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政治和意识形态
影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把支离破碎的符号性元素通过蒙太奇使其合理的组接在一起。经典的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是以角色为中心而展开叙事的电影,这些角色或多或少是一些不变的,观众熟知的和心理上连贯的个体,而且角色的行为界定清晰,目标明显。虽然说,影片的推动主要依靠的是情节,但是角色在整个情节中处于中心位置,而且是角色推动了事件的展开。在《极度恐慌》这部电影中,从达斯汀霍夫曼到摩根弗里曼再到凯文史派西,可以说是大腕云集。作为工业流水线的产品,这部影片用精致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贯穿整个叙事过程的是是角色为了实现自我目标或者实现普世价值而进行抗争。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战争阻挡他们前进的人,克服相关的困境,并且超越自身意识形态局限。这类叙事方式可以说是好莱坞既定的一种方式,整部电影各个环节的分工十分明确,就连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虽然,整部电影的结果不难猜想到,但是精彩之处依然可以得到肯定。
病毒:沃尔夫冈·彼德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导演,在病毒的设置上可以说是节省了很大一笔预算。和怪兽,灾难片相比,病毒作为剧情开展的诱因,其自身的特点十分明显。因为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总是以抽象的模式存在于图片和各项报告之中,不仅让病毒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感,而且还能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大多数电影在营造恐慌的气氛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突变”来烘托气氛。但是,“突变”在很多时候带来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很少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极度恐慌》选择病毒作为“突变”的因子,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能够营造出一种未知的恐怖感/
政治:我一直不喜欢把电影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电影就是电影,它具有的时代背景未必一定要是政治背景。然而,在《极度恐慌》这部电影中,导演毫不避讳的描述了政治黑幕。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政府做出什么样的原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这一点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如此。对于导演来说,电影就是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一切都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位导演都不会毫无目的的拍摄一部电影,不管是为了展现自我性格还是为了宣扬普世价值,一部电影就是一个观点。
纵观好莱坞的电影,生化危机,病毒肆虐,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机器人反攻等等话题都是很热衷的题材,这种类型的片子不管拍的有多烂,票房依然屡试不爽。但是,这里不得不说就是为什么这类电影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
对未知的恐惧,可以这么说,人内心的恐惧来源于潜意识对人体的保护,对于未知的事物,由于缺乏认知的能力就会认为未知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恐惧感的出现,是为了保证自身不去主动接触未知事物,从而达到一种情绪上的平衡。生化危机,病毒肆虐,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机器人反攻这类型的电影就是利用了观众对未知的恐惧,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双重压迫,从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觉刺激。
对预言的渴望,末日预言是人类预言的起源,但是大多数预言都没办法考证,只能作为平时的谈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就不需要预言。托勒夫认为,在工业文明异常发达的时代,社会的不确定因素会逐渐增多,预言的实现与否有时候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的潜意识中希望智者对未来做出某种假设。在特定类型的电影中,导演就是“智者”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便是自己拍摄的影片。
对娱乐性的追求,电影最初的诞生仅仅是因为娱乐,随着电影技术的革新,电影才具备了艺术的特点,但是,究其本质来说,并没有改变。但凡是好莱坞比较经典的影片都会进入一个框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所有任务结束,而这个模式最符合的是大英雄主义电影。在《极度恐慌》这部电影中,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角色通过空间的移动提供了一种叙事的连续感,不管是在戏剧情节上,还是在固有的逻辑上都给人一种紧凑连贯,一气呵成的感觉。
本片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落入俗套,对霍夫曼的大英雄角色着墨太多,导致其他的角色在影片中的意义被削弱,虽然符合了传统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但是缺乏创意,导致整部电影的惊悚之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
病毒:沃尔夫冈·彼德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导演,在病毒的设置上可以说是节省了很大一笔预算。和怪兽,灾难片相比,病毒作为剧情开展的诱因,其自身的特点十分明显。因为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总是以抽象的模式存在于图片和各项报告之中,不仅让病毒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感,而且还能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大多数电影在营造恐慌的气氛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突变”来烘托气氛。但是,“突变”在很多时候带来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很少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极度恐慌》选择病毒作为“突变”的因子,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能够营造出一种未知的恐怖感/
政治:我一直不喜欢把电影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电影就是电影,它具有的时代背景未必一定要是政治背景。然而,在《极度恐慌》这部电影中,导演毫不避讳的描述了政治黑幕。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政府做出什么样的原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这一点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如此。对于导演来说,电影就是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一切都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位导演都不会毫无目的的拍摄一部电影,不管是为了展现自我性格还是为了宣扬普世价值,一部电影就是一个观点。
纵观好莱坞的电影,生化危机,病毒肆虐,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机器人反攻等等话题都是很热衷的题材,这种类型的片子不管拍的有多烂,票房依然屡试不爽。但是,这里不得不说就是为什么这类电影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
对未知的恐惧,可以这么说,人内心的恐惧来源于潜意识对人体的保护,对于未知的事物,由于缺乏认知的能力就会认为未知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恐惧感的出现,是为了保证自身不去主动接触未知事物,从而达到一种情绪上的平衡。生化危机,病毒肆虐,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机器人反攻这类型的电影就是利用了观众对未知的恐惧,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双重压迫,从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觉刺激。
对预言的渴望,末日预言是人类预言的起源,但是大多数预言都没办法考证,只能作为平时的谈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就不需要预言。托勒夫认为,在工业文明异常发达的时代,社会的不确定因素会逐渐增多,预言的实现与否有时候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的潜意识中希望智者对未来做出某种假设。在特定类型的电影中,导演就是“智者”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便是自己拍摄的影片。
对娱乐性的追求,电影最初的诞生仅仅是因为娱乐,随着电影技术的革新,电影才具备了艺术的特点,但是,究其本质来说,并没有改变。但凡是好莱坞比较经典的影片都会进入一个框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所有任务结束,而这个模式最符合的是大英雄主义电影。在《极度恐慌》这部电影中,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角色通过空间的移动提供了一种叙事的连续感,不管是在戏剧情节上,还是在固有的逻辑上都给人一种紧凑连贯,一气呵成的感觉。
本片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落入俗套,对霍夫曼的大英雄角色着墨太多,导致其他的角色在影片中的意义被削弱,虽然符合了传统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但是缺乏创意,导致整部电影的惊悚之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