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断裂的《大路》
看完孙瑜导演拍摄于1934年《大路》,总有一种影片似乎在某个层面上发生了断裂的观感。一百多分钟的时间容量中,《大路》组织了密度非常大的情节设计,从片头如同戏剧中楔子式的20年前的人物身世交待开始,到20年后一群年轻人在大城市遭遇失业危机,再到转战内地参加抗日的筑路工程队,然后又与破坏抗日的坏势力进行斗争,直至影片结束,剧烈的情节波动,使得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部史诗大片的剧情梗概。影片通常刚建立一个矛盾冲突,马上又进入下一个故事漩涡,如此看来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电影。然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部影片反而因其故事性太强破坏了其整体观感。与其快速行进的故事相比,反而是影片中那些停顿下来的,服务于影片情感的段落更能引起我的兴趣。比如一群年轻人闲暇之时,在饭铺中的嬉戏打闹的片段,导演在场面调度的层次感上表现出卓越的手法。从一开始喜剧的氛围过渡到由黎莉莉饰演的角色演唱凤阳花鼓的感伤情绪,而后家园罹难的资料片叠印入画,爱国抗战的情绪顺遂而出。这一系列情绪的流转自然生动。
而那个著名的“洗澡”段落,尽管我会怀疑那个时代的筑路工人和饭铺服务员会不会真有如此开放和坦率的思想观念,但是我毫不质疑导演在银幕上对年轻人开放身体的姿态进行描绘的合法性。这一点可能恰恰就是孙瑜作为一个“诗人导演”富有诗意的一面。
在故事层面上,孙瑜明显具有了当时成为时代风气之先的左翼意识,而且从故事情节编排的刻意性上,完全可以看到导演是非常有意识地在做到和时代同步走。片名《大路》所散发出来的号召感亦是如此。然而,孙瑜虽然完成了思想的进步,但是根植于他心灵的,属于艺术家自由意识的层面,我所看到的是另一个孙瑜。于是,《大路》这部影片,在故事性上非常之粗线条,导演依据的是理念而没有情感,他很难深入故事,只能以这种一笔带过的速度推进故事。相反,影片优秀的部分保留在叙事暂时停滞的时间段内,唯有在此空间内,孙瑜才能展现出自己在艺术上细腻的把控力。这可能构成了这部影片在观感上形成的某种断裂。
有人曾认为左翼电影就是经典通俗剧和初级马克思主义的联姻。尽管,这种说法有点决绝和简单化,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大路》不正是这两种元素的相加的产物?故事外壳的进步性以及金焰饰演的金哥身上似乎与生俱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出的正是时代所呼唤的“大路”和人格,而青年人之间贫嘴式的玩笑、美人计、越狱这些故事填充物无一不是通俗剧元素。导演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些通俗元素很好地包裹在进步的故事框架内,我想孙瑜已经是一位技巧高超的缝纫师了,然而要真做到天衣无缝的效果,那还得到样板戏时代,《红灯记》是一个多么伤感和进步的故事。
而那个著名的“洗澡”段落,尽管我会怀疑那个时代的筑路工人和饭铺服务员会不会真有如此开放和坦率的思想观念,但是我毫不质疑导演在银幕上对年轻人开放身体的姿态进行描绘的合法性。这一点可能恰恰就是孙瑜作为一个“诗人导演”富有诗意的一面。
在故事层面上,孙瑜明显具有了当时成为时代风气之先的左翼意识,而且从故事情节编排的刻意性上,完全可以看到导演是非常有意识地在做到和时代同步走。片名《大路》所散发出来的号召感亦是如此。然而,孙瑜虽然完成了思想的进步,但是根植于他心灵的,属于艺术家自由意识的层面,我所看到的是另一个孙瑜。于是,《大路》这部影片,在故事性上非常之粗线条,导演依据的是理念而没有情感,他很难深入故事,只能以这种一笔带过的速度推进故事。相反,影片优秀的部分保留在叙事暂时停滞的时间段内,唯有在此空间内,孙瑜才能展现出自己在艺术上细腻的把控力。这可能构成了这部影片在观感上形成的某种断裂。
有人曾认为左翼电影就是经典通俗剧和初级马克思主义的联姻。尽管,这种说法有点决绝和简单化,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大路》不正是这两种元素的相加的产物?故事外壳的进步性以及金焰饰演的金哥身上似乎与生俱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出的正是时代所呼唤的“大路”和人格,而青年人之间贫嘴式的玩笑、美人计、越狱这些故事填充物无一不是通俗剧元素。导演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些通俗元素很好地包裹在进步的故事框架内,我想孙瑜已经是一位技巧高超的缝纫师了,然而要真做到天衣无缝的效果,那还得到样板戏时代,《红灯记》是一个多么伤感和进步的故事。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