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验的一次尝试性表达

《第六感》实在算不上能让人惊吓过度的恐怖片,甚至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是温情和善意。只是闪过了几个有些血腥的镜头。而对血腥镜头的耐受力早已经在各种观影经验中大大提高。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终极现实。人类对死亡的抗拒和恐惧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麦克医生即使在死后也不能平静接受这个事实——那些所有让柯尔看到的鬼魂也一样——他们都不能接受自己已经死去这件事,正如柯尔所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也许学习对死亡的适应和接受,是心智成熟的人的必修课。马利亚·里尔克在《布里格随笔》里说过,如果没有在产妇身边听过痛苦的呼号,如果没有在垂死的人身旁守候过,就无法体验完整的生命。在另一部电影《绿里奇迹》里,汤姆汉克斯和他的团队也是在各种适应性练习中让他的犯人们学习和适应死刑、以便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可谓人性关怀直至。
前几天去坐了过山车,这辈子第一次坐这种玩意。以后不会坐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眼睛高度近视,坐得太多有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当过山车从90°的轨道上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呼啸向下奔驰时,那是离死亡感觉最近的时候。也许恐怖片的功能就是让人从精神上体验这种死亡逼近的恐惧,从而让人解除对黑暗幽微世界的无端拒斥。谁都必须迎来这样一个结局——有出生就有死亡,这样人生才构成有始有终的一段完整。
二十岁之前,经常认为“爱”和“死”是一对唯美的存在。那时候莫名其妙地不怕死——其实是因为离死还很远,而想象一个很远的事物时,就会觉得那是神秘的。因为神秘,所以美好,是那个年龄的逻辑。
去年曾做过一个无痛的胃镜检查。上检查床之前注射了麻药——仅仅几秒钟,便毫无知觉,似乎感到自己来到了一列轰鸣驶过的火车旁边,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去。直到十几分钟之后被推出检查室,老公把我喊醒,我才想起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旅行,假如麻药的量足够,没人能把我喊醒,就让我自己这样睡下去,让梦中那列火车把我带走呢?
死亡是一种极端体验,恐怖电影是一种尝试着靠近这种体验的方式。2007年,我们学院的一位文艺学教授从家属楼的第十层跳下自杀。那时候我还太过年轻,没有真正去想过这意味着什么。
冯至在20多岁的时候,曾经一度对死亡充满极度的恐惧和担忧。这种恐惧和担忧在现在看来显得非常多余和可笑——冯至是以84岁的高龄辞世的。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里,有着令沈从文非常倾心的东西,那就是湘西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无论那个世界是怎样的蛮荒和残忍,但其中那种面对死亡时的平静态度是沈从文一直不能走出的情结——当然,也或许这只是一种结合了部分生活体验的文学想象。
所谓“第六感”,乃是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体验之外的东西。死亡更是如此,或者说,它是超验的。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中曾经说过,对死亡的恐惧不能解除,乃是来自人对活着意义的怀疑。如果生活在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状态当中,就不会被一种非理性的恐惧占据身心。所以,与其忧惧死亡——这种去而不返的彼岸是如何的恐怖阴森,不如好好珍惜和热爱此岸的世界,好好活过每一天,把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悉数完成。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终极现实。人类对死亡的抗拒和恐惧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麦克医生即使在死后也不能平静接受这个事实——那些所有让柯尔看到的鬼魂也一样——他们都不能接受自己已经死去这件事,正如柯尔所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也许学习对死亡的适应和接受,是心智成熟的人的必修课。马利亚·里尔克在《布里格随笔》里说过,如果没有在产妇身边听过痛苦的呼号,如果没有在垂死的人身旁守候过,就无法体验完整的生命。在另一部电影《绿里奇迹》里,汤姆汉克斯和他的团队也是在各种适应性练习中让他的犯人们学习和适应死刑、以便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可谓人性关怀直至。
前几天去坐了过山车,这辈子第一次坐这种玩意。以后不会坐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眼睛高度近视,坐得太多有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当过山车从90°的轨道上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呼啸向下奔驰时,那是离死亡感觉最近的时候。也许恐怖片的功能就是让人从精神上体验这种死亡逼近的恐惧,从而让人解除对黑暗幽微世界的无端拒斥。谁都必须迎来这样一个结局——有出生就有死亡,这样人生才构成有始有终的一段完整。
二十岁之前,经常认为“爱”和“死”是一对唯美的存在。那时候莫名其妙地不怕死——其实是因为离死还很远,而想象一个很远的事物时,就会觉得那是神秘的。因为神秘,所以美好,是那个年龄的逻辑。
去年曾做过一个无痛的胃镜检查。上检查床之前注射了麻药——仅仅几秒钟,便毫无知觉,似乎感到自己来到了一列轰鸣驶过的火车旁边,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去。直到十几分钟之后被推出检查室,老公把我喊醒,我才想起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旅行,假如麻药的量足够,没人能把我喊醒,就让我自己这样睡下去,让梦中那列火车把我带走呢?
死亡是一种极端体验,恐怖电影是一种尝试着靠近这种体验的方式。2007年,我们学院的一位文艺学教授从家属楼的第十层跳下自杀。那时候我还太过年轻,没有真正去想过这意味着什么。
冯至在20多岁的时候,曾经一度对死亡充满极度的恐惧和担忧。这种恐惧和担忧在现在看来显得非常多余和可笑——冯至是以84岁的高龄辞世的。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里,有着令沈从文非常倾心的东西,那就是湘西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无论那个世界是怎样的蛮荒和残忍,但其中那种面对死亡时的平静态度是沈从文一直不能走出的情结——当然,也或许这只是一种结合了部分生活体验的文学想象。
所谓“第六感”,乃是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体验之外的东西。死亡更是如此,或者说,它是超验的。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中曾经说过,对死亡的恐惧不能解除,乃是来自人对活着意义的怀疑。如果生活在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状态当中,就不会被一种非理性的恐惧占据身心。所以,与其忧惧死亡——这种去而不返的彼岸是如何的恐怖阴森,不如好好珍惜和热爱此岸的世界,好好活过每一天,把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悉数完成。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