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精彩却无解的是非题

和三池崇史较真你就输了。
这个老妖精什么时候在意过真实性?血洗观众眼球的《恶之教典》、还原度高过头的《逆转裁判》、用日式英语谋杀观众耳朵的《寿喜烧》还有那部传说中的gay片《46亿年之恋》,哪部真实了?相比之下,正因为《稻草之盾》太真实了,才招致那么多较真的人以漏洞太多来论证该电影的失败。
警方在押送清丸之前为什么不以教唆杀人罪逮捕蜷川呢?以国家权力冻结蜷川的财产宣告杀人赏金无效难道比调动那么多警力还难?警方把清丸安全押送到清丸就安全了吗?既然清丸在警方手中也有生命危险,那么清丸在检方、法庭任何地方都不安全。蜷川既然有这么大本事影响警方高层,会没本事影响判决,何必如此大动干戈?收买陪审团判死刑也比悬赏十亿杀人来得简单吧?何况既然目的是杀死清丸,何必在网站上规定那两个条件呢?(PS:如果这个故事改成一个有钱没处花的老头扔出十亿来嘲笑法律、制度与人性,或许不错~)
所以说,这本就是一个从根本上不合理的故事,计较它的真实性根本毫无意义。原作之所以要这么写、导演之所以要这么拍,只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极端的环境,讨论极端的问题。只有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极端一面才能得到表现,才能表现得紧张好看。
偶然或者必然,《草莓之夜》、《脑男》和《稻草之盾》,今年日本连续三部映画都触及了警察身上的矛盾,反映的其实是制度与人性的冲突。日本人之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执着,个人认为,是因为日本人极端重视制度与规则,当规则出现不合理性(与人性的冲突)的时候,日本人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挣扎与矛盾。《稻草之盾》正是如此。放在美国,警察会开枪,即使是出于一时冲动(参考《七宗罪》),有些原罪是无可避免的,无需纠结。放在天朝,特别罪犯早就特别处理了,因为大局当前,规则可以被打破,因为老马教育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放在哪里都不会像日本人那样纠结。
个人认为,《稻草之盾》的根本是一个规则至上究竟至上到什么程度、规则和人性的冲突之下究竟何者优先的问题。如果警察遵守规则、将清丸移交司法,意味着正义的警察要白白牺牲、更多的无辜少女可能受害,这样的情况下警察还应该忠于职守吗?无罪推定和废除死刑之所以合理是在被告存在无罪的可能、被告存在悔过的可能的前提下,但是当嫌疑人有罪的可能无限大、悔过的可能无限小的时候呢?三池为什么要把清丸塑造得如此十恶不赦?看到少女就起贼心、杀死正义的女警、毫无悔过之意,三池之所以反复强调清丸的恶就是要设定一个极端到极点的情况,试探警察,也试探观众。
《稻草之盾》最大的问题在于立场不明。本来大泽隆夫枪指藤原龙也,吼出自己编造妻子临终遗言自欺欺人的那段是神来之笔,但是最后又上演了一段大泽隆夫感化被害者家属、以身挡刀的狗血桥段,让神来之笔毁于一旦。就好像前一秒还告诉观众,警察不过是在靠规则自欺欺人,后一秒却告诉观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规则都应该被维护。与其纠结来纠结去,还不如给个痛快。但是要给个痛快谈何容易,《稻草之盾》的原罪就在于提出了一个精彩却无解的问题,提出问题是无比震撼,解决问题却无比纠结。就像电影本身的节奏,前半段的押送场面引人入胜,后半段无论给出怎样的回答都无法令观众满意。
善恶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人类为了方便制定了规则。可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命偿一命的规则一定比现代社会的司法规则更加邪恶更加不合理吗?于我,大泽隆夫最后说服蜷川老头的话是最伪善不过了。“知香酱真的希望你杀掉清丸吗?”你又不是知香酱,你怎么知道她不呢?
这个老妖精什么时候在意过真实性?血洗观众眼球的《恶之教典》、还原度高过头的《逆转裁判》、用日式英语谋杀观众耳朵的《寿喜烧》还有那部传说中的gay片《46亿年之恋》,哪部真实了?相比之下,正因为《稻草之盾》太真实了,才招致那么多较真的人以漏洞太多来论证该电影的失败。
警方在押送清丸之前为什么不以教唆杀人罪逮捕蜷川呢?以国家权力冻结蜷川的财产宣告杀人赏金无效难道比调动那么多警力还难?警方把清丸安全押送到清丸就安全了吗?既然清丸在警方手中也有生命危险,那么清丸在检方、法庭任何地方都不安全。蜷川既然有这么大本事影响警方高层,会没本事影响判决,何必如此大动干戈?收买陪审团判死刑也比悬赏十亿杀人来得简单吧?何况既然目的是杀死清丸,何必在网站上规定那两个条件呢?(PS:如果这个故事改成一个有钱没处花的老头扔出十亿来嘲笑法律、制度与人性,或许不错~)
所以说,这本就是一个从根本上不合理的故事,计较它的真实性根本毫无意义。原作之所以要这么写、导演之所以要这么拍,只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极端的环境,讨论极端的问题。只有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极端一面才能得到表现,才能表现得紧张好看。
偶然或者必然,《草莓之夜》、《脑男》和《稻草之盾》,今年日本连续三部映画都触及了警察身上的矛盾,反映的其实是制度与人性的冲突。日本人之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执着,个人认为,是因为日本人极端重视制度与规则,当规则出现不合理性(与人性的冲突)的时候,日本人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挣扎与矛盾。《稻草之盾》正是如此。放在美国,警察会开枪,即使是出于一时冲动(参考《七宗罪》),有些原罪是无可避免的,无需纠结。放在天朝,特别罪犯早就特别处理了,因为大局当前,规则可以被打破,因为老马教育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放在哪里都不会像日本人那样纠结。
个人认为,《稻草之盾》的根本是一个规则至上究竟至上到什么程度、规则和人性的冲突之下究竟何者优先的问题。如果警察遵守规则、将清丸移交司法,意味着正义的警察要白白牺牲、更多的无辜少女可能受害,这样的情况下警察还应该忠于职守吗?无罪推定和废除死刑之所以合理是在被告存在无罪的可能、被告存在悔过的可能的前提下,但是当嫌疑人有罪的可能无限大、悔过的可能无限小的时候呢?三池为什么要把清丸塑造得如此十恶不赦?看到少女就起贼心、杀死正义的女警、毫无悔过之意,三池之所以反复强调清丸的恶就是要设定一个极端到极点的情况,试探警察,也试探观众。
《稻草之盾》最大的问题在于立场不明。本来大泽隆夫枪指藤原龙也,吼出自己编造妻子临终遗言自欺欺人的那段是神来之笔,但是最后又上演了一段大泽隆夫感化被害者家属、以身挡刀的狗血桥段,让神来之笔毁于一旦。就好像前一秒还告诉观众,警察不过是在靠规则自欺欺人,后一秒却告诉观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规则都应该被维护。与其纠结来纠结去,还不如给个痛快。但是要给个痛快谈何容易,《稻草之盾》的原罪就在于提出了一个精彩却无解的问题,提出问题是无比震撼,解决问题却无比纠结。就像电影本身的节奏,前半段的押送场面引人入胜,后半段无论给出怎样的回答都无法令观众满意。
善恶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人类为了方便制定了规则。可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命偿一命的规则一定比现代社会的司法规则更加邪恶更加不合理吗?于我,大泽隆夫最后说服蜷川老头的话是最伪善不过了。“知香酱真的希望你杀掉清丸吗?”你又不是知香酱,你怎么知道她不呢?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