一个有资格接受这幅画的人,值得你爱的人,幸福的活下去,我会过的很好的,再见……”——再见,朴毅。
据说,片尾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个枪声同时响起,所有的人都死了——也许这还是个不错的结局。
结局,是慧英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场景第三次被播放。这一次,不是个人的特写,是三个人共同创造的舞台。
朴毅手捧着将要放在慧英家门口的雏菊,郑宇和搭档环顾着雨中的行人,慧英急忙跑过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画夹,抱怨地看了一眼雨景。(画外音响起:“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这时,慧英画板上的颜色淋了雨滴落下来——那代表雏菊花的颜色,与积起的雨水慢慢溶开,预示着雏菊的爱最终要逝去。滴落的颜料顺着水流到了朴毅脚边——慧英的画为她选择了爱的真正的归属。
朴毅抬起头,看见了他身边的慧英,惊喜和幸福地灿烂一笑。
郑宇低头看着惠英的颜料流落,眼神跟朴毅碰撞,相视微笑。郑宇在观望,郑宇很欣慰。
雨缓缓停住,郑宇的搭档走出屋檐,看到了广告牌上的话并大声读了出来:“Nomatterwhat,thefuturecanbechanged.”——无论如何,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镜头变得明亮而单调,画面只有举向空中的雏菊花,伴着一句充满期待的“Flowers!”,朴毅勇敢地说出了他心中的爱,勇敢地追求着他的爱。他,改变了命运中的未来。
此时的风景,只是一盆雏菊。而它,是那一大片发生爱的雏菊花海的缩影。
这是真的,看完了《雏菊》,我曾经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然对不起这么美丽的故事。
电影院为了宣传,在候影厅摆满了雏菊花。仔细地闻,果然有一缕淳朴的香味——使人想起溪水、独木桥、皂荚树和篱笆上的葡萄藤。而《雏菊》的韵味大抵如此,一股难以名状的清新。
朋友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很独到的见解:“看悲剧,一般都是表情麻木地坐上半场,到了感人的情节,鼻子会变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表情变得扭曲,嘴角开始抽搐,然后‘哇’的一声哭出来。——然而《雏菊》,是人跟随着情节,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到了片尾响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我没有注意她的话——那时,我正在那个葳蕤的雏菊田中伫立,手挡住微风拂乱遮住眼睛的碎发,看着绚丽的花田,花田中的桥,桥上的画,画中的花田,花田的绚丽……心里舍不得流眼泪,生怕这童话般的风景变得隐约,但还是哭得一塌糊涂,那花、那水、那桥、那人,却清晰的可以记得一辈子。
某个时刻的我们,就像慧英一样,等待着茫然的结局:“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也许结局已经出现而我们却还不知晓。慧英避雨的那个时刻,郑宇在她的左边,朴毅在她的右边。两个男士相视而笑,此刻他们还都是陌路人。
我不知道该支持那个男主角,思忖良久,终于偏向那个选择阴影的杀手(朴毅)——甚至为了让他得到真爱,我从不看慧英身亡的结局——黑白的画面只有鲜血是殷红的。慧英:“对不起……”朴毅:“不……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求求你……别死……求求你……”——从他第一次看见慧英,就选择了沉默,他不止一次地叹息:“为什么我没有在第一次杀人以前遇见她呢?”
曾经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像朴毅一样,躲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过去没有,现在也一样,但她给予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我真希望日子象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永远……”
像他一样浪漫:“flowers!”——他每天准时在4:15送慧英雏菊花。
像他一样努力:“抽象派主义特征是……”——慧英是个画家。
像他一样痛苦:“我无法预知想见她的冲动。”——游客依稀的广场上,慧英背起画板向朋友告别;一个角落,朴毅也微微摆着手。阳光灿烂的广场上,慧英举起咖啡杯像服务人员致意;那个角落,朴毅举起一杯散发着同样香气的咖啡,向他最爱的人致意……
像他一样绝望:“代替我位置的人终于出现了,我唯一想亲近的人没有了。现在我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这一瞬间我为什么会感到绝望呢……我到底在干什么……”——窗外,郑宇第二次坐在慧英对面让她画肖像,向她微笑。这次,他眼睛的焦点聚集在慧英身上。
像他一样保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了生存在这个世上,所要遵守的原则是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就要说谎,由一个谎言不断引出其他谎言,秘密就是生命。”——他被迫向慧英心目中送她雏菊的郑宇开出致命的一枪。
像他一样选择离开:“对不起,我对你隐瞒了太多,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危险就越大,我是活在死亡与暴力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接近你,我太傻了,以为隐瞒事实就可以保护你,没想到把你伤的更深,惠英,谢谢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现在我把这幅画还给你,忘掉所有悲哀的回忆,去找一个有资格接受这幅画的人,值得你爱的人,幸福的活下去,我会过的很好的,再见……”——再见,朴毅。
据说,片尾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个枪声同时响起,所有的人都死了——也许这还是个不错的结局。
结局,是慧英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场景第三次被播放。这一次,不是个人的特写,是三个人共同创造的舞台。
朴毅手捧着将要放在慧英家门口的雏菊,郑宇和搭档环顾着雨中的行人,慧英急忙跑过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画夹,抱怨地看了一眼雨景。(画外音响起:“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这时,慧英画板上的颜色淋了雨滴落下来——那代表雏菊花的颜色,与积起的雨水慢慢溶开,预示着雏菊的爱最终要逝去。滴落的颜料顺着水流到了朴毅脚边——慧英的画为她选择了爱的真正的归属。
朴毅抬起头,看见了他身边的慧英,惊喜和幸福地灿烂一笑。
郑宇低头看着惠英的颜料流落,眼神跟朴毅碰撞,相视微笑。郑宇在观望,郑宇很欣慰。
雨缓缓停住,郑宇的搭档走出屋檐,看到了广告牌上的话并大声读了出来:“Nomatterwhat,thefuturecanbechanged.”——无论如何,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镜头变得明亮而单调,画面只有举向空中的雏菊花,伴着一句充满期待的“Flowers!”,朴毅勇敢地说出了他心中的爱,勇敢地追求着他的爱。他,改变了命运中的未来。
此时的风景,只是一盆雏菊。而它,是那一大片发生爱的雏菊花海的缩影。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