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警长”笑上天堂
2012年7月3日,美国独立日前一天,美国电影人安迪•格里菲斯(Andy Griffith)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6岁。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悼词纪念,称格里菲斯是一位“才华卓越的演员”。
这位被观众们昵称为“美国警长”的老人,在其前半生的演艺生涯中,以其特有的南方口音与表演方式,对军队、警察等国家强力机关极尽揶揄打趣,并因此颇受欢迎,成为1960年代美国的“国民男星”。自然,喜剧的基本逻辑正是如此——将现实中正襟危坐、杀气腾腾的国家机器执行部门置于一个愚蠢、荒谬的境地,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称格里菲斯为“美国警长”当然是一种荣誉,但实际上对他并不公平。他在戏剧、音乐、电影、电视等领域都令人印象深刻,身兼演员、歌手、编剧、制片人等多重角色,曾获一座格莱美奖及一次托尼奖提名。2005年,还由美国总统小布什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
安迪•格里菲斯出生于1926年6月1日,与玛丽莲•梦露同年同月同日。他的天赋在孩提时代就显现出来,本有些害羞的他发现自己很擅长逗乐别人,便迅速爱上了表演。在大学时,他进入学校的音乐社团,经常参加舞台演出,并由此进入美国娱乐界。毕业后他很快被选中表演一出独角戏《这是足球》,一个乡下来的无知莽汉接触美式足球的喜剧故事。他淋漓尽致的表演,为日后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
很快,他获得了出演电视电影《荒唐大兵》(No Time for Sergeants)的机会,作品的成功接连催生了舞台剧和电影版《荒唐大兵》的相继问世,格里菲斯也以其出色的滑稽军人的角色征服了观众和评论界。《纽约时报》曾用热情洋溢的笔调写道:“没有人能抵御格里菲斯的魅力。”《荒唐大兵》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众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喜剧品牌,后来出现的喜剧剧集《傻子军士派尔》就从中直接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从社会心理来看,斯时的美国正处在二战刚结束后的“霸权黄金期”,冷战铁幕刚刚降落,华约组建不久,核战阴云尚不明显,青年运动、左派风潮也都未成气候,这时的美国民众,对军队并无敌视、仇恨(这跟日后越战引发反战风潮时的社会心态截然相反),而格里菲斯出演的《荒唐大兵》,就成为和平时期柔化军队形象、满足观众娱乐心理的应时产物。
同一时期,安迪•格里菲斯在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伊利亚•卡赞的作品《登龙一梦》(A Face in the Crowd)中的表演,则凸显了他在正剧中拿捏小人物的杰出天赋。这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片中角色也是来自乡下,但口若悬河,阴差阳错地成了电视节目主持,成名后,对权力的渴望使他逐渐迷失了自己——或者说,暴露了自己——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随着电视媒体的日益崛起,在1960年代,一部《安迪•格里菲斯秀》让他如日中天。故事发生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虚构的小镇上(原型便是他的家乡),格里菲斯出演的安迪•泰勒是这个镇子里的警长,一个带着儿子的鳏夫。(剧中饰演他儿子的小演员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好莱坞大导演朗•霍华德)。每当有棘手的事情发生,泰勒警长总能用他充满乡间智慧的巧妙方法轻松搞定。
从剧情设置不难看出,这是为格里菲斯度身定制的剧集,在最熟悉的环境里,饰演他最擅长的角色,想不成功都难。CBS每周一晚上播出《安迪•格里菲斯秀》,当年收视率便排全美第四,此后每年从未跌出前十。在1968年播出最后一季时,则一度成为收视率第一的节目。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乃至于,2002年,北卡罗来纳的一条新高速公路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应当说,这部剧集还是较为符合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可以跟国产剧《炊事班的故事》做一个有趣的对比),没有多少反思、批判的意涵。这与《好兵帅克》《陆军野战医院》等军事题材的讽刺喜剧不同。从格调上看,也更符合草根民众的欣赏心理,利用城乡差异和装傻卖呆式的喜剧手法比较直白。
然而安迪•格里菲斯在剧集正红时急流勇退,在1967年转而投身电影事业。他出演过不少以凶杀或破案为题材的电影,但反响平平,直到1986-1995年间,格里菲斯为NBC和ABC创作并主演剧集《大律师马洛克》,他饰演的精英律师再次广为流行。格里菲斯的转型也昭示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白领、中产们开始成为美国电视的重要目标受众。
(财新网专稿)
这位被观众们昵称为“美国警长”的老人,在其前半生的演艺生涯中,以其特有的南方口音与表演方式,对军队、警察等国家强力机关极尽揶揄打趣,并因此颇受欢迎,成为1960年代美国的“国民男星”。自然,喜剧的基本逻辑正是如此——将现实中正襟危坐、杀气腾腾的国家机器执行部门置于一个愚蠢、荒谬的境地,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称格里菲斯为“美国警长”当然是一种荣誉,但实际上对他并不公平。他在戏剧、音乐、电影、电视等领域都令人印象深刻,身兼演员、歌手、编剧、制片人等多重角色,曾获一座格莱美奖及一次托尼奖提名。2005年,还由美国总统小布什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
安迪•格里菲斯出生于1926年6月1日,与玛丽莲•梦露同年同月同日。他的天赋在孩提时代就显现出来,本有些害羞的他发现自己很擅长逗乐别人,便迅速爱上了表演。在大学时,他进入学校的音乐社团,经常参加舞台演出,并由此进入美国娱乐界。毕业后他很快被选中表演一出独角戏《这是足球》,一个乡下来的无知莽汉接触美式足球的喜剧故事。他淋漓尽致的表演,为日后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
很快,他获得了出演电视电影《荒唐大兵》(No Time for Sergeants)的机会,作品的成功接连催生了舞台剧和电影版《荒唐大兵》的相继问世,格里菲斯也以其出色的滑稽军人的角色征服了观众和评论界。《纽约时报》曾用热情洋溢的笔调写道:“没有人能抵御格里菲斯的魅力。”《荒唐大兵》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众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喜剧品牌,后来出现的喜剧剧集《傻子军士派尔》就从中直接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从社会心理来看,斯时的美国正处在二战刚结束后的“霸权黄金期”,冷战铁幕刚刚降落,华约组建不久,核战阴云尚不明显,青年运动、左派风潮也都未成气候,这时的美国民众,对军队并无敌视、仇恨(这跟日后越战引发反战风潮时的社会心态截然相反),而格里菲斯出演的《荒唐大兵》,就成为和平时期柔化军队形象、满足观众娱乐心理的应时产物。
同一时期,安迪•格里菲斯在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伊利亚•卡赞的作品《登龙一梦》(A Face in the Crowd)中的表演,则凸显了他在正剧中拿捏小人物的杰出天赋。这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片中角色也是来自乡下,但口若悬河,阴差阳错地成了电视节目主持,成名后,对权力的渴望使他逐渐迷失了自己——或者说,暴露了自己——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随着电视媒体的日益崛起,在1960年代,一部《安迪•格里菲斯秀》让他如日中天。故事发生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虚构的小镇上(原型便是他的家乡),格里菲斯出演的安迪•泰勒是这个镇子里的警长,一个带着儿子的鳏夫。(剧中饰演他儿子的小演员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好莱坞大导演朗•霍华德)。每当有棘手的事情发生,泰勒警长总能用他充满乡间智慧的巧妙方法轻松搞定。
从剧情设置不难看出,这是为格里菲斯度身定制的剧集,在最熟悉的环境里,饰演他最擅长的角色,想不成功都难。CBS每周一晚上播出《安迪•格里菲斯秀》,当年收视率便排全美第四,此后每年从未跌出前十。在1968年播出最后一季时,则一度成为收视率第一的节目。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乃至于,2002年,北卡罗来纳的一条新高速公路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应当说,这部剧集还是较为符合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可以跟国产剧《炊事班的故事》做一个有趣的对比),没有多少反思、批判的意涵。这与《好兵帅克》《陆军野战医院》等军事题材的讽刺喜剧不同。从格调上看,也更符合草根民众的欣赏心理,利用城乡差异和装傻卖呆式的喜剧手法比较直白。
然而安迪•格里菲斯在剧集正红时急流勇退,在1967年转而投身电影事业。他出演过不少以凶杀或破案为题材的电影,但反响平平,直到1986-1995年间,格里菲斯为NBC和ABC创作并主演剧集《大律师马洛克》,他饰演的精英律师再次广为流行。格里菲斯的转型也昭示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白领、中产们开始成为美国电视的重要目标受众。
(财新网专稿)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