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传奇,是寓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监狱。恶的惩戒之所。然而是否存在绝对的恶?是否存在无条件的爱?是否存在绝对的救赎?需要救赎的是恶还是我们本身? OZ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相反,它把问题一个一个抛出来引人自问。翡翠城这个高度自由,能开公司能看电视还能传教的监区,恰是在提醒我们:监狱里有"生活"?不不不。为什么持续了五季的旁白的絮絮叨叨,到了最终季终于换成了让死过的人统统跳出来开talk show?他们口气嘲弄、不屑,或是"愤怒的点化",如此大费周章制造大量"出戏",甚至还曾让阿戴比斯亲耳听到了"旁白",指向只有一个——告诉你这是戏,也不是戏,所有看戏人也在一出大戏当中——我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座监狱。全剧终于一部麦克白,让这层指向愈加明显——人生如戏,一步一步作死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爱能救赎我们吗?爱必定生出了占有与控制,于是瑞恩的爱让他杀戮,最终作死了弟弟;凯勒的爱让他剥夺了比彻的自由,听到自己的用心被比彻否定之后不惜设计自杀嫁祸比彻,但求同归于尽。占有欲和控制欲无关他人,是根源于自己的问题,却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然而爱本身即是如此,放得容易只是爱没那么深而已。没有那些痛彻心扉伤筋动骨,爱就不能称之为爱,也匹配不上它带来的那些快乐和冲击。然而OZ告诉我们,爱不是救赎,爱的终点是毁灭,或者自毁。
宗教能救赎我们吗?神父可以为自己布道成效不如一个阶下囚牧师而心怀怨恨,修女会因为自己被勾引动摇而心生脱离身份之念,萨伊德作为伊斯兰教精神领袖,最后发现自己大多数时候的作为是在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宗教的苍白无力被刻画得再明显不过,他带不来救赎,他只是让你更清晰地发现自己那深植人性深处的弱点,然后穷尽一生与之斗争——而这是所有人最终的大命题。当那个囚徒牧师烧伤卧床时"显露神迹"离奇消失,神父的失望与困惑令人发笑——真神降临有眼不识,那自己和自己的传教又有什么用?然而这神迹也是假的,牧师只是被人砌在了墙里,化成了白骨。双重的反讽昭示了宗教大多时候不过是在自我安慰和麻醉而已,这和屡禁不止的tits有什么两样?而精神麻醉,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没有爱与宗教,这个世界展眼看,墙内墙外均非乐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深火热。也许是我想多,OZ,是一部细思恐极的剧。
另,最喜欢的角色是那个嫁去伦敦的女警和凯勒。女警的性格我很喜欢,三观坚定做事果断。而凯勒是个暗黑童话里的王子,他是这部剧里最最最不现实的一个角色。
爱能救赎我们吗?爱必定生出了占有与控制,于是瑞恩的爱让他杀戮,最终作死了弟弟;凯勒的爱让他剥夺了比彻的自由,听到自己的用心被比彻否定之后不惜设计自杀嫁祸比彻,但求同归于尽。占有欲和控制欲无关他人,是根源于自己的问题,却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然而爱本身即是如此,放得容易只是爱没那么深而已。没有那些痛彻心扉伤筋动骨,爱就不能称之为爱,也匹配不上它带来的那些快乐和冲击。然而OZ告诉我们,爱不是救赎,爱的终点是毁灭,或者自毁。
宗教能救赎我们吗?神父可以为自己布道成效不如一个阶下囚牧师而心怀怨恨,修女会因为自己被勾引动摇而心生脱离身份之念,萨伊德作为伊斯兰教精神领袖,最后发现自己大多数时候的作为是在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宗教的苍白无力被刻画得再明显不过,他带不来救赎,他只是让你更清晰地发现自己那深植人性深处的弱点,然后穷尽一生与之斗争——而这是所有人最终的大命题。当那个囚徒牧师烧伤卧床时"显露神迹"离奇消失,神父的失望与困惑令人发笑——真神降临有眼不识,那自己和自己的传教又有什么用?然而这神迹也是假的,牧师只是被人砌在了墙里,化成了白骨。双重的反讽昭示了宗教大多时候不过是在自我安慰和麻醉而已,这和屡禁不止的tits有什么两样?而精神麻醉,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没有爱与宗教,这个世界展眼看,墙内墙外均非乐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深火热。也许是我想多,OZ,是一部细思恐极的剧。
另,最喜欢的角色是那个嫁去伦敦的女警和凯勒。女警的性格我很喜欢,三观坚定做事果断。而凯勒是个暗黑童话里的王子,他是这部剧里最最最不现实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