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根源
初看完劇本時,我對編劇說,它讓我想起了《情書》。他笑了,“我也喜歡情書。”
它婉婉道來了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有懷念,有忘記;而讓觀眾感覺到的,更是時間。
轉眼十多載,初戀的同班同學已是枕邊人,可是大家卻不再活在此刻。彭盛華記錯的,全是當年的鳳芝;而余鳳芝丟掉的,一個瞬間突然可以全部活過來。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Or
He remembers, she forgets?
他們到底忘記了什麼?
蘇博文
我很喜歡蘇博文這個角色。乾淨、靦腆,又才華橫溢,像極了年少時會暗戀的隔壁班少年。何況他還有個很酷的夢想──開飛機。在我這裡,他已經比稱號“手工王”的彭盛華加了不少分。
這樣的美好形象,再加上他的悲慘後續,更令他變得讓人念念不忘。
我們會忍不住和鳳芝一樣幻想──如果當年我撿起的是他的紙飛機,看到了他那場為我準備的飛翔,一切會不會不一樣?也許他就能順利成為飛行員,我就能順利去環遊世界,我們都開心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等等,不對,快樂、夢想,也都曾是彭盛華身上所有的東西啊,為什麼我們還是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是沒選蘇博文的原因嗎?
夢想
很想找個另外的詞來替換夢想,畢竟現在這個詞跟文青一樣變得面目模糊了。是不是導演/彭盛華應該和我的感受一樣,才會把夢想換成夢遺= =
這是片中最直觀的一層,他們忘記了夢想。
可能還沒有到忘記的程度,想要環遊世界的鳳芝做了導遊,愛好設計的彭盛華做了地產開發,他們都還和自己曾經的夢想沾上了邊。比起《陽光姐妹淘》里的選秀女皇之夢VS現實中成為妓女,本片溫和太多了。它給你一種假象,也是我們在社會中最常見的假想:好像沒有跟我開始想的差很多嘛!現實就是如此啦,安於現狀吧!
我想做正義的記者,後來成了媒體廣告部的一把手;我想做NBA籃球明星,後來成了社區中年籃球隊的主力。誠然,妥協作為一種選擇沒什麼不對。像蘇博文那樣決不妥協,結果直從高空摔下的前景只讓看到的人徒添唏噓。
可是,回想起來,不免又遺憾起來,“差一點……我也可以飛。”
夢
片中有一座“玫瑰園”,沒有得到很大篇幅地展現,僅作為彭盛華的精彩作品匆匆而過。
然而,從這座“玫瑰園”,我們才可真的窺探導演想講的是什麼。
1989年,港督衛奕信公佈興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基建計劃。這個計劃當中,包括了於大嶼山赤鱲角興建全新的香港國際機場,以取代舊啓德機場;亦包括機場鐵路;連接大嶼山、馬灣、青衣到市區的青嶼幹線、青馬大橋及三號幹線等等。
這個計劃,被世人稱作“玫瑰園計劃(Rose Garden Project)”,寓意著香港燦爛美好的前景展望。在片中,那座手工做的“玫瑰園”,基本遵照了玫瑰園計劃的內容,也是造的機場、青馬大橋等建築。
那是香港人的夢。也是彭盛華那一代年輕時的夢。
“玫瑰園計劃”中的工程如今已經成為服務香港人最重要的基建設施,完全可以說它是一次成功的計劃。
計劃成功了,就好像彭盛華和余鳳芝還是作為夫妻一路走到了現在。但是夢呢?幸福呢?忘了嗎?
有幸跟隨了這部電影的部份創作,看到它一路從《愛的根源》改名到《差一點我們會飛》,再到《哪一天我們會飛》。而這個過程又折射出了主創們在創作中對這部電影表達之物的不斷轉變。一個敘述語態,一個充斥遺憾,到最後變成了帶著問號,卻又蘊含希望。
隕石旁的天際,是我的家園。
漆黑的天際,是我的根源。
PS
戲中的小女主角“少女余鳳芝”蘇麗珊憑藉本片入圍了台灣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我向她祝賀,她羞怯地問,“老實講,我演得怎麼樣?”得了提名卻立馬就質疑自己,年輕的她這種真實的懵懂和迷惘,實在是太可愛了──這就是少女時代的余鳳芝呀!導演選角功力真好。
導演黃修平謙遜、真誠,亦有思想,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香港新導演。憑藉上部《狂舞派》,在城中他已然成為新青年的精神代表。受追捧程度超乎想像。
這便是他們希冀的玫瑰園嗎?
“到最後變成了帶著問號,卻又蘊含希望。”
它婉婉道來了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有懷念,有忘記;而讓觀眾感覺到的,更是時間。
轉眼十多載,初戀的同班同學已是枕邊人,可是大家卻不再活在此刻。彭盛華記錯的,全是當年的鳳芝;而余鳳芝丟掉的,一個瞬間突然可以全部活過來。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Or
He remembers, she forgets?
他們到底忘記了什麼?
蘇博文
我很喜歡蘇博文這個角色。乾淨、靦腆,又才華橫溢,像極了年少時會暗戀的隔壁班少年。何況他還有個很酷的夢想──開飛機。在我這裡,他已經比稱號“手工王”的彭盛華加了不少分。
這樣的美好形象,再加上他的悲慘後續,更令他變得讓人念念不忘。
我們會忍不住和鳳芝一樣幻想──如果當年我撿起的是他的紙飛機,看到了他那場為我準備的飛翔,一切會不會不一樣?也許他就能順利成為飛行員,我就能順利去環遊世界,我們都開心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等等,不對,快樂、夢想,也都曾是彭盛華身上所有的東西啊,為什麼我們還是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是沒選蘇博文的原因嗎?
夢想
很想找個另外的詞來替換夢想,畢竟現在這個詞跟文青一樣變得面目模糊了。是不是導演/彭盛華應該和我的感受一樣,才會把夢想換成夢遺= =
這是片中最直觀的一層,他們忘記了夢想。
可能還沒有到忘記的程度,想要環遊世界的鳳芝做了導遊,愛好設計的彭盛華做了地產開發,他們都還和自己曾經的夢想沾上了邊。比起《陽光姐妹淘》里的選秀女皇之夢VS現實中成為妓女,本片溫和太多了。它給你一種假象,也是我們在社會中最常見的假想:好像沒有跟我開始想的差很多嘛!現實就是如此啦,安於現狀吧!
我想做正義的記者,後來成了媒體廣告部的一把手;我想做NBA籃球明星,後來成了社區中年籃球隊的主力。誠然,妥協作為一種選擇沒什麼不對。像蘇博文那樣決不妥協,結果直從高空摔下的前景只讓看到的人徒添唏噓。
可是,回想起來,不免又遺憾起來,“差一點……我也可以飛。”
夢
片中有一座“玫瑰園”,沒有得到很大篇幅地展現,僅作為彭盛華的精彩作品匆匆而過。
然而,從這座“玫瑰園”,我們才可真的窺探導演想講的是什麼。
1989年,港督衛奕信公佈興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基建計劃。這個計劃當中,包括了於大嶼山赤鱲角興建全新的香港國際機場,以取代舊啓德機場;亦包括機場鐵路;連接大嶼山、馬灣、青衣到市區的青嶼幹線、青馬大橋及三號幹線等等。
這個計劃,被世人稱作“玫瑰園計劃(Rose Garden Project)”,寓意著香港燦爛美好的前景展望。在片中,那座手工做的“玫瑰園”,基本遵照了玫瑰園計劃的內容,也是造的機場、青馬大橋等建築。
那是香港人的夢。也是彭盛華那一代年輕時的夢。
“玫瑰園計劃”中的工程如今已經成為服務香港人最重要的基建設施,完全可以說它是一次成功的計劃。
計劃成功了,就好像彭盛華和余鳳芝還是作為夫妻一路走到了現在。但是夢呢?幸福呢?忘了嗎?
有幸跟隨了這部電影的部份創作,看到它一路從《愛的根源》改名到《差一點我們會飛》,再到《哪一天我們會飛》。而這個過程又折射出了主創們在創作中對這部電影表達之物的不斷轉變。一個敘述語態,一個充斥遺憾,到最後變成了帶著問號,卻又蘊含希望。
隕石旁的天際,是我的家園。
漆黑的天際,是我的根源。
PS
戲中的小女主角“少女余鳳芝”蘇麗珊憑藉本片入圍了台灣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我向她祝賀,她羞怯地問,“老實講,我演得怎麼樣?”得了提名卻立馬就質疑自己,年輕的她這種真實的懵懂和迷惘,實在是太可愛了──這就是少女時代的余鳳芝呀!導演選角功力真好。
導演黃修平謙遜、真誠,亦有思想,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香港新導演。憑藉上部《狂舞派》,在城中他已然成為新青年的精神代表。受追捧程度超乎想像。
這便是他們希冀的玫瑰園嗎?
“到最後變成了帶著問號,卻又蘊含希望。”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