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地》影片分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沼泽地》影片分析
沼泽地的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是追查案件的故事线;二是一对搭档的关系线;
示意图见下(上面的是故事线,下面的是两个搭档之间的感情线):
故事线中有两个较大的情节点:一个是找到尸体后回到旅馆,一个男人来报案,于是案件从一起少女失踪案变成了一起连环杀人案,故事从此处正式展开;第二是电影偏后期确定少女打给猎人小屋之后,两位探员去猎人小屋追捕最终嫌疑犯;两个情节点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跟踪发现嫌疑人奎恩就是女孩的现任男朋友,之所以这个点很重要因为这个点把几个已发生的案件和一个现在正发生的危险事件连接在了一起,也是案件第一次出现了嫌疑人。
二人的关系线比较隐晦,但是却很重要,如图所示,平时在办案时看不大出两人的关系变化,但是两人还是有几个重要的关系节点,罗列如下
第一个是两人刚入住下楼去打枪,这场戏非常精彩,我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首先两人打枪的目标很有趣,一开始帕德罗打的是钥匙链,而且一击命中,而胡安打的却是酒。导演和编剧在两人打靶的目标对比中微妙的暗示了两个人的价值差异,帕德罗的一本正经,和胡安的玩世不恭(说醉生梦死有点过了,但是有点这意思)从这个目标选择上可见一班。之后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胡安没打中之后,帕德罗变换了射击目标,帕德罗把目标变成了跟胡安的一样,都去打酒,这是什么意思呢?帕德罗主动的在和胡安较劲了。你做不到的事我偏要能做成,这动作其实就是在表现这个。在两人交替打酒的过程中,他们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到帕德罗讽刺胡安只会勒索妓女和酒吧老板(暗示他无能)的时候到达顶点,此时胡安停止了射击,追问他还听到了什么,帕德罗说“这还不够么”然后帕德罗一枪命中,给两人的争论打上一个句号——两人的这一仗,帕德罗赢了...
两个人此时的关系处于对抗的状态,但随着两人办案的深入,胡安展示出了很强的侦破能力,并且在发现尸体时,给了不舒服的帕德罗一个台阶下,于是在下一场酒馆的戏时帕德罗说了一句“谢谢”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亲密了很多,可以说已经成为伙伴的关系了;到了第一次与嫌疑人奎尼对峙,胡安打掉了奎尼架在帕德罗脖子上的刀,并且在下面的审问中气势上压倒了奎尼,当天晚上两人在酒馆放松时,胡安去撩妹,帕德罗看到之后不再是像最开始一样鄙视,而是理解的笑了笑,这时候两个人已经成为好朋友了,但两人的关系这根弦刚刚在这松了一下,下面就是记者对胡安身世的质疑,这时候帕德罗没怎么当回事,但伏笔已经埋下了,待到下一次记者明确说明了胡安曾经做的事情之后,帕德罗真的开始怀疑了,他本来想去问胡安(从记者那回来之后,他看到了胡安房里的灯光,注意那个地方他的动作和表情)但是,但还是做罢了。待到影片后半部分,胡安告诉帕德罗当初自己背了黑锅,帕德罗相信了,而且胡安救了自己的命,所以最后他才对记者说记者被误导了,这时候他已经对胡安完全信任,但很快又被记者拿出的照片震撼了。最后他在自己的房间把照片撕了,这个举动是可以多解的,个人认为他一方面确信了胡安曾经做过不光彩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胡安本性上并不是一个坏人。
顺便说一句,这个撕照片的动作个人将其看作表现了帕德罗在剧中的变化,他从一个简单的对独裁愤恨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对个人对社会稍微有些深刻认识的人。当然因为我前面说了这个举动是可以多解的,所以这个观点也只是我个人观点。
人物关系线与情节线是相辅相成的,一旦两人关系缓和往往就意味着情节开始加速,而两人关系紧张则给相对平静的侦查情节增添了张力。具体可以见我画的图
人物分析和人物关系:
1.帕德罗:帕德罗因为发表公开信抨击了将军被调离了马德里,边远小镇发生了一起失踪案于是被调过来查案。帕德罗是一个带有英雄主义倾向的年轻人,但跟胡安相比实在缺乏办案经验,或者坦率讲有些能力不足,只会蛮干(具体导演是如何克制的表现的,我会在分析胡安的时候对比着二人在戏中的表现具体讲)。
另外这片子虽然叙事上是上帝视点,但是从情感上来讲,个人认为导演是以帕德罗的角度出发的,或者至少表面上是更认同帕德罗的;
2.胡安:我认为,理解这部片子内涵的关键就在于对于胡安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对胡安和帕德罗之间关系转变的理解。具体内容我拿戏来说。
其实除去开头空镜的第一场戏,就已经暗示了两个人的性格和关系了。车坏了,帕德罗走到离车比较远的地方去看有没有路过的车,而胡安显得不太在意,坐在车发动机盖上若有所思的看鸟。可见帕德罗是比较积极的,也比较沉不住气,相比来讲胡安则沉稳的多。同时还能看出来俩人作为搭档,却一点都不亲密。坦率讲,看到第一场戏的时候,我就预感到这片子不会是个烂片,因为导演塑造角色的能力能在这开场的看似轻描淡写的戏里面显露出来。
接下来俩人入住旅馆,胡安看到帕德罗对镶有“元首”照片的十字架很气愤时调侃了一句:“你们全新的国家”,这句话很有趣,其实有种讽刺帕德罗在政治上幼稚的感觉。但同时,胡安的这句话也有一种看清了社会现状之后的玩世不恭感。就像是他把社会,国家的假象看透了,自己完全的置身之外。但其实他确实置身事外了么?
胡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是个按现在话说情商极高的有能力的人,并且他办案的手法很老道,外松内紧。他很喜欢喝酒,就算是办案的时候也不例外,但是酒却并没有让他不清醒,反而成了他跟别人沟通的“武器”,他多次靠酒跟陌生人打好关系,一开始俩人玩射击游戏之后,他就喝了酒,还给一帮村民点了酒,结果是他得到了一些情报。到受害者姐妹的家里去调查时,他又喝了女主人倒的酒,而且还夸了酒的味道。后来女主人多次来找他。请注意,找的是他,不是帕德罗。为什么找他?因为他让人觉得可以亲近,这都是一开始喝了女主人酒的原因。这个感觉有点像男人之间敬烟,两个不认识的人,点上一根烟,立刻觉得亲近了许多。
他在调查的过程中很会观察,问的很少但是往往在点上,相比之下帕德罗则比较鲁莽,经常会谈崩了。比如最开始去女孩家,帕德罗一直在问东问西,并且最终的一句话把男主人惹怒了,但是胡安只问了一句话:“知道你们女儿想出走的原因么”这个确是最重要的内容,并且问这句的原因显然是胡安已经通过观察得到了结论,就是女儿想出走,并且带走了一些钱(注意画面给了酒店的招聘广告单和空空的钱夹)。
胡安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突破他们的心里防线,比如最后突破旅馆管理员的心理防线,而帕德罗则往往束手无策甚至把事情搞砸,比如威胁小女孩,结果把小女孩逼急了。
胡安也很有人情味,比如在发现女尸的现场有一个小却很有意思的细节,帕德罗表现的很不舒服,胡安看出来了,于是对他说,我的本子落在车上了,你能不能帮我去取。他太了解帕德罗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其实他并不需要本子,需要也可以自己去拿,让帕德罗去拿本子只不过是希望他离尸体远点,去那边“静静”。这也是下一场戏为什么帕德罗会在酒吧主动对胡安说谢谢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看,影片或实或虚的描写了胡安黑暗的过去。实是通过记者的回忆和照片来表现的,告诉我们胡安原来是个秘密警察,折磨过不少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胡安为什么那么懂得与人交往,也那么理解人们的弱点。
虚写则更有趣味,主要是通过鸟的意向来表现的。
片子里多次出现海鸟,意象的感觉想必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但最能表现出鸟意象的实体感的是在有一个男人来报案说自己的女朋友和另一个女孩其实也被杀了之后的那一场戏出现的。这个要先从这场戏说起。在胡安拿到男人的项链打开了之后,有一个特写镜头,一个手在不停的抖,下面是胡安的惊恐的表情,这个手就是胡安本人的手头,那他为什么要手抖呢?这一场戏之后,下一场,胡安在洗手间里尿血,从洗手间出来之后看到了一只鸟飞了进来然后就晕倒了。胡安在前一场戏中的惊恐和这一场戏的晕倒是有关联的,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些东西让他心里起了反应,那他想到了什么呢?我个人猜测,他肯定见过一些类似的吊坠,里面是亲人或者爱人成双成对的照片,这些人都被他残害过...是的,他脑中重复的应该是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而那只鸟其实在他看来更像是地狱来催命的曾经的冤魂。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画面中不断重复的群飞的鸟很像记者最后拿来的照片里四散奔逃的人群。固然,这的意象是不能肯定为是某种实体的象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鸟在这部片子中所指涉的是大众,而胡安眼中的鸟则是被他残害过的大众。另一方面,如果鸟指大众,则沼泽地就是污浊社会的代名词。也刚好符合这部影片的内容。(当然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对这些意象的理解,意象很多情况下一定指就没味道了,这里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测。)
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讲的就是胡安其实内心是有强烈的负罪感的,这个工作对他来讲更像是一次自我救赎。所以尽管这个案子他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帕德罗,但是当结尾的时候,他却要拉住帕德罗说你才是英雄。其实单就这个案件来讲,他更是应该被认为是英雄,但是他自己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罪人...
但如果仅仅从负罪感这点来分析胡安我认为还远远不够深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胡安最后要急切的让帕德罗拿出报告他英雄事迹的报纸,并且着重说:“给你的儿子看,别弄丢了”注意“别弄丢了”。我个人猜测(虽说的猜测,但是我对这个猜测比较肯定)导演其实是在暗示胡安可能也曾经是个英雄,或者至少曾经是个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年轻人。但是...他最终在独裁社会的“沼泽地”中沦陷了。看到帕德罗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既然自己已经不可避免是个罪人了,他需要一个年轻人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其说这是与帕德罗的一段对话,可能胡安更想对曾经的自己说...
第二个问题:既然胡安是这么有能力的一个人,并且曾经也是为利益集团中卖命的一份子,为什么他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工作?因为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帕德罗是被“发配”到这个地方的,可见这其实是很差的地方。那既然胡安这么懂得社会潜规则,为什么却也混到了这儿。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愿,可能胡安早就对这一切看透了,没了进取心,更希望在一个没人待的地方做点事,而不是在大地方被像记者这样的人认出来。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可能更符合情况,胡安其实是被下放到这样偏远的地方的,他和大部分曾经的走狗一样成了卸磨杀驴这出故事中的失败者。独裁政府形式上变成了民主政府,独裁者可以摇身一变变成社会名流,但是曾经给独裁者当枪使用的秘密警察之类的,树敌太多,只能变成牺牲品甚至替罪羊,这可能也是胡安看透世事,玩世不恭的原因。
总得来说,在我看来,胡安固然曾经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秘密警察,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历史洪流中的小小石子,一个悲剧人物。他也许曾经是个理想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或者将集体利益当作至高无上最追求的人(二战中多少年轻人都曾受蛊惑最终成为了纳粹)?他同样有同情心,有人情味,甚至有艺术天赋(素描不错),有女人缘(在酒吧比较轻易的搭上两个姑娘),他就是你我中间的普通人,甚至是更优秀的普通人,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在独裁国家中被“体制化”,甚至被洗脑,将维护独裁政府的利益当作维护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直到有一天,独裁政府突然垮台了,他曾经维护的一切都轰然倒塌了,他被当作无用品从国家秘密警察甩给了一个偏远地方的警察局,而且还得了绝症。一个人经历了如此幻灭之后走向玩世不恭是难免的。他明白了自己曾经的举动其实是在作恶,于是他虽然外表很放松,但每天都睡不着觉,看到能联想到自己曾经作恶的东西(项链,像四散奔逃的人群一样的飞鸟)就恐惧。但举目四望,满眼都是经历国家阵痛后表面上自由却贫穷的人们,权贵却依旧是权贵,依旧和其走狗戕害着普通人,他能做的赎罪也只有帮助一个有信仰的年轻人抓住直接犯案的罪犯,并且叮嘱这个年轻人“别弄丢了(你的信仰)”——不要像我一样。他能抓住权贵并且定罪么?原来做不到,现在依旧做不到...
帕德罗对胡安态度的转变,从不屑,到感激,再到怀疑,信任,最后到接受,其实也是源于自身对于社会和人的理解加深,他还是那个有信仰的青年人,但不再苛求每一个人都彻彻底底的干净,他也许理解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或主动或不得已的犯了些罪,但他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而是一个即有着光明又同样摆脱不了黑暗的——普通人。
其他人物关系线
整理一下三个罪犯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这个对于捋清故事线索很有帮助,
时间上讲,第一个受害者是单身妈妈阿黛拉,这个事情发生在77年,
第二个受害者是主动来报案的男子的女朋友贝阿特利斯,发生在78年,
第三个四个受害者是姐妹俩艾斯特雷亚和卡门,发生在80年;
还有一个被强暴但最后被救了的女孩算作第五个受害者
这几起案件都发生在集会前后,这样几个人失踪之后很久才会被发现。
除了奎尼和塞巴斯蒂安,还有一个农场主是奎尼的金主。根据片子内容,比较容易推测出金主跟第三第四个女孩发生了关系。而这五个人都与奎尼认识,同时受到看门人塞巴斯蒂安的蛊惑想要去港口城市工作生活。
个人认为奎尼和金主是一伙的,他们设计强暴未成年人,但是谋杀与他们无关。
很有可能这几个女性在旅馆和奎尼幽会的时候,被塞巴斯蒂安盯上了,本来本地的女性大都想离开这里,再加上被抛弃和强暴,加强了他们想要离开的欲望,而此时塞巴斯蒂安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轻信了他,并最终导致被塞巴斯蒂安软件,强暴和杀害。
之所以认为金主与谋杀无关,因为个人感觉杀人不符合他的利益。他为的是控制这些女孩以便性侵,即便是女孩要逃走,也应该是抓回来控制住,杀了目标很大,而且只能再换个人危险性更大,确实不明智。而相比之下,塞巴斯蒂安则更有杀人动机。
有人说第五个受害者差点被杀因为金主要被验血,所以金主怕了要杀人灭口,但剧情里介绍的显然不符合这个事实。监听电话里是女孩主动打给塞巴斯蒂安说要离开的,并不是塞巴斯蒂安联系的他,所以说金主授意杀人是说不通的。当然个人觉得女孩此时主动联系塞巴斯蒂安也不太和逻辑,这地方其实是为了最后一分钟营救和配合影片节奏的加速而加上去的情节。
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电影语言带来的氛围感
坦率讲,这部片子的故事方面是比较传统的,甚至不是那么出彩的。这片子出彩的点主要在两个,第一个就是对胡安这个角色的刻画,第二个就我下面要讲的,关于电影氛围的营造。
电影与电视剧的一大区别就是电视剧基本上只是做叙事,与电影相比,氛围的营造少之又少。这个片子如果只叙事,其实也会吸引人,但就变成了一部电视剧,没有了味道。
该片氛围营造主要靠几个方面。
镜头带来的意象感和氛围感,
首先,关于鸟的意象我前文已经写过了,这个是片子最重要的意象,不再赘述;第二影片在很多关键地方出现了俯瞰的大远景镜头。除了显而易见的开头沼泽地的大全景,还有比如在毒船上女人告诉胡安会死掉之后的那个船孤零零离岸的镜头;比如最后塞巴斯蒂安被杀死坠入水中的雨天沼泽地全景镜头,再比如最后两个人驱车离开沼泽地的镜头。这些镜头都有其氛围感,具体我就不用语言来描述了。除了之外还有一个镜头我觉得特别好,两个警探在发现井里的丝袜以后,驱车回家,在茫茫夜色中,孤零零在路边走着的女孩就像一个猎物,周围没有任何路灯,只有车灯打在女孩身上,车开过之后,红色的尾灯笼罩在女孩身上,那种不安全感立刻跃入人的脑海。而这一个镜头除了渲染了氛围,也预示了悲剧。下一场戏就是女孩的尸体被找到。
除了镜头语言之外,本片的声音设计和音乐也很扎实和得当。声音设计上有一个比较常用但是有有特点的音效经常使用,就是低频噪声,在室内场景,一旦出现危机加剧的时候,声音设计师就会加入一些低频噪声,比如,探访姐妹家里时,再比如,第一次探访旅馆时,都加入了低频噪声,但这个在一般的回放设备上可能听不出来,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就感觉明显。
这片子的音乐不是旋律化的音乐,而是氛围感很强的音乐,有点像音效了,近些年,在电影届,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是两个统一的趋势,音乐越来越融合到剧情中,被剧情拉着走而不是带着剧情走,这部片子可说是这样类型音乐的一个代表。
该片的音乐起到了情绪上分节的作用,如我上传的图所示,每一个下滑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音乐给情绪分节的地方。在每个相应的小节里,音乐使不同的场景保持情感上有起承转合。其实这类探案片,因为情节比较琐碎,很容易碎片化,用音乐在相对碎片化的情节统一起来,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做法。
一笔带过的摄影风格
可能我看的电影不算少了,所以不觉得这片子摄影很风格化。这片子基本上符合这类片子的一贯摄影风格,比如室内场景不论白天黑夜光比都较大,影调比较暗;室外场景夜里调子很暗,白天虽然常常是明调,但是因为沼泽的黄色加上饱和度调的比较低所以就显得很压抑,而且白天户外戏的光也比较硬。色彩上,整个片子的饱和度都比较低(除了开始的几处全景空镜),色彩上暗调偏蓝,明调偏黄。
沼泽地的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是追查案件的故事线;二是一对搭档的关系线;
示意图见下(上面的是故事线,下面的是两个搭档之间的感情线):
故事线中有两个较大的情节点:一个是找到尸体后回到旅馆,一个男人来报案,于是案件从一起少女失踪案变成了一起连环杀人案,故事从此处正式展开;第二是电影偏后期确定少女打给猎人小屋之后,两位探员去猎人小屋追捕最终嫌疑犯;两个情节点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跟踪发现嫌疑人奎恩就是女孩的现任男朋友,之所以这个点很重要因为这个点把几个已发生的案件和一个现在正发生的危险事件连接在了一起,也是案件第一次出现了嫌疑人。
二人的关系线比较隐晦,但是却很重要,如图所示,平时在办案时看不大出两人的关系变化,但是两人还是有几个重要的关系节点,罗列如下
第一个是两人刚入住下楼去打枪,这场戏非常精彩,我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首先两人打枪的目标很有趣,一开始帕德罗打的是钥匙链,而且一击命中,而胡安打的却是酒。导演和编剧在两人打靶的目标对比中微妙的暗示了两个人的价值差异,帕德罗的一本正经,和胡安的玩世不恭(说醉生梦死有点过了,但是有点这意思)从这个目标选择上可见一班。之后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胡安没打中之后,帕德罗变换了射击目标,帕德罗把目标变成了跟胡安的一样,都去打酒,这是什么意思呢?帕德罗主动的在和胡安较劲了。你做不到的事我偏要能做成,这动作其实就是在表现这个。在两人交替打酒的过程中,他们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到帕德罗讽刺胡安只会勒索妓女和酒吧老板(暗示他无能)的时候到达顶点,此时胡安停止了射击,追问他还听到了什么,帕德罗说“这还不够么”然后帕德罗一枪命中,给两人的争论打上一个句号——两人的这一仗,帕德罗赢了...
两个人此时的关系处于对抗的状态,但随着两人办案的深入,胡安展示出了很强的侦破能力,并且在发现尸体时,给了不舒服的帕德罗一个台阶下,于是在下一场酒馆的戏时帕德罗说了一句“谢谢”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亲密了很多,可以说已经成为伙伴的关系了;到了第一次与嫌疑人奎尼对峙,胡安打掉了奎尼架在帕德罗脖子上的刀,并且在下面的审问中气势上压倒了奎尼,当天晚上两人在酒馆放松时,胡安去撩妹,帕德罗看到之后不再是像最开始一样鄙视,而是理解的笑了笑,这时候两个人已经成为好朋友了,但两人的关系这根弦刚刚在这松了一下,下面就是记者对胡安身世的质疑,这时候帕德罗没怎么当回事,但伏笔已经埋下了,待到下一次记者明确说明了胡安曾经做的事情之后,帕德罗真的开始怀疑了,他本来想去问胡安(从记者那回来之后,他看到了胡安房里的灯光,注意那个地方他的动作和表情)但是,但还是做罢了。待到影片后半部分,胡安告诉帕德罗当初自己背了黑锅,帕德罗相信了,而且胡安救了自己的命,所以最后他才对记者说记者被误导了,这时候他已经对胡安完全信任,但很快又被记者拿出的照片震撼了。最后他在自己的房间把照片撕了,这个举动是可以多解的,个人认为他一方面确信了胡安曾经做过不光彩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胡安本性上并不是一个坏人。
顺便说一句,这个撕照片的动作个人将其看作表现了帕德罗在剧中的变化,他从一个简单的对独裁愤恨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对个人对社会稍微有些深刻认识的人。当然因为我前面说了这个举动是可以多解的,所以这个观点也只是我个人观点。
人物关系线与情节线是相辅相成的,一旦两人关系缓和往往就意味着情节开始加速,而两人关系紧张则给相对平静的侦查情节增添了张力。具体可以见我画的图
人物分析和人物关系:
1.帕德罗:帕德罗因为发表公开信抨击了将军被调离了马德里,边远小镇发生了一起失踪案于是被调过来查案。帕德罗是一个带有英雄主义倾向的年轻人,但跟胡安相比实在缺乏办案经验,或者坦率讲有些能力不足,只会蛮干(具体导演是如何克制的表现的,我会在分析胡安的时候对比着二人在戏中的表现具体讲)。
另外这片子虽然叙事上是上帝视点,但是从情感上来讲,个人认为导演是以帕德罗的角度出发的,或者至少表面上是更认同帕德罗的;
2.胡安:我认为,理解这部片子内涵的关键就在于对于胡安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对胡安和帕德罗之间关系转变的理解。具体内容我拿戏来说。
其实除去开头空镜的第一场戏,就已经暗示了两个人的性格和关系了。车坏了,帕德罗走到离车比较远的地方去看有没有路过的车,而胡安显得不太在意,坐在车发动机盖上若有所思的看鸟。可见帕德罗是比较积极的,也比较沉不住气,相比来讲胡安则沉稳的多。同时还能看出来俩人作为搭档,却一点都不亲密。坦率讲,看到第一场戏的时候,我就预感到这片子不会是个烂片,因为导演塑造角色的能力能在这开场的看似轻描淡写的戏里面显露出来。
接下来俩人入住旅馆,胡安看到帕德罗对镶有“元首”照片的十字架很气愤时调侃了一句:“你们全新的国家”,这句话很有趣,其实有种讽刺帕德罗在政治上幼稚的感觉。但同时,胡安的这句话也有一种看清了社会现状之后的玩世不恭感。就像是他把社会,国家的假象看透了,自己完全的置身之外。但其实他确实置身事外了么?
胡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是个按现在话说情商极高的有能力的人,并且他办案的手法很老道,外松内紧。他很喜欢喝酒,就算是办案的时候也不例外,但是酒却并没有让他不清醒,反而成了他跟别人沟通的“武器”,他多次靠酒跟陌生人打好关系,一开始俩人玩射击游戏之后,他就喝了酒,还给一帮村民点了酒,结果是他得到了一些情报。到受害者姐妹的家里去调查时,他又喝了女主人倒的酒,而且还夸了酒的味道。后来女主人多次来找他。请注意,找的是他,不是帕德罗。为什么找他?因为他让人觉得可以亲近,这都是一开始喝了女主人酒的原因。这个感觉有点像男人之间敬烟,两个不认识的人,点上一根烟,立刻觉得亲近了许多。
他在调查的过程中很会观察,问的很少但是往往在点上,相比之下帕德罗则比较鲁莽,经常会谈崩了。比如最开始去女孩家,帕德罗一直在问东问西,并且最终的一句话把男主人惹怒了,但是胡安只问了一句话:“知道你们女儿想出走的原因么”这个确是最重要的内容,并且问这句的原因显然是胡安已经通过观察得到了结论,就是女儿想出走,并且带走了一些钱(注意画面给了酒店的招聘广告单和空空的钱夹)。
胡安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突破他们的心里防线,比如最后突破旅馆管理员的心理防线,而帕德罗则往往束手无策甚至把事情搞砸,比如威胁小女孩,结果把小女孩逼急了。
胡安也很有人情味,比如在发现女尸的现场有一个小却很有意思的细节,帕德罗表现的很不舒服,胡安看出来了,于是对他说,我的本子落在车上了,你能不能帮我去取。他太了解帕德罗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其实他并不需要本子,需要也可以自己去拿,让帕德罗去拿本子只不过是希望他离尸体远点,去那边“静静”。这也是下一场戏为什么帕德罗会在酒吧主动对胡安说谢谢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看,影片或实或虚的描写了胡安黑暗的过去。实是通过记者的回忆和照片来表现的,告诉我们胡安原来是个秘密警察,折磨过不少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胡安为什么那么懂得与人交往,也那么理解人们的弱点。
虚写则更有趣味,主要是通过鸟的意向来表现的。
片子里多次出现海鸟,意象的感觉想必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但最能表现出鸟意象的实体感的是在有一个男人来报案说自己的女朋友和另一个女孩其实也被杀了之后的那一场戏出现的。这个要先从这场戏说起。在胡安拿到男人的项链打开了之后,有一个特写镜头,一个手在不停的抖,下面是胡安的惊恐的表情,这个手就是胡安本人的手头,那他为什么要手抖呢?这一场戏之后,下一场,胡安在洗手间里尿血,从洗手间出来之后看到了一只鸟飞了进来然后就晕倒了。胡安在前一场戏中的惊恐和这一场戏的晕倒是有关联的,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些东西让他心里起了反应,那他想到了什么呢?我个人猜测,他肯定见过一些类似的吊坠,里面是亲人或者爱人成双成对的照片,这些人都被他残害过...是的,他脑中重复的应该是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而那只鸟其实在他看来更像是地狱来催命的曾经的冤魂。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画面中不断重复的群飞的鸟很像记者最后拿来的照片里四散奔逃的人群。固然,这的意象是不能肯定为是某种实体的象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鸟在这部片子中所指涉的是大众,而胡安眼中的鸟则是被他残害过的大众。另一方面,如果鸟指大众,则沼泽地就是污浊社会的代名词。也刚好符合这部影片的内容。(当然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对这些意象的理解,意象很多情况下一定指就没味道了,这里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测。)
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讲的就是胡安其实内心是有强烈的负罪感的,这个工作对他来讲更像是一次自我救赎。所以尽管这个案子他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帕德罗,但是当结尾的时候,他却要拉住帕德罗说你才是英雄。其实单就这个案件来讲,他更是应该被认为是英雄,但是他自己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罪人...
但如果仅仅从负罪感这点来分析胡安我认为还远远不够深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胡安最后要急切的让帕德罗拿出报告他英雄事迹的报纸,并且着重说:“给你的儿子看,别弄丢了”注意“别弄丢了”。我个人猜测(虽说的猜测,但是我对这个猜测比较肯定)导演其实是在暗示胡安可能也曾经是个英雄,或者至少曾经是个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年轻人。但是...他最终在独裁社会的“沼泽地”中沦陷了。看到帕德罗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既然自己已经不可避免是个罪人了,他需要一个年轻人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其说这是与帕德罗的一段对话,可能胡安更想对曾经的自己说...
第二个问题:既然胡安是这么有能力的一个人,并且曾经也是为利益集团中卖命的一份子,为什么他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工作?因为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帕德罗是被“发配”到这个地方的,可见这其实是很差的地方。那既然胡安这么懂得社会潜规则,为什么却也混到了这儿。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愿,可能胡安早就对这一切看透了,没了进取心,更希望在一个没人待的地方做点事,而不是在大地方被像记者这样的人认出来。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可能更符合情况,胡安其实是被下放到这样偏远的地方的,他和大部分曾经的走狗一样成了卸磨杀驴这出故事中的失败者。独裁政府形式上变成了民主政府,独裁者可以摇身一变变成社会名流,但是曾经给独裁者当枪使用的秘密警察之类的,树敌太多,只能变成牺牲品甚至替罪羊,这可能也是胡安看透世事,玩世不恭的原因。
总得来说,在我看来,胡安固然曾经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秘密警察,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历史洪流中的小小石子,一个悲剧人物。他也许曾经是个理想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或者将集体利益当作至高无上最追求的人(二战中多少年轻人都曾受蛊惑最终成为了纳粹)?他同样有同情心,有人情味,甚至有艺术天赋(素描不错),有女人缘(在酒吧比较轻易的搭上两个姑娘),他就是你我中间的普通人,甚至是更优秀的普通人,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在独裁国家中被“体制化”,甚至被洗脑,将维护独裁政府的利益当作维护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直到有一天,独裁政府突然垮台了,他曾经维护的一切都轰然倒塌了,他被当作无用品从国家秘密警察甩给了一个偏远地方的警察局,而且还得了绝症。一个人经历了如此幻灭之后走向玩世不恭是难免的。他明白了自己曾经的举动其实是在作恶,于是他虽然外表很放松,但每天都睡不着觉,看到能联想到自己曾经作恶的东西(项链,像四散奔逃的人群一样的飞鸟)就恐惧。但举目四望,满眼都是经历国家阵痛后表面上自由却贫穷的人们,权贵却依旧是权贵,依旧和其走狗戕害着普通人,他能做的赎罪也只有帮助一个有信仰的年轻人抓住直接犯案的罪犯,并且叮嘱这个年轻人“别弄丢了(你的信仰)”——不要像我一样。他能抓住权贵并且定罪么?原来做不到,现在依旧做不到...
帕德罗对胡安态度的转变,从不屑,到感激,再到怀疑,信任,最后到接受,其实也是源于自身对于社会和人的理解加深,他还是那个有信仰的青年人,但不再苛求每一个人都彻彻底底的干净,他也许理解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或主动或不得已的犯了些罪,但他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而是一个即有着光明又同样摆脱不了黑暗的——普通人。
其他人物关系线
整理一下三个罪犯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这个对于捋清故事线索很有帮助,
时间上讲,第一个受害者是单身妈妈阿黛拉,这个事情发生在77年,
第二个受害者是主动来报案的男子的女朋友贝阿特利斯,发生在78年,
第三个四个受害者是姐妹俩艾斯特雷亚和卡门,发生在80年;
还有一个被强暴但最后被救了的女孩算作第五个受害者
这几起案件都发生在集会前后,这样几个人失踪之后很久才会被发现。
除了奎尼和塞巴斯蒂安,还有一个农场主是奎尼的金主。根据片子内容,比较容易推测出金主跟第三第四个女孩发生了关系。而这五个人都与奎尼认识,同时受到看门人塞巴斯蒂安的蛊惑想要去港口城市工作生活。
个人认为奎尼和金主是一伙的,他们设计强暴未成年人,但是谋杀与他们无关。
很有可能这几个女性在旅馆和奎尼幽会的时候,被塞巴斯蒂安盯上了,本来本地的女性大都想离开这里,再加上被抛弃和强暴,加强了他们想要离开的欲望,而此时塞巴斯蒂安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轻信了他,并最终导致被塞巴斯蒂安软件,强暴和杀害。
之所以认为金主与谋杀无关,因为个人感觉杀人不符合他的利益。他为的是控制这些女孩以便性侵,即便是女孩要逃走,也应该是抓回来控制住,杀了目标很大,而且只能再换个人危险性更大,确实不明智。而相比之下,塞巴斯蒂安则更有杀人动机。
有人说第五个受害者差点被杀因为金主要被验血,所以金主怕了要杀人灭口,但剧情里介绍的显然不符合这个事实。监听电话里是女孩主动打给塞巴斯蒂安说要离开的,并不是塞巴斯蒂安联系的他,所以说金主授意杀人是说不通的。当然个人觉得女孩此时主动联系塞巴斯蒂安也不太和逻辑,这地方其实是为了最后一分钟营救和配合影片节奏的加速而加上去的情节。
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电影语言带来的氛围感
坦率讲,这部片子的故事方面是比较传统的,甚至不是那么出彩的。这片子出彩的点主要在两个,第一个就是对胡安这个角色的刻画,第二个就我下面要讲的,关于电影氛围的营造。
电影与电视剧的一大区别就是电视剧基本上只是做叙事,与电影相比,氛围的营造少之又少。这个片子如果只叙事,其实也会吸引人,但就变成了一部电视剧,没有了味道。
该片氛围营造主要靠几个方面。
镜头带来的意象感和氛围感,
首先,关于鸟的意象我前文已经写过了,这个是片子最重要的意象,不再赘述;第二影片在很多关键地方出现了俯瞰的大远景镜头。除了显而易见的开头沼泽地的大全景,还有比如在毒船上女人告诉胡安会死掉之后的那个船孤零零离岸的镜头;比如最后塞巴斯蒂安被杀死坠入水中的雨天沼泽地全景镜头,再比如最后两个人驱车离开沼泽地的镜头。这些镜头都有其氛围感,具体我就不用语言来描述了。除了之外还有一个镜头我觉得特别好,两个警探在发现井里的丝袜以后,驱车回家,在茫茫夜色中,孤零零在路边走着的女孩就像一个猎物,周围没有任何路灯,只有车灯打在女孩身上,车开过之后,红色的尾灯笼罩在女孩身上,那种不安全感立刻跃入人的脑海。而这一个镜头除了渲染了氛围,也预示了悲剧。下一场戏就是女孩的尸体被找到。
除了镜头语言之外,本片的声音设计和音乐也很扎实和得当。声音设计上有一个比较常用但是有有特点的音效经常使用,就是低频噪声,在室内场景,一旦出现危机加剧的时候,声音设计师就会加入一些低频噪声,比如,探访姐妹家里时,再比如,第一次探访旅馆时,都加入了低频噪声,但这个在一般的回放设备上可能听不出来,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就感觉明显。
这片子的音乐不是旋律化的音乐,而是氛围感很强的音乐,有点像音效了,近些年,在电影届,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是两个统一的趋势,音乐越来越融合到剧情中,被剧情拉着走而不是带着剧情走,这部片子可说是这样类型音乐的一个代表。
该片的音乐起到了情绪上分节的作用,如我上传的图所示,每一个下滑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音乐给情绪分节的地方。在每个相应的小节里,音乐使不同的场景保持情感上有起承转合。其实这类探案片,因为情节比较琐碎,很容易碎片化,用音乐在相对碎片化的情节统一起来,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做法。
一笔带过的摄影风格
可能我看的电影不算少了,所以不觉得这片子摄影很风格化。这片子基本上符合这类片子的一贯摄影风格,比如室内场景不论白天黑夜光比都较大,影调比较暗;室外场景夜里调子很暗,白天虽然常常是明调,但是因为沼泽的黄色加上饱和度调的比较低所以就显得很压抑,而且白天户外戏的光也比较硬。色彩上,整个片子的饱和度都比较低(除了开始的几处全景空镜),色彩上暗调偏蓝,明调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