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抗美援朝电影又可以在电影院和电视台看到啦!作为一个军事迷,特别是曾经深入了解这段战争史的军事迷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奔走相告的“好消息”。“解禁”意味着又有不少的题材可以去挖掘了,可是“解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朝鲜半岛国际关系信号。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其实,小时候看过几部黑白电影,诸如《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上甘岭》等。但是世纪之交的某一天起,为了与联合国的和平精神不违背,也为了缓和东北亚的地区局势,作为今天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陆开始渐渐不再提及那一段烽火往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也全方面“停火”了,只留下那朗朗上口的《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还在偶尔中老年朋友圈里传唱。彼时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据说刚准备投放便收到“禁播令”,也是扼腕叹息。
“禁令”没有见颁布过,其实“解禁”也没有发布过。前不久张国强主演的《三八线》在各大电视台开播,紧接着《我的战争》就上映了。央视电影频道也跟着放出了《铁血大动脉》这部雪藏多年的老彩色电影。不得不说我们抗日神剧、内战剧终于有了竞争对手了。毕竟手撕鬼子的情节不大可能上演到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身上。
拉回到《铁血大动脉》上,其实这是一部考据颇为充分的电影。服装、道具都很到位,镜头的细节也很不错。志愿军军官还穿着缴获的美军M51夹克,大量使用的苏式DP转盘机枪和PPS冲锋枪,以及标志性的“献给最可爱的人”搪瓷杯,都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装备。
电影中,主管后勤的洪学智副司令员,可以说是解放军现代化后勤的奠基人,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在向他致敬。电影非常教科书式的,每次在场景的远处,都不失时机地安排有背景人员,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
此外,一部讲后勤战的电影,不失时机地穿插进机枪打下飞机,号兵擒获敌人的小故事,这也都有历史可循,并不造作,也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
服装上,苏式小棉袄作为初期入朝服装,也有体现。入朝初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步枪中正式也有登场。诸如此类,八一厂应是权威的行家里手,比起现在民间资本的神剧,那是相当严谨的了。
不过此剧也有一个槽点,那就是找不到那么多外国人来演联合国军。其中海军司令乔埃和继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更是由“长得像”歪果仁的中国演员担当。
总之,《铁血大动脉》可以看作是一部军事教学片。而由香港鬼片导演彭顺执导的《我的战争》,在道具上我虽然没有看出破绽,在军事上凸显了志愿军人海战术,这都对于第一次拍战争片的他来说难能可贵。
毕竟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故事中的历史性是《我》剧是大打折扣的,高大全的艺术形式也还在延续,这有点为难香港导演。想必彭顺也在其中努力的寻找小说与真实的平衡点。
战争画面的真实性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GoPro镜头和无人机的大量使用,视角更加直接和立体,可以吸引不少年轻人玩惯了第一视角射击游戏的口味。与此同时上映的《鲨滩》更是把GoPro作为拍摄工具以外的剧情需要而出现,可见这项技术方兴未艾。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即便如此,《我》在院线上排片也不太多,但是有望在来年的金鸡百花奖中获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战争是残酷的,历史统计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生是极少的,然后和平时期人们从不觉得于自己有关,以为那只是历史上的事儿;战争又是“美好”的,因为总是能各种意淫。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不管是禁与不禁,历史都在那里,不因“萨德”系统在韩国的布置而突然存在了。而抗美援朝的电影,也不应那么任性地成为某种姿态的工具而突然复活了,它们应该一直拍下去,这是中国经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现代战争,而且是同世界第一强国之间的战争,它是全球化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和今天的世界秩序,好比赤壁之战奠定下的鼎足格局。
这篇博文不是蓓蓓所著,由内伙子:兵人de田野笔记 所著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其实,小时候看过几部黑白电影,诸如《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上甘岭》等。但是世纪之交的某一天起,为了与联合国的和平精神不违背,也为了缓和东北亚的地区局势,作为今天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陆开始渐渐不再提及那一段烽火往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也全方面“停火”了,只留下那朗朗上口的《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还在偶尔中老年朋友圈里传唱。彼时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据说刚准备投放便收到“禁播令”,也是扼腕叹息。
“禁令”没有见颁布过,其实“解禁”也没有发布过。前不久张国强主演的《三八线》在各大电视台开播,紧接着《我的战争》就上映了。央视电影频道也跟着放出了《铁血大动脉》这部雪藏多年的老彩色电影。不得不说我们抗日神剧、内战剧终于有了竞争对手了。毕竟手撕鬼子的情节不大可能上演到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身上。
拉回到《铁血大动脉》上,其实这是一部考据颇为充分的电影。服装、道具都很到位,镜头的细节也很不错。志愿军军官还穿着缴获的美军M51夹克,大量使用的苏式DP转盘机枪和PPS冲锋枪,以及标志性的“献给最可爱的人”搪瓷杯,都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装备。
电影中,主管后勤的洪学智副司令员,可以说是解放军现代化后勤的奠基人,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在向他致敬。电影非常教科书式的,每次在场景的远处,都不失时机地安排有背景人员,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
此外,一部讲后勤战的电影,不失时机地穿插进机枪打下飞机,号兵擒获敌人的小故事,这也都有历史可循,并不造作,也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
服装上,苏式小棉袄作为初期入朝服装,也有体现。入朝初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步枪中正式也有登场。诸如此类,八一厂应是权威的行家里手,比起现在民间资本的神剧,那是相当严谨的了。
不过此剧也有一个槽点,那就是找不到那么多外国人来演联合国军。其中海军司令乔埃和继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更是由“长得像”歪果仁的中国演员担当。
总之,《铁血大动脉》可以看作是一部军事教学片。而由香港鬼片导演彭顺执导的《我的战争》,在道具上我虽然没有看出破绽,在军事上凸显了志愿军人海战术,这都对于第一次拍战争片的他来说难能可贵。
毕竟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故事中的历史性是《我》剧是大打折扣的,高大全的艺术形式也还在延续,这有点为难香港导演。想必彭顺也在其中努力的寻找小说与真实的平衡点。
战争画面的真实性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GoPro镜头和无人机的大量使用,视角更加直接和立体,可以吸引不少年轻人玩惯了第一视角射击游戏的口味。与此同时上映的《鲨滩》更是把GoPro作为拍摄工具以外的剧情需要而出现,可见这项技术方兴未艾。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即便如此,《我》在院线上排片也不太多,但是有望在来年的金鸡百花奖中获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战争是残酷的,历史统计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生是极少的,然后和平时期人们从不觉得于自己有关,以为那只是历史上的事儿;战争又是“美好”的,因为总是能各种意淫。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不管是禁与不禁,历史都在那里,不因“萨德”系统在韩国的布置而突然存在了。而抗美援朝的电影,也不应那么任性地成为某种姿态的工具而突然复活了,它们应该一直拍下去,这是中国经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现代战争,而且是同世界第一强国之间的战争,它是全球化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和今天的世界秩序,好比赤壁之战奠定下的鼎足格局。
这篇博文不是蓓蓓所著,由内伙子:兵人de田野笔记 所著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蓓蓓的电影世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