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孤独敲醒了谁

今天去台北光影世界看《恶人》,两个多小时的片子,节奏紧张有力,演员演绎到位,十分喜欢。
看完整部片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三句话
“我是认真的想遇到一个人,然后我以为我会很幸福。”
“就让你这么用嘲笑别人来过一辈子好了!”
“大家都说他十恶不赦,可他真的有那么坏吗?”
看这部片子正好符合我当前的心情,我面对一个生长至今,价值观空前混乱的时刻,不是说自己的价值观被打破或者搅乱,而是看到太多以前价值观不能接受或觉得不对的人和事,面对他们的坦然和牛B,我开始怀疑到底怎么去处理或者接受。
而恶人,当看到片子死去少女的父亲说,“你没有一个想要珍惜的人吗?没有一个看到他幸福就觉得满意的人吗?”我一下子清醒起来。因为我记起我想要守护的那些人和我想要完成的梦想,以及很久之前,我就渴望成为的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礼貌,勇敢、坚强、独立、自信。
什么是恶人?什么又是好人?
善和恶本来就没有分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可怜之人更是定有可恨之时。人本就是矛盾的动物,对于很多人,某一时候你会觉得他很可爱,下一时刻可能又觉得非常不爽,想暴粗口。你会发现很多常规意义上的坏人,好像都有感人落泪的苦衷,会发现几乎不论多么不受人待见的人,都会有那个真正关心他、爱护她、珍惜她的人,会发现世界上哪怕有那么多阴影,但是阳光依旧灿烂。
整个影片传承了日本电影一贯的细腻,注重内心戏和面部特写的表达,镜头语言多用缓慢而低调的方式,没有当今流行的各种角度拍出唯美浪漫效果,也不刻意追求什么小清新小情调,整个片子几乎仅仅只是用了最朴素的变焦和大特写就表达出了全部情绪,但每个情绪却那么到位而深刻。
没有美丽的演员,没有常用吊人胃口最后真相大白的剧情噱头,也没有华服美景,却深刻而感人。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最朴素细微的东西最能敲击心灵,那些质朴看似笨拙,却以及轻巧的姿态探入心底最柔软洁白的角落,一些细节的、微小的、看似沉默没有发言权的话语往往朴素的让人颤抖,会慢慢明白,原来所谓的绚烂和强烈都是表面的装B,装的天花乱坠,实际空的可怜。人如此,电影亦如此,参见国内某些名导的大片。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动的却是最简单原始的,不做作的情怀。
所以还是应验那句话,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
昨天CHINA问我,在台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还答不出,因为我觉得虽然我花了很多钱,但我仍然过得混沌而不知头绪。可今天当一个人在公馆附近的某花园闲逛时,突然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有过很叛逆的时期,高中那一段往事至今仍让昔日很多同班心有余悸,那时候我固执地守着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实际是狭隘浅薄写了很多矫情文,我总认为这个世界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能听懂我说话的人这么少,我总是将自己塑造成或者心理刻画成一个又文艺又小资又有情怀的写字的女子(好吧,现在打出这些字我心里都一阵寒颤),那时候还没有这么流行小清新和小腔调,于是我文艺的很孤独。
然而谁的孤独敲醒了谁,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越长自认为越靠谱一点,或者说世俗一点也可以。我爱好书但是更爱当年是块一碗的卤鸭饭,我爱看电影但是更爱十元两场再买点奶茶和爆米花的油桶,我不再爱和谁在某某店谈着某某事,自以为很有调实际一知半解或者不懂装懂,我也不再爱自以为看过几本书就胡乱评论政治事件,现在的我,更多时候愿意做一个旁观者或者旁听者。
我觉得我懂得太少,我觉得我身边很多人都有他们可贵的地方,我很讨厌一些人去嘲笑或者讽刺他人,或许有些人某些事情做的的确不够好,但是如果做不到很友善的指出,至少可以装B的心里笑笑然后闭嘴。更何况,许多诋毁来的太轻易,许多嘲笑或者讥讽也来的太刻薄。这个世界有太多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人。
其实我有时候问自己,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人家HIGH人家快乐不就够了,做个看客,大家嘻嘻一笑,场面上倒也欢畅。但是有些忍不住还是忍不住,有些烦躁还是去烦躁,好吧我还没修炼到家,我离成佛很远。
那么就遵循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了。
做好自己的事情,干自己该干的。
仅此而已。
下午茶已过,姑娘我不再奉陪、
看完整部片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三句话
“我是认真的想遇到一个人,然后我以为我会很幸福。”
“就让你这么用嘲笑别人来过一辈子好了!”
“大家都说他十恶不赦,可他真的有那么坏吗?”
看这部片子正好符合我当前的心情,我面对一个生长至今,价值观空前混乱的时刻,不是说自己的价值观被打破或者搅乱,而是看到太多以前价值观不能接受或觉得不对的人和事,面对他们的坦然和牛B,我开始怀疑到底怎么去处理或者接受。
而恶人,当看到片子死去少女的父亲说,“你没有一个想要珍惜的人吗?没有一个看到他幸福就觉得满意的人吗?”我一下子清醒起来。因为我记起我想要守护的那些人和我想要完成的梦想,以及很久之前,我就渴望成为的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礼貌,勇敢、坚强、独立、自信。
什么是恶人?什么又是好人?
善和恶本来就没有分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可怜之人更是定有可恨之时。人本就是矛盾的动物,对于很多人,某一时候你会觉得他很可爱,下一时刻可能又觉得非常不爽,想暴粗口。你会发现很多常规意义上的坏人,好像都有感人落泪的苦衷,会发现几乎不论多么不受人待见的人,都会有那个真正关心他、爱护她、珍惜她的人,会发现世界上哪怕有那么多阴影,但是阳光依旧灿烂。
整个影片传承了日本电影一贯的细腻,注重内心戏和面部特写的表达,镜头语言多用缓慢而低调的方式,没有当今流行的各种角度拍出唯美浪漫效果,也不刻意追求什么小清新小情调,整个片子几乎仅仅只是用了最朴素的变焦和大特写就表达出了全部情绪,但每个情绪却那么到位而深刻。
没有美丽的演员,没有常用吊人胃口最后真相大白的剧情噱头,也没有华服美景,却深刻而感人。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最朴素细微的东西最能敲击心灵,那些质朴看似笨拙,却以及轻巧的姿态探入心底最柔软洁白的角落,一些细节的、微小的、看似沉默没有发言权的话语往往朴素的让人颤抖,会慢慢明白,原来所谓的绚烂和强烈都是表面的装B,装的天花乱坠,实际空的可怜。人如此,电影亦如此,参见国内某些名导的大片。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动的却是最简单原始的,不做作的情怀。
所以还是应验那句话,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
昨天CHINA问我,在台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还答不出,因为我觉得虽然我花了很多钱,但我仍然过得混沌而不知头绪。可今天当一个人在公馆附近的某花园闲逛时,突然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有过很叛逆的时期,高中那一段往事至今仍让昔日很多同班心有余悸,那时候我固执地守着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实际是狭隘浅薄写了很多矫情文,我总认为这个世界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能听懂我说话的人这么少,我总是将自己塑造成或者心理刻画成一个又文艺又小资又有情怀的写字的女子(好吧,现在打出这些字我心里都一阵寒颤),那时候还没有这么流行小清新和小腔调,于是我文艺的很孤独。
然而谁的孤独敲醒了谁,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越长自认为越靠谱一点,或者说世俗一点也可以。我爱好书但是更爱当年是块一碗的卤鸭饭,我爱看电影但是更爱十元两场再买点奶茶和爆米花的油桶,我不再爱和谁在某某店谈着某某事,自以为很有调实际一知半解或者不懂装懂,我也不再爱自以为看过几本书就胡乱评论政治事件,现在的我,更多时候愿意做一个旁观者或者旁听者。
我觉得我懂得太少,我觉得我身边很多人都有他们可贵的地方,我很讨厌一些人去嘲笑或者讽刺他人,或许有些人某些事情做的的确不够好,但是如果做不到很友善的指出,至少可以装B的心里笑笑然后闭嘴。更何况,许多诋毁来的太轻易,许多嘲笑或者讥讽也来的太刻薄。这个世界有太多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人。
其实我有时候问自己,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人家HIGH人家快乐不就够了,做个看客,大家嘻嘻一笑,场面上倒也欢畅。但是有些忍不住还是忍不住,有些烦躁还是去烦躁,好吧我还没修炼到家,我离成佛很远。
那么就遵循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了。
做好自己的事情,干自己该干的。
仅此而已。
下午茶已过,姑娘我不再奉陪、
这篇影评有剧透