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难怕远怕扑空
上经济史的时候老师讲撒切尔和80年代英国的罢工,撒切尔在让工人失业一年后又复工好像是撒切尔的胜利。现在看来当时英国社会这种政治上的博弈算是双赢——就像苏格兰闹独立那样,提醒自己的存在,让政府闹心一会,但的确是双赢的——只不过矿工们的生活会艰难一段。那时候另外一位老师讲到香港的战中运动,典型的伯克式的对激进的港人不屑一顾,老人家教训年轻人的那种典型的图样图森破地一通评论。是非常尊敬的老师,可是还是觉得在一个笼子里的人为何去嘲笑另一些渴望自由的人。他们所寻求的,说到底我们一样需要。
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gay pride会和工人们的罢工联系在一起的。看过一些类似的电影,话题也大多类似,比如秘密被发现时的困扰,比如面对自己的那种不堪,比如来自偏见的穷追猛打,比如hiv对这个群体阴魂不散地笼罩(当然,现在与影片当时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异性恋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同性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维持偏见)。《米尔克》里Milk的种种努力非常感人,最后的被枪击让他成为一个平权运动上的标识。但这只是gay group内部的争取。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它讲的重点不再只是基佬,还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为了同样的权利而达成理解的故事——或者说是两个少数派,弱势群体如何建立起尊严和理解的故事。
这样的主题是昂扬的动人的,令人难以抗拒。是直是弯甚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或许换句话,是不管是否理解,但至少都能将对方当做一个自然存在的人而非异类。不因为对方是少数而欺凌别人,不因为自己是少数而对世界带着过多的恨意。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一种善意,也值得珍惜。
“人人都怕难怕远,怕扑空。全球得我未死心,没有放松。”这句《奇洛里维斯回信》里的歌词挺恰当。电影里那群可爱的人也就是用一点点的耐心来改变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吧。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喜欢Johnathan跳舞的那段,非常美好,个个都眼神明亮,个个都在发光。
也喜欢Joe胆怯羞涩的样子,好像在他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有一段是工会和L&G群体合作被曝光后,Mark他们的住所被人投掷进烟雾弹和爆竹,惊恐万分和无比沮丧的状况里,Mark把一地的狼狈往外扫时,突然眼神明亮,他发现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以利用这提高知名度。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也非常聪明,甚至会想这样的人,如果不是gay,在当时的状况下,应该会发展更好吧。或许就不会在最后染了HIV匆匆消失了吧。或许,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吧。
另外一段是Joe的父母发现他是gay之后,那个长镜头,父亲的责备的声音,然后扫过Joe的照片,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可能对于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会鼻酸一会。家庭意味着正常的生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一种归宿。身为gay,是个异类,怎么能有归宿呢。没有归宿就是孤独的,而孤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艰难,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怎么能和别人不一样呢,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如此的反问于发问的人和听者都太残忍。三十年后的今日仍然是一个问题,而在当时,应该更难得到宽容吧。
可是,到底做错了什么呢。需要宽容。
应该会有这样的问题吧。
同性恋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们为什么这么得瑟,还要玩政治?你们难道不羞愧吗?不觉得丢脸吗?
工人们为什么要罢工?你们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吗?国家难道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吗?你们不觉得你们在阻碍国家的发展吗?惭愧吗?你们惭愧吗?
电影告诉我们,弱势的人们总会找到一种方式,也应该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被理解。或许正是社会上这样一种压迫的力量,把工人们和基佬们集合在一起吧。
我知道电影只是电影,即便轻松愉快的段落这么多,即使结尾有些皆大欢喜的胜利意味,但现实里一定还有更多的苦涩被他们品尝过。
可是多希望,这样一部欢乐的,有尊严的电影能够带来一些什么改变。
最小的改变也好。真的,哪怕再小的改变也好。
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gay pride会和工人们的罢工联系在一起的。看过一些类似的电影,话题也大多类似,比如秘密被发现时的困扰,比如面对自己的那种不堪,比如来自偏见的穷追猛打,比如hiv对这个群体阴魂不散地笼罩(当然,现在与影片当时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异性恋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同性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维持偏见)。《米尔克》里Milk的种种努力非常感人,最后的被枪击让他成为一个平权运动上的标识。但这只是gay group内部的争取。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它讲的重点不再只是基佬,还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为了同样的权利而达成理解的故事——或者说是两个少数派,弱势群体如何建立起尊严和理解的故事。
这样的主题是昂扬的动人的,令人难以抗拒。是直是弯甚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或许换句话,是不管是否理解,但至少都能将对方当做一个自然存在的人而非异类。不因为对方是少数而欺凌别人,不因为自己是少数而对世界带着过多的恨意。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一种善意,也值得珍惜。
“人人都怕难怕远,怕扑空。全球得我未死心,没有放松。”这句《奇洛里维斯回信》里的歌词挺恰当。电影里那群可爱的人也就是用一点点的耐心来改变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吧。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喜欢Johnathan跳舞的那段,非常美好,个个都眼神明亮,个个都在发光。
也喜欢Joe胆怯羞涩的样子,好像在他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有一段是工会和L&G群体合作被曝光后,Mark他们的住所被人投掷进烟雾弹和爆竹,惊恐万分和无比沮丧的状况里,Mark把一地的狼狈往外扫时,突然眼神明亮,他发现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以利用这提高知名度。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也非常聪明,甚至会想这样的人,如果不是gay,在当时的状况下,应该会发展更好吧。或许就不会在最后染了HIV匆匆消失了吧。或许,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吧。
另外一段是Joe的父母发现他是gay之后,那个长镜头,父亲的责备的声音,然后扫过Joe的照片,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可能对于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会鼻酸一会。家庭意味着正常的生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一种归宿。身为gay,是个异类,怎么能有归宿呢。没有归宿就是孤独的,而孤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艰难,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怎么能和别人不一样呢,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如此的反问于发问的人和听者都太残忍。三十年后的今日仍然是一个问题,而在当时,应该更难得到宽容吧。
可是,到底做错了什么呢。需要宽容。
应该会有这样的问题吧。
同性恋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们为什么这么得瑟,还要玩政治?你们难道不羞愧吗?不觉得丢脸吗?
工人们为什么要罢工?你们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吗?国家难道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吗?你们不觉得你们在阻碍国家的发展吗?惭愧吗?你们惭愧吗?
电影告诉我们,弱势的人们总会找到一种方式,也应该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被理解。或许正是社会上这样一种压迫的力量,把工人们和基佬们集合在一起吧。
我知道电影只是电影,即便轻松愉快的段落这么多,即使结尾有些皆大欢喜的胜利意味,但现实里一定还有更多的苦涩被他们品尝过。
可是多希望,这样一部欢乐的,有尊严的电影能够带来一些什么改变。
最小的改变也好。真的,哪怕再小的改变也好。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