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色经典

一直都很喜欢东欧人民及其作品,学生时代看书喜欢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到革命年代的法捷耶夫和奥斯托洛夫斯基等等,东欧高加索所孕育出来的斯拉夫民族,总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由于宗教文化在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和欧洲正统有所出入,东欧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点亚细亚倾向。从彼得大帝到沙皇时代、再到后来的现代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一直也是一片富于革命和变革的土地。
早前看过了经典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卫国战争》等经典红色电影,到了现在的电视剧《钢炼》。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这次央视翻拍的确拍得很好。
电视剧跟原著有点小出入,但基本都保留着原著的精髓和对原著的回忆,譬如火车站工人阿尔焦姆,穿水手服的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穿水手服天真烂漫的冬妮娅,调皮捣蛋两肋插刀的谢廖沙,温柔的团政委丽达,当然还有眼神跟麦迪一样忧郁的保尔。
剧情对基辅的一切景象跟景物都还原得很不错,包括人物的着装打扮,周围的景物,小人家吃的食品,酒馆火车站街道林子乡村,还有印象最深的大大小小的河道,都非常贴近原著。不得不提的是诸多河道,从伏尔加河以来,还有顿河等等,这些饱经风霜的河道,无不洋溢着心酸和苦痛,跟西方的泰晤士、塞纳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一样的就是保尔跟冬妮娅的熟悉的设定时间,不是少年而是青少年了,没有更换小演员显得不是很稚嫩。不过总体上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冬妮娅和保尔少年之间美好的情愫,丽达和保尔革命年代期间纯净的爱情,都足以让人感动。
让人印象深刻的对白有保尔对丽达说的一句话“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还有的就是保尔初次投奔红军骑兵,骑兵队长对保尔说的“当好一个骑兵,最重要的不是勇气,而是屁股!”
让人不解的是,在《鼠族》里面,波兰人被描绘成猪,在《卡廷惨案》里面,二战波兰军官也都难逃厄运,历史上的波兰曾有数次被瓜分,一直是个柔弱的民族,为何在20世纪初的波兰白匪会有那么深厚的冲击力,足以让红军难以招架。
片子里的插曲音乐都是东欧的民族音乐演奏,听来总能让人感觉亢奋富有激情和斗志,同时也不乏哀伤。
央视对该剧的配音也非常不错,相信应该都是一竿子老配音演员了,在儿时听不懂外语的时候,也是这种调调,其实有时不是原汁原味也换换口味还是不错的,那个神韵把握得很好。
片子的精神和内核相信就不用多讲,大家都有目共睹。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期间,那些满怀理想踌躇满志的人总能前赴后继,战斗精神非常高昂,觉悟也是今天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能企及的。突然想到了总理的一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不恨贴切,但是不能忘本,也不能忘记战争时期的血的教训。
作者借着保尔之口说出了“解放全人类”这句话是,是多么自信,同时也是具有多么地觉悟和气概,丝毫没有一点自吹自擂和虚伪做作的成分,这是需要多么地勇气啊!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还有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吗?估计会让周遭的人都白目相对,反唇相讥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