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自然凉 | 温子仁优秀恐怖片推荐

夏日炎炎,心燥体热,何不看点恐怖片消消暑呢?但恐怖片千千万,不是所有都能起到如此功效,那种袒胸露乳的只会让你更加燥热不安。
在这里,我隆重推荐温子仁,我认为他的片子是消暑祛燥的不二良方,谁都和他没得比。
温子仁,又叫詹姆斯温,马来西亚华人,成长于澳洲,多年来一直在美国拍恐怖片。
他作品不多,仅有两部《招魂》、一部《死寂》、两部《潜伏》,以及两部《电锯惊魂》,但是每一部都在好莱坞恐怖片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他开创的电锯系列,是恐怖片绕不过去的丰碑,jigsaw的著名台词“let's play the game”在恐怖片领域就跟"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在科幻片里一样,是有如圭臬的金玉凉言。当然,恐怖片毕竟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爱好,真正让温子仁名声大噪的是《速度与激情7》,在华票房破20亿元人民币,不少中国人都认识了他。
但今天我不推荐《电锯》,我推荐《招魂》和《潜伏》,因为这两部片子足够阴森,祛暑效果好。
温导的恐怖片不靠华丽的特效、浮夸的表演和大面积的露肉,而是靠紧抓人心的镜头、音乐来营造阴森的氛围。
同样是鬼,西方导演镜头下的鬼很外向,大白天就披头散发出来吓人,而且他们分门别类,不同种类的鬼很少有走错片场(《林中小屋》除外)。而温导的鬼很含蓄,千呼万唤才出来吓一下你,平时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通灵人士才能有缘得见,普通老百姓往往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其他导演拍完就去吃牛排喝红酒睡大觉,而温子仁则仍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甚至跌入到影片的情境中去——据称拍《招魂》的时候他在片场遇到过诡异的事情。
招魂这种事情在天朝已经司空见怪,西南地区流传着很多可以和死人沟通的办法,比如跳大神,关神之类的,就算我家那样的东部靠海村子里都有,所以和大多数人相比,我不仅有过耳闻,甚至还有幸目睹过招魂的现场。正因如此,从小到大,林正英的僵尸片在我眼里都是渣渣,因为太假了。
而《招魂》和《潜伏》不一样,温导把通灵和驱鬼这件事情搞得很具体,比如用特制的录音机、摄像机检测环境,然后还要上报教会,得到主教准许才开始招魂。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你会觉得不是在看恐怖片,而是在看《走近科学》或者《人与自然》。
所以在这几部片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真实感,而且他们的招魂程序看上去很有可信度,把我小时候崇拜的那些神棍甩得远远的,所以我看完之后很满意,有种童年阴影一扫而空的快感。
事实上两部《招魂》都是根据1970年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第一部是罗德岛黑屋事件,第二部是恩菲尔德吵闹鬼事件。这两件事都有明确的书面记载,科学解释不了,警方无法结案,只能束之高阁。温导遵从了故事的真实性,无论是上述的检测手法,还是影片的镜头语言,都尽量生活化,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他弃用特效和血浆。
除此之外,温导的故事也讲的很棒,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部《潜伏》上。第一部的有些细节,比如男主角下楼到底遇到了什么,最后妻子到底在照片里看到了什么,温导都没有解释,而在第二部里,他又回过头来补充第一部的空白,严丝合缝,完美无缺,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上下部分别从两个人的视角展开剧情,像木榫一样契合。即使在同一部片子里,细节上的前后呼应也很多,所以整个片子很绵密,密不透风,喘不过气,初看平淡无奇,越到后面越来劲,由内而外的吓出一身冷汗。
最后说说温导出色的吓人手段,这是恐怖片的匠心所在,吓人也要吓出新意,像天朝的恐怖片那样,噪音从头响到尾,女主角颤抖着两坨肉四处跑——那就真的太恐怖了!
温导是怎么吓人的呢?通过一些人人都能经历的生活细节,比如捉迷藏,做梦,开门关门等,你不会和小伙伴去鸟不拉屎的山里或者海边野营(住的还是不知道谁留下来的破房子),不会去捷克斯洛伐克旅游的时候住App上找不到的风情酒店,但这几个片子里的事情,你几乎天天都在做,因为实在是太生活化了。以后当你上厕所的时候,请假想客厅有只鬼在沙发上看电视,当你吹头发的时候有只鬼在吊顶上探出脑袋看你,当你扫地的时候它在厨房拿头撞墙,当你睡着的时候有人拉你被子,而最应该担心的是衣橱,当你挑衣服的时候可能会伸出一只惨白的手来抓住你,然后你再自己配上本片的音乐,就能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了。
以上,我推荐:《招魂》和《潜伏》。《招魂》只能看第一部,第二部还在北美热映,把《魔兽》干趴下了,据说壮得像头牛的大汉都给吓得像小女生一样尖叫。《潜伏》有三部,但是第三部和温子仁没关系,不建议观看。
如果你看了这几个片子还觉得不够凉快,那么请继续观赏《死寂》,巩固一下避暑的效果。
微信:野评人
20160618 07:05
在这里,我隆重推荐温子仁,我认为他的片子是消暑祛燥的不二良方,谁都和他没得比。
温子仁,又叫詹姆斯温,马来西亚华人,成长于澳洲,多年来一直在美国拍恐怖片。
他作品不多,仅有两部《招魂》、一部《死寂》、两部《潜伏》,以及两部《电锯惊魂》,但是每一部都在好莱坞恐怖片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他开创的电锯系列,是恐怖片绕不过去的丰碑,jigsaw的著名台词“let's play the game”在恐怖片领域就跟"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在科幻片里一样,是有如圭臬的金玉凉言。当然,恐怖片毕竟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爱好,真正让温子仁名声大噪的是《速度与激情7》,在华票房破20亿元人民币,不少中国人都认识了他。
但今天我不推荐《电锯》,我推荐《招魂》和《潜伏》,因为这两部片子足够阴森,祛暑效果好。
温导的恐怖片不靠华丽的特效、浮夸的表演和大面积的露肉,而是靠紧抓人心的镜头、音乐来营造阴森的氛围。
同样是鬼,西方导演镜头下的鬼很外向,大白天就披头散发出来吓人,而且他们分门别类,不同种类的鬼很少有走错片场(《林中小屋》除外)。而温导的鬼很含蓄,千呼万唤才出来吓一下你,平时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通灵人士才能有缘得见,普通老百姓往往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其他导演拍完就去吃牛排喝红酒睡大觉,而温子仁则仍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甚至跌入到影片的情境中去——据称拍《招魂》的时候他在片场遇到过诡异的事情。
招魂这种事情在天朝已经司空见怪,西南地区流传着很多可以和死人沟通的办法,比如跳大神,关神之类的,就算我家那样的东部靠海村子里都有,所以和大多数人相比,我不仅有过耳闻,甚至还有幸目睹过招魂的现场。正因如此,从小到大,林正英的僵尸片在我眼里都是渣渣,因为太假了。
而《招魂》和《潜伏》不一样,温导把通灵和驱鬼这件事情搞得很具体,比如用特制的录音机、摄像机检测环境,然后还要上报教会,得到主教准许才开始招魂。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你会觉得不是在看恐怖片,而是在看《走近科学》或者《人与自然》。
所以在这几部片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真实感,而且他们的招魂程序看上去很有可信度,把我小时候崇拜的那些神棍甩得远远的,所以我看完之后很满意,有种童年阴影一扫而空的快感。
事实上两部《招魂》都是根据1970年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第一部是罗德岛黑屋事件,第二部是恩菲尔德吵闹鬼事件。这两件事都有明确的书面记载,科学解释不了,警方无法结案,只能束之高阁。温导遵从了故事的真实性,无论是上述的检测手法,还是影片的镜头语言,都尽量生活化,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他弃用特效和血浆。
除此之外,温导的故事也讲的很棒,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部《潜伏》上。第一部的有些细节,比如男主角下楼到底遇到了什么,最后妻子到底在照片里看到了什么,温导都没有解释,而在第二部里,他又回过头来补充第一部的空白,严丝合缝,完美无缺,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上下部分别从两个人的视角展开剧情,像木榫一样契合。即使在同一部片子里,细节上的前后呼应也很多,所以整个片子很绵密,密不透风,喘不过气,初看平淡无奇,越到后面越来劲,由内而外的吓出一身冷汗。
最后说说温导出色的吓人手段,这是恐怖片的匠心所在,吓人也要吓出新意,像天朝的恐怖片那样,噪音从头响到尾,女主角颤抖着两坨肉四处跑——那就真的太恐怖了!
温导是怎么吓人的呢?通过一些人人都能经历的生活细节,比如捉迷藏,做梦,开门关门等,你不会和小伙伴去鸟不拉屎的山里或者海边野营(住的还是不知道谁留下来的破房子),不会去捷克斯洛伐克旅游的时候住App上找不到的风情酒店,但这几个片子里的事情,你几乎天天都在做,因为实在是太生活化了。以后当你上厕所的时候,请假想客厅有只鬼在沙发上看电视,当你吹头发的时候有只鬼在吊顶上探出脑袋看你,当你扫地的时候它在厨房拿头撞墙,当你睡着的时候有人拉你被子,而最应该担心的是衣橱,当你挑衣服的时候可能会伸出一只惨白的手来抓住你,然后你再自己配上本片的音乐,就能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了。
以上,我推荐:《招魂》和《潜伏》。《招魂》只能看第一部,第二部还在北美热映,把《魔兽》干趴下了,据说壮得像头牛的大汉都给吓得像小女生一样尖叫。《潜伏》有三部,但是第三部和温子仁没关系,不建议观看。
如果你看了这几个片子还觉得不够凉快,那么请继续观赏《死寂》,巩固一下避暑的效果。
微信:野评人
20160618 07:05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