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ga形状的困窘
森山未来演的男屌丝可以说是衰出新高度。某种程度上说是背离传统。屌丝男主常有的心灵美、正能量几乎销声匿迹。完完全全灰头土脸、猥琐龌龊的底层体力劳动者。
家庭变故、辍学打工、郁郁不得志,使得北町异常的敏感、缺乏安全感,因此渴望朋友、性伴侣与认可、尊重,并且都需要用占有、服从、忠诚为保障。多少有点“民工版手撕鸡”的意思。(《最后的朋友》)他喜欢康子,是想马上进入男女朋友关系,以性关系、占有肉体来确保确定关系和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满足。他喜欢和日下部交朋友,要求对方在自己预想的框架内行动,熟识后的谎言、疏远,对北町来说是对北町本身的否定,是彻彻底底的无。工作上,勤勤恳恳成为仓管,又因为工友的受伤,害怕失去现有的,转而回去做搬运。对Tenga大叔的梦想也是冷嘲热讽。
长期的压力与困窘,让北町心里不知不觉只容得下自我。流氓无赖痞子气。性、酒、书成为负面情绪的排泄口,也是一种个人臆想里自我满足战胜别人的手段。个人规则下的释放与高潮,大概和村上所说“过单身生活的人往往会在无意中掌握很多种能力,否则便无法将生命延续下去”有点像。这是北町的咒语。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报复社会,没有自暴自弃,很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要生活如意,身边的人要照自己的逻辑规则活动。
北町的故事有浓重的家庭影响。但谁又不在外因下生活呢?好也罢,坏也罢,就是这样了。有可以改变的,也有无法改变的。这是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最大的无常。人生最大的失望也常常躲藏在里面了。
说到题目既有莫名想到《我的奶酪形状的贫穷》,也是看到Tenga大叔(《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的突发奇想。脑洞一开,用在这里也是无心插柳的适合。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北町很容易常常陷入到自我满足自我高潮的状态。和康子说上话,做朋友,和日下部谈天说地,赖掉房租,死皮赖脸地借到钱在他自己的运算规则后面,都指向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尽管现实中无甚关系。但高潮过后,幻想被现实撞破,就是汹涌的空虚、寂寞与无奈。
作为一个成名作家的自传,屌丝逆袭当然有励志性。但作为一个文本自身,却让我感到几乎窒息的绝望。Tenga大叔一步步扎实的跋涉固然是一丝光明,但北町呢?敏感多疑无赖不安定暴躁。“悲剧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海明威的才华。不知道原著的结尾是怎样,但电影只有一个逼仄房间里奋笔疾书的背影,像目送一辆破旧年久失修的列车远去。增加了灰蒙蒙的色彩。前面是悬崖失乐园,中途是出轨失事还是顺利到达,都是不得而知的事。不是每一段混乱的人生都孕育着一个雷蒙德·卡佛,即使辉煌,也可能是一个杰克·伦敦式结局。但多数人,恐怕总归是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挣扎过后鼻青脸肿,嘟嘟囔囔地就着Tenga形状的困窘过完一生。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