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伯建国史

最近迷上了HBO的历史剧。不得不说,投资额巨大的美剧制作效果真是无与伦比。场面宏大,细节精准,台词中单词的难度基本和GRE核心词汇持平,主角一张嘴恨不得把所有类型的从句都用个遍,看一人慷慨陈词一番基本和做一篇段阅读无异。
在被《罗马》和《冰与火》撑开大幅尺度后,再看《约翰亚当斯》的感觉就像从3D阿凡达退回到黑白默片。比起压根不正经的古罗马和只是表面正经的中世纪,《约翰亚当斯》反映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口味寡淡到不行,片中唯一的激情戏是一个秃头的矮胖子与其中年妻子久别重逢。奇怪的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观影体验,反而沧桑感油然而生以致眼泪婆娑。
人物传记的历史剧从小没少看,却没有一部能带来和《约翰亚当斯》一样的真实感。
美国的国爹们中,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这些名字提起来都有万丈光芒普度众生,要么是军功彪炳史册,要么是奇才天下无双。像约翰亚当斯这样的万年老二永远被掩盖在同僚的光辉之下。相比起这些卓越的国父们,亚当斯的身份更像是【美国二伯】。
一开始,是二伯想到起草一份独立宣言,综合考虑后却鼓动好机油杰斐逊来完成这份改变人类历史的文书。
开战后,二伯奔走欧洲各国拉外联,大家认为他去欧洲享清福,没有干涉国内战争事务让他日后饱受诟病。
建国后,二伯当了个打酱油的副总统,坐在国会大厅里喝茶看报纸,只能听着国会议员鸡飞狗跳的辩论不能参与其中。
甚至白宫都不愿意收藏这位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画像,好在这时二伯年事已高也就一笑了之了。
但是二伯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心思耿直脾气暴躁,时不时犯糊涂。本想巴结一下华盛顿,建议把总统的称号定为“神力无边大总统(his mightiness)”,华盛顿没买账,自己却被加了个绰号“圆圆胖胖大总统(his rotundity)”增加多少笑料。
从历经艰辛横跨大西洋跑到法国却被富兰克林怠慢,到华盛顿内阁开会请他回避,二伯的一生处处在受这样的窝囊气。绝不是中国历史剧中领导人玉树临风一呼百应,也从来没有策马奔腾千骑卷横岗。与之相反,是内阁中无休止的口水战时,趁着别人筋疲力尽都想赶紧洗洗睡了,不得已才打发给他一个承诺;是鸡飞狗跳的国会辩论,是一个一个代表的劝诱说服慢慢奠定了一个强大国家的基本框架。没有二伯艰苦卓绝的努力,美国大概到现在为止还是大英帝国殖民地。
二伯代表了一种对历史的陈恳态度。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没有什么历史的车轮和必然的趋势,是千万个二伯这样普通的伟人认准一条道儿,一根筋地坚持着,其他的人或被威逼或被利诱,半推半就地成就了人类历史。就像二伯在片尾批评那副壮阔的油画严重失实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子聚在一起过,大家都是进城的时候顺便在《独立宣言》上签个名字的。”
每到二伯决定政策的情节,摄像机就换成手持,摇摆不定,超大的面部特写。参与人员脸上的惊恐、惧怕、犹疑、反感、轻蔑、愤怒一览无遗。绝不是神化了的坚定不移的神,而是一个个不停在利益和正义之中寻找平衡点的普通人。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个二伯来呢?届时会出现我们丰功伟绩的领导人随地乱扔袜子被老婆骂,而不是像康熙大帝一样从草地上站起来,说【宝日,你可是强暴了郑啊】
在被《罗马》和《冰与火》撑开大幅尺度后,再看《约翰亚当斯》的感觉就像从3D阿凡达退回到黑白默片。比起压根不正经的古罗马和只是表面正经的中世纪,《约翰亚当斯》反映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口味寡淡到不行,片中唯一的激情戏是一个秃头的矮胖子与其中年妻子久别重逢。奇怪的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观影体验,反而沧桑感油然而生以致眼泪婆娑。
人物传记的历史剧从小没少看,却没有一部能带来和《约翰亚当斯》一样的真实感。
美国的国爹们中,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这些名字提起来都有万丈光芒普度众生,要么是军功彪炳史册,要么是奇才天下无双。像约翰亚当斯这样的万年老二永远被掩盖在同僚的光辉之下。相比起这些卓越的国父们,亚当斯的身份更像是【美国二伯】。
一开始,是二伯想到起草一份独立宣言,综合考虑后却鼓动好机油杰斐逊来完成这份改变人类历史的文书。
开战后,二伯奔走欧洲各国拉外联,大家认为他去欧洲享清福,没有干涉国内战争事务让他日后饱受诟病。
建国后,二伯当了个打酱油的副总统,坐在国会大厅里喝茶看报纸,只能听着国会议员鸡飞狗跳的辩论不能参与其中。
甚至白宫都不愿意收藏这位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画像,好在这时二伯年事已高也就一笑了之了。
但是二伯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心思耿直脾气暴躁,时不时犯糊涂。本想巴结一下华盛顿,建议把总统的称号定为“神力无边大总统(his mightiness)”,华盛顿没买账,自己却被加了个绰号“圆圆胖胖大总统(his rotundity)”增加多少笑料。
从历经艰辛横跨大西洋跑到法国却被富兰克林怠慢,到华盛顿内阁开会请他回避,二伯的一生处处在受这样的窝囊气。绝不是中国历史剧中领导人玉树临风一呼百应,也从来没有策马奔腾千骑卷横岗。与之相反,是内阁中无休止的口水战时,趁着别人筋疲力尽都想赶紧洗洗睡了,不得已才打发给他一个承诺;是鸡飞狗跳的国会辩论,是一个一个代表的劝诱说服慢慢奠定了一个强大国家的基本框架。没有二伯艰苦卓绝的努力,美国大概到现在为止还是大英帝国殖民地。
二伯代表了一种对历史的陈恳态度。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没有什么历史的车轮和必然的趋势,是千万个二伯这样普通的伟人认准一条道儿,一根筋地坚持着,其他的人或被威逼或被利诱,半推半就地成就了人类历史。就像二伯在片尾批评那副壮阔的油画严重失实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子聚在一起过,大家都是进城的时候顺便在《独立宣言》上签个名字的。”
每到二伯决定政策的情节,摄像机就换成手持,摇摆不定,超大的面部特写。参与人员脸上的惊恐、惧怕、犹疑、反感、轻蔑、愤怒一览无遗。绝不是神化了的坚定不移的神,而是一个个不停在利益和正义之中寻找平衡点的普通人。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个二伯来呢?届时会出现我们丰功伟绩的领导人随地乱扔袜子被老婆骂,而不是像康熙大帝一样从草地上站起来,说【宝日,你可是强暴了郑啊】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