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之故事真相解析【含剧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相信所有看过《罗生门》观众都会下意识地思考一个问题:那三个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这不是电影的主题,这只不过是导演引导观众思考人性的一个契机,一个诱饵,你越关注真相,就越会思考人性本何。但是,在好奇心和一贯的科学精神驱使之下,我久久无法入眠,从头到尾又分析了一下剧情,并结合必要分析手段将故事真相还原了一下。
一些分析依据:
1,真相只有一个,不存在平行宇宙(《罗生门》的致命槽点)。
2,说谎者必须从某个核心利益出发进行说谎行为。
3,说谎者为了增强谎言的可信度,会尽可能保留与利益无关的真相成分。
4,说谎者为了增强谎言感染力,会尽可能降低自己的选择能力,以说明自己即使是犯了错,也是出于无奈或不得不。
5,所有说谎者在未串供的前提下,所说事情的相同成分视为真。
***简要剧情***
一个男人死了。下面分别是柴夫、和尚、强盗、女人(男人的妻子)、男人(借巫婆之口)在纠察使署的口供和柴夫对路人说的版本概括,共六个。其中,和尚的版本与其他版本并不冲突。另外,柴夫是在听完其他人的口供后,才对路人说了自己那个最终版本,原创度不高,只做参考,不做依据。
【柴夫第一次讲述】柴夫在林中砍柴,发现一具死尸,落荒而逃。
【和尚】和尚看见了死前的男人和女人从路上经过。
【强盗】强盗供词大体是,他为了得到女人骗男人上山寻宝,趁机绑了男人。又出于某种变态心理,把女人带到了男人那儿。女人拿出短刀想杀了强盗,可打不过他,只好从了他。完事后,强盗想要走,女人哀求并暗示他杀死丈夫。强盗给了男人一个机会,给他松绑和他决斗,最后把男人杀死。女人已不知所踪。
【女人】女人的口供大体是说,强盗蹂躏了她之后,夺去丈夫的长刀扬长而去。丈夫冷酷的瞪着她,她伤心至极。女人用短刀解开捆着丈夫的绳子,并请求丈夫杀了她。然后,女人不知不觉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短刀插在了男人身上。她伤心地离开了。
【男人】男人通过巫婆之口,讲述了自己的版本。大体意思是,妻子在被强盗蹂躏之后,要求强盗杀了他。强盗没有答应女人。男人在绝望中自杀。
【柴夫第二次讲述】柴夫第二个版本强调男子是在和强盗决斗时被长刀所杀。
***剧情结束***
通过不同版本可以确定的当事人利益是:
1,强盗强调的是自己的战斗力和勇气,他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名誉。他不在乎生死。
2,女人强调的是丈夫的冷酷和自己的无辜。
3,男人强调的是妻子的绝情和自己的绝望。
4,柴夫强调的是男人死于长刀而不是短刀。
重要分析结果如下:
1,男人必然死于短刀。强盗和柴夫说凶器都是长刀都是各怀目的的。强盗在乎自己的名誉,所以一定要有决斗环节,并令对手死于自己的刀下;而柴夫否认短刀的存在,以便自己占有。因为男人最后说有人把短刀从身体里拔了出去,这是毫无目的的最真实部分,这个细节与他的武士精神没有关系,他不会冒险多说一个没有意义的谎。
2,男人如果是自杀,周围一定没有人。如果强盗没有夺刀而去,男人就会用自己的长刀剖腹,而不是短刀插胸;如果长刀被强盗夺走,只有他妻子在场,他没有理由自杀:第一,他若爱他的妻子,就会好好活着保护她。第二,他若不爱他的妻子了,说明妻子确实背叛了他,而这时的妻子不可能继续在丈夫身边待下去。此外,如果周围没有人,男人安静的自杀了,他就不会恨,恨不会让人自杀,只有绝望才会。男人通过女巫之口屡次强调了自杀时“宁静”这一环境氛围,还有“哭泣”。死者如果说谎,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和气节。自杀很符合武士精神。但问题在于,男人如果是真正有气节的武士,在绝望中自杀,并感觉到宁静,那么,他不可能在“宁静”的包装之下,对妻子表现得如此愤恨,而“原谅”了强盗。所以,一定存在一个比妻子被他人蹂躏更让他痛苦的事情。男人很有可能是含怨而死,就是他杀。
3,男人死于短刀,那么凶手是谁呢?首先,前面已经排除了自杀可能;其次,不会是柴夫,他没有那功力,更不会为了一把刀冒生命危险;再者,也不会是强盗,强盗在乎的是名誉,至于用什么杀死男人不重要,所以,强盗没必要在凶器上面说谎,而既然说谎,说明凶手不是他;所以,凶手是那个男人的妻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并结合诸多细节,真正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强盗办完事拿起男人的长刀想走,女人突然拿起短刀割开了捆在丈夫身上的绳子,然后趴在地上痛哭。强盗和男人对视了一会儿,都没有动。女人依然在哭。僵持了一会儿后,女人开始煽动两个人进行决斗,暗示谁赢了就和谁走。强盗站了一会儿,看男人没有决斗的意思,也没有打算给他武器,就转身走了。女人开始在丈夫面前痛哭,男人没有理她。女人打算逃走,男人追了上来。女人在挣扎中将短刀刺进了男人身体,然后逃跑。最后,路过的柴夫取走了男人胸膛里的短刀。至于柴夫是否目睹了这一切,就无从考证了。
此外,笔者还有一些疑点:
1,和尚是怎么回事?他有何作用?仅仅是旁观者吗?
2,柴夫真的是为了短刀吗?会不会为了关于短刀的某个事件?比如解除女人的嫌疑?但又是为了什么?
3,为什么强调强盗说的那阵凉风?为什么又让强盗在中途改变主意(带女人去见男人)?似乎强盗的想法没有原则,总是随着外界条件和心情在变化。
4,男人如果那么恨自己的妻子,为什么不说妻子是凶手?难道男人还爱着她?如果男人还爱妻子,他又为什么不去决斗,为什么不安慰妻子,为什么死后做鬼还要说出妻子的劣行?也许,男人确实恨了妻子一段时间,但后来就原谅她了也说不定……
最后的最后,我才明白《罗生门》想要表达的主题不仅仅是虚伪与自私的人性,更重要的是人性本身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我今天想得到你,所以,吻了你一下。但是,我明天再吻你,就不一定意味着什么了。而这一切在你那里,是否又是另一个故事?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20806
一些分析依据:
1,真相只有一个,不存在平行宇宙(《罗生门》的致命槽点)。
2,说谎者必须从某个核心利益出发进行说谎行为。
3,说谎者为了增强谎言的可信度,会尽可能保留与利益无关的真相成分。
4,说谎者为了增强谎言感染力,会尽可能降低自己的选择能力,以说明自己即使是犯了错,也是出于无奈或不得不。
5,所有说谎者在未串供的前提下,所说事情的相同成分视为真。
***简要剧情***
一个男人死了。下面分别是柴夫、和尚、强盗、女人(男人的妻子)、男人(借巫婆之口)在纠察使署的口供和柴夫对路人说的版本概括,共六个。其中,和尚的版本与其他版本并不冲突。另外,柴夫是在听完其他人的口供后,才对路人说了自己那个最终版本,原创度不高,只做参考,不做依据。
【柴夫第一次讲述】柴夫在林中砍柴,发现一具死尸,落荒而逃。
【和尚】和尚看见了死前的男人和女人从路上经过。
【强盗】强盗供词大体是,他为了得到女人骗男人上山寻宝,趁机绑了男人。又出于某种变态心理,把女人带到了男人那儿。女人拿出短刀想杀了强盗,可打不过他,只好从了他。完事后,强盗想要走,女人哀求并暗示他杀死丈夫。强盗给了男人一个机会,给他松绑和他决斗,最后把男人杀死。女人已不知所踪。
【女人】女人的口供大体是说,强盗蹂躏了她之后,夺去丈夫的长刀扬长而去。丈夫冷酷的瞪着她,她伤心至极。女人用短刀解开捆着丈夫的绳子,并请求丈夫杀了她。然后,女人不知不觉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短刀插在了男人身上。她伤心地离开了。
【男人】男人通过巫婆之口,讲述了自己的版本。大体意思是,妻子在被强盗蹂躏之后,要求强盗杀了他。强盗没有答应女人。男人在绝望中自杀。
【柴夫第二次讲述】柴夫第二个版本强调男子是在和强盗决斗时被长刀所杀。
***剧情结束***
通过不同版本可以确定的当事人利益是:
1,强盗强调的是自己的战斗力和勇气,他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名誉。他不在乎生死。
2,女人强调的是丈夫的冷酷和自己的无辜。
3,男人强调的是妻子的绝情和自己的绝望。
4,柴夫强调的是男人死于长刀而不是短刀。
重要分析结果如下:
1,男人必然死于短刀。强盗和柴夫说凶器都是长刀都是各怀目的的。强盗在乎自己的名誉,所以一定要有决斗环节,并令对手死于自己的刀下;而柴夫否认短刀的存在,以便自己占有。因为男人最后说有人把短刀从身体里拔了出去,这是毫无目的的最真实部分,这个细节与他的武士精神没有关系,他不会冒险多说一个没有意义的谎。
2,男人如果是自杀,周围一定没有人。如果强盗没有夺刀而去,男人就会用自己的长刀剖腹,而不是短刀插胸;如果长刀被强盗夺走,只有他妻子在场,他没有理由自杀:第一,他若爱他的妻子,就会好好活着保护她。第二,他若不爱他的妻子了,说明妻子确实背叛了他,而这时的妻子不可能继续在丈夫身边待下去。此外,如果周围没有人,男人安静的自杀了,他就不会恨,恨不会让人自杀,只有绝望才会。男人通过女巫之口屡次强调了自杀时“宁静”这一环境氛围,还有“哭泣”。死者如果说谎,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和气节。自杀很符合武士精神。但问题在于,男人如果是真正有气节的武士,在绝望中自杀,并感觉到宁静,那么,他不可能在“宁静”的包装之下,对妻子表现得如此愤恨,而“原谅”了强盗。所以,一定存在一个比妻子被他人蹂躏更让他痛苦的事情。男人很有可能是含怨而死,就是他杀。
3,男人死于短刀,那么凶手是谁呢?首先,前面已经排除了自杀可能;其次,不会是柴夫,他没有那功力,更不会为了一把刀冒生命危险;再者,也不会是强盗,强盗在乎的是名誉,至于用什么杀死男人不重要,所以,强盗没必要在凶器上面说谎,而既然说谎,说明凶手不是他;所以,凶手是那个男人的妻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并结合诸多细节,真正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强盗办完事拿起男人的长刀想走,女人突然拿起短刀割开了捆在丈夫身上的绳子,然后趴在地上痛哭。强盗和男人对视了一会儿,都没有动。女人依然在哭。僵持了一会儿后,女人开始煽动两个人进行决斗,暗示谁赢了就和谁走。强盗站了一会儿,看男人没有决斗的意思,也没有打算给他武器,就转身走了。女人开始在丈夫面前痛哭,男人没有理她。女人打算逃走,男人追了上来。女人在挣扎中将短刀刺进了男人身体,然后逃跑。最后,路过的柴夫取走了男人胸膛里的短刀。至于柴夫是否目睹了这一切,就无从考证了。
此外,笔者还有一些疑点:
1,和尚是怎么回事?他有何作用?仅仅是旁观者吗?
2,柴夫真的是为了短刀吗?会不会为了关于短刀的某个事件?比如解除女人的嫌疑?但又是为了什么?
3,为什么强调强盗说的那阵凉风?为什么又让强盗在中途改变主意(带女人去见男人)?似乎强盗的想法没有原则,总是随着外界条件和心情在变化。
4,男人如果那么恨自己的妻子,为什么不说妻子是凶手?难道男人还爱着她?如果男人还爱妻子,他又为什么不去决斗,为什么不安慰妻子,为什么死后做鬼还要说出妻子的劣行?也许,男人确实恨了妻子一段时间,但后来就原谅她了也说不定……
最后的最后,我才明白《罗生门》想要表达的主题不仅仅是虚伪与自私的人性,更重要的是人性本身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我今天想得到你,所以,吻了你一下。但是,我明天再吻你,就不一定意味着什么了。而这一切在你那里,是否又是另一个故事?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