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砖的重量是否足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奇葩民族】 日本人真是这世上最纠结的民族,一个日本人的成长道路遍布各种对立与矛盾。和服与西装,瓷砖地与榻榻米,这都属表象。最让人惊异的是还在学校时的张扬狂妄与成年后的尊礼谦卑,虽知这是成长和入世使然,但这之间的飞跃,跨度之大程度之深实在匪夷所思。看看 告白 里的初中教室,说其是群魔乱舞绝不为过,而在这部剧中的每个人,鞠躬的次数都达到了两位数。但这算不得什么好事情,因为这并非发自内心,不过是大环境下的强制教育。所以日本人表面的谦卑与本性、本心无关,在弯腰道歉的时候他们依然能记恨对方,在努力工作温柔待人的时候心里却想着手刃对方,明明要说的话很多却只是一通闲聊。也正是这种矛盾,这种对真实想法的掩藏,才会孕育文哉这样的问题青年,往大了说,对鬼子在战争时的禽兽行为也多少是个解释。 【摄影是谁的功劳?】 一部美剧在有了好本子和好演员后就是流水线作业,所以美剧导演实质上没什么地位,如果你仔细看美剧片头也能发现每集的导演都不同。所以要说到这部日剧的摄影时我不晓得该夸谁了。 从两个猪脚乡土气息浓厚的服装也能看出,这是部朴实的剧,没什么花里胡哨,除了剧情和演员,也只有摄影能做些文章了。要说特色,拍摄中镜头不仅冷静沉稳,渐近渐出的运用也实在出色。表现突出的如第三集的末尾,最终回的文哉等。演员细腻的表演被放大到极致,即使一滴眼泪也重逾千斤。 【一块砖头】 观看这部剧时我总想到另一部电影《兔子洞》,里面同样有一个失去幼子的悲痛母亲。在那部电影里有段话我一直记着,是一段关于失去亲人后的生活的描述:就像口袋里放进了一块砖,你感受着它的重量,又不至于无法前行。我还未失去过至亲,我想像的感觉就是这样。 但看来对于《尽管…》里的母亲来说,这不可能。全剧的泪点几乎都来自亚季这个不幸的女孩,她给家人带来的痛苦,给犯人家属带去的精神折磨,绝不是一块砖的重量足以形容。生命逝去,但并没有被抹消于世,她的印迹镌刻在生活的每一处,提醒着生者不要忘记,正如最终回里洋贵说自己的母亲“周一周三是笑的,周二周四会流泪”,没人能忘记。第八集时文哉的父亲在马路中间失神的表情,还有后来歇斯底里的哭喊、神经质般捶打着自己,叫喊着“十五年了!就这样活下去能赎罪吗!”。这样揪心的痛楚,每次想起鼻子都酸酸的。 【神人编剧】 据大飞提供的信息,这部剧集完全是原创剧本,我查了查编剧,只能道一声“原来如此!”。看看阪元裕二的履历表吧(数字为豆瓣评分):《东京爱情故事》9.3《最完美的离婚》8.9《母亲》9.3《再见我们的幼儿园》8.8。而且他还兼职作词,日剧导演,真乃神人。 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最终回,关键人物一律健在,无绝症无意外,文哉也自首了。该是大团圆的时候了吧?不,阪元裕二大笔一挥,双叶与洋贵便就此分别了。 遗憾之余,也不得不承认这才是最好的结局。这不是童话,在一起的结局并不总是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反倒是如今这样。为了给哥哥赎罪双叶开始照顾悠理,而与洋贵同住的母亲也越来越多的挂上笑脸,文哉看到母亲的照片也终于潸然泪下。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也要好好活下去。 前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