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流水下的惊涛骇浪——昭雪小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必须老实承认,这个剧我是无意中看下来的,最近剧荒,那边《铁杉》虽热,但下载速度、字幕制作速度都让人崩溃,这间歇才看的昭雪,就是Rectify,中文直译应是“校正、改正”,字幕组把他译为《昭雪》,估计是第一集出狱镜头给人的直觉,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翻案剧情片,如果你看到第二集还这么以为,那你就错了。单纯喜欢并且只看“暴力美学”犯罪片的同学们,可以直接移步出走,这不是一部犯罪片。
话说回来我当年也是靠典型犯罪片《越狱》成为坚定地美剧粉的,美国是犯罪片的鼻祖,我上个星期刚刚和老公一起哀叹观赏了《姜戈》,但这部戏,表面上,主角是一个刚刚被释放的罪犯,似乎暗合了某些打打杀杀的套路,实际上,内在还有一个非常悲悯、非常细腻的人性的主题——人、人生、人性,而这个暗流,在貌似波光粼粼风平浪静的水面下,在导演、摄影、男一号(这个Aden Young必须赞一下,演技太强悍了)的娓娓道来下,一点都不比故事的外在逊色。
整个故事处处充满玄机。男一号出狱前,监狱人员在同一画面里检查新入狱犯人,脱光还不算,还要被检查菊花,狱警那副不耐烦、那副蔑视、那种傲慢,单纯靠一个侧剪影已经表现,而男一号丹尼尔的木然说明,这样的事他已经司空见惯并无异常,镜头闪回,到他出狱检查,狱警居然亲自把他的衣服鞋子抱给他,并亲切地称呼他“丹尼尔”,用了“I’m supposed你得脱下狱服……”,丹尼尔正打算脱狱服的时候,狱警居然自己主动转过身去了,这时,连一贯木然的丹尼尔眼睛里都闪烁出了一丝惊异的神情。丹尼尔受宠若惊赶紧脱衣服的过程中,狱警居然说出了更令人不敢相信的话——即便背身说的——他问:“Would 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你想喝点什么?)丹尼尔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下意识地问:“what?”他可是被这座监狱当了十九年的重刑犯啊!接下来狱警倒很坦然:“我回来的时候可以帮你带点喝的。”丹尼尔想了想,选择了最简单最廉价的一种:“A coke.”(一杯可乐)。狱警居然又问了一句:“加冰吗?”丹尼尔机械地答道:“好。”而这时,第一集的片头才出,字幕,被簇拥的脚步,炫目的阳光,妹妹不羁而忧郁的脸,荧荧上绕的香烟,善良的面孔,亲人,好友……
这一切都在提醒你——这不过是本剧在刚刚一分多钟之内就已经传达给你的讯息。这一分钟里面,狱警的前后不同,预示着主人公过去与明天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从被人唾弃的阶下囚到衣着光鲜的普通人,一个人的犯罪与否,是如何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而一个人的犯罪与否,如何认定,这本身的审判和标准,又足够充分、合理和准确吗?DNA技术的出现拯救了丹尼尔,即便是在他入狱19年后,但如果没有DNA的发明与推广,达尼尔是不是就应该老死狱中永不得天日了呢?!得知丹尼尔出狱的消息,亲生母亲、亲妹妹、继父、继父的儿子、当年亲手抓丹尼尔入狱的司法官,小镇媒体鼎沸的人声,这么多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角度,都有各自理由,都有自己值得原谅和理解的忧虑,形形色色,耐人寻味。这个案子改变了丹尼尔的人生,改变了他家人的人生,改变了小镇的诸多人的人生,暴露的更多的,还是人性深处固有的那可怕的不敢直面的血腥和黑暗。
人们都是假行善之名。当年女孩的被杀,固然要对女孩的父母有所交代,要追查真凶,要交出丹尼尔大快人心,这案件的个中曲直,诸多当年男孩的荒唐,女孩生性的放荡,司法官政坛的砝码……大幕一幅幅缓慢撕开,让我们撕心裂肺血肉模糊。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丹尼尔的人生毁了。他从少年直接跳到中年,他的青春如何索偿?!这十九年,他变了吗?!如果他一直是他自己,他为何受惩罚?谁有权利剥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适当与否,有何监督?可有限制?这种权利由何人何制度赋予?!这赋予的本身公平吗?对于丹尼尔,被害的女孩固然是弱者,但对于丹尼尔,公众的道德审判何道德迫害何曾不是一种强权?!如果他已经不再是那个19年前的少年,他又该如何面对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有责任,但又有足够的能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吗?!
这部片子编剧和导演的实际上不由自主地进行着一场知识分子在社会制度中应有的自我反思,其人文关怀、自我救赎轨迹是如此明显,在这个日益物欲横流浮躁疯狂的世界里,让我们每周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泡一杯绿茶,跟随丹尼尔,跟随他一次又一次地发掘自己,感知人生。
反正我现在刚看到第五集,已经决定把看过没看过的铁杉都删了,而关于这个剧,在我硬盘的珍藏区里,我建了个文件夹,名字叫做——Rectify。
欢迎作客:http://blog.sina.com.cn/u/1251783131
新浪微博:白云的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