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即意义

在卢米埃看完《千锤百炼》南京站的首映,到家已经是接近11点钟,然而脑海中的思绪还是促使自己打开电脑,写下一点东西。这些零碎的文字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评,充其量只能是一位艺术电影爱好者的观后感,供跟各位朋友交流。
影片技术层面的优点当然无需多言,导演的剪辑能力和镜头调度能力都是一流的,硬是把一部纪录片拍出了剧情片那样跌宕起伏的效果,在大陆导演的纪录片作品中,好看程度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我想到的只有徐童导演的《算命》。在看片之前,我对拳击毫无兴趣,如果不是因为对后窗品质的认可,这样一部电影我是绝对不可能来看的。而看完全片,我对拳击、对竞技体育却有了很多全新的认识,这要感谢编创人员对我固有观念的全面更新。
偏远小城普通人的梦想是这部电影宣传时的卖点,也是影片最为打动观众的地方;然而我最为关注的,却是影片所折射出的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里的种种价值观和信仰。就拿影片中的三位主角齐漠祥、缪云飞、何宗礼来说,拳击对于他们的意义各不相同。在表现欲充足、性格要强的缪云飞眼中,拳击能够带来的是万众瞩目的舞台感和虚荣感,是冠军带来的关注目光和交口称赞;而性格相对内敛、不够自信的何宗礼最看重的,则是拳击为自己带来的出路——进县队、进省队、进国家队,拿冠军,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和依靠。这样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使得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何宗礼虽然历经失败,但仍然选择在省队里继续锻炼、坚持;而缪云飞则选择退出省队,试图走职业道路。驱使缪云飞走职业道路的,仅仅是精神层面的荣耀感和虚荣感;因而在温饱问题尚得不到解决,家庭的经济压力出现的时候,他只能选择放弃拳击,远赴他乡打工求生。这样的选择虽然让人觉得可惜,却完全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规律。
而对于齐漠祥来说,拳击意味着自己有一份赖以为生的工作(拳击教练),意味着自己所拥有的最大社会资本(作为前全国亚军广为会理县各界所尊敬),意味着有一群视自己为偶像的学生,然而这些都不是拳击之于他的最大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说,“拳击不是野蛮人的活动”,“拳击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磨练人意志品质的运动”,也就是说,在他的眼里,拳击已经上升到信仰层面,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正基于此,离开拳击场多年的他一直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那就是拿到象征最高荣誉的金腰带。这个心结给他带来的迷失,反映在影片里,就是他多次跟搭档出现在会理的古寺里,求佛论道。很明显,齐漠祥不是一个佛教徒,他对佛的需求完全基于一种工具理性,因而佛祖也不可能给他带来真正的解脱和释怀,这就是他一次次求佛,却一次次失望的原因。在这种状态下,当世界拳击争霸赛的机会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自然不会错过。
从表面上来看,齐漠祥输掉了比赛,他的心结理应仍然无法解开,但从见面会上齐漠祥平和、安宁的面容中可以看出,那次比赛的全力拼搏已经让他找回了信仰。重要的不是比赛的输或赢,而是重新走在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活的轨迹上。即使今后的比赛里,他仍然遭遇失败,但从这一次次的拼搏和奋斗中,他人生的意义已经得以实现。正如那个不断推石上岸的西西弗斯,他看似永远停留在原地,所有的努力都化为虚无,然而这种到达顶点的希望和信念恰恰永远存在,有了这样的信念,所有虚无也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意义。
以这样的文字纪念今年观看的最后一部后窗放映的电影。晚安!
影片技术层面的优点当然无需多言,导演的剪辑能力和镜头调度能力都是一流的,硬是把一部纪录片拍出了剧情片那样跌宕起伏的效果,在大陆导演的纪录片作品中,好看程度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我想到的只有徐童导演的《算命》。在看片之前,我对拳击毫无兴趣,如果不是因为对后窗品质的认可,这样一部电影我是绝对不可能来看的。而看完全片,我对拳击、对竞技体育却有了很多全新的认识,这要感谢编创人员对我固有观念的全面更新。
偏远小城普通人的梦想是这部电影宣传时的卖点,也是影片最为打动观众的地方;然而我最为关注的,却是影片所折射出的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里的种种价值观和信仰。就拿影片中的三位主角齐漠祥、缪云飞、何宗礼来说,拳击对于他们的意义各不相同。在表现欲充足、性格要强的缪云飞眼中,拳击能够带来的是万众瞩目的舞台感和虚荣感,是冠军带来的关注目光和交口称赞;而性格相对内敛、不够自信的何宗礼最看重的,则是拳击为自己带来的出路——进县队、进省队、进国家队,拿冠军,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和依靠。这样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使得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何宗礼虽然历经失败,但仍然选择在省队里继续锻炼、坚持;而缪云飞则选择退出省队,试图走职业道路。驱使缪云飞走职业道路的,仅仅是精神层面的荣耀感和虚荣感;因而在温饱问题尚得不到解决,家庭的经济压力出现的时候,他只能选择放弃拳击,远赴他乡打工求生。这样的选择虽然让人觉得可惜,却完全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规律。
而对于齐漠祥来说,拳击意味着自己有一份赖以为生的工作(拳击教练),意味着自己所拥有的最大社会资本(作为前全国亚军广为会理县各界所尊敬),意味着有一群视自己为偶像的学生,然而这些都不是拳击之于他的最大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说,“拳击不是野蛮人的活动”,“拳击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磨练人意志品质的运动”,也就是说,在他的眼里,拳击已经上升到信仰层面,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正基于此,离开拳击场多年的他一直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那就是拿到象征最高荣誉的金腰带。这个心结给他带来的迷失,反映在影片里,就是他多次跟搭档出现在会理的古寺里,求佛论道。很明显,齐漠祥不是一个佛教徒,他对佛的需求完全基于一种工具理性,因而佛祖也不可能给他带来真正的解脱和释怀,这就是他一次次求佛,却一次次失望的原因。在这种状态下,当世界拳击争霸赛的机会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自然不会错过。
从表面上来看,齐漠祥输掉了比赛,他的心结理应仍然无法解开,但从见面会上齐漠祥平和、安宁的面容中可以看出,那次比赛的全力拼搏已经让他找回了信仰。重要的不是比赛的输或赢,而是重新走在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活的轨迹上。即使今后的比赛里,他仍然遭遇失败,但从这一次次的拼搏和奋斗中,他人生的意义已经得以实现。正如那个不断推石上岸的西西弗斯,他看似永远停留在原地,所有的努力都化为虚无,然而这种到达顶点的希望和信念恰恰永远存在,有了这样的信念,所有虚无也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意义。
以这样的文字纪念今年观看的最后一部后窗放映的电影。晚安!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